当王猛听说桓温入关的消息,就穿着粗布衣服前去拜见,见到桓温之后,王猛手扪跳蚤,侃侃而谈,旁若无人,天下事如在指掌之间,自此,“扪虱而谈”成为了魏晋名士一道另类的风景。桓温观察之下,心中暗暗称奇,问道:“我奉天子之命,率领十万精锐部队,仗义讨逆,为百姓除残去秽,而三秦的各路豪杰却没有前来响应的,这是为何?”王猛回答:“大人不远千里,深入敌境,长安近在咫尺,大军却不渡过灞水,三秦百姓不知大人的真心,所以不敢前来。”此时,桓温的兵力对前秦并不具备压倒优势,甚至在人数上还稍逊一些,以旗鼓相当之兵力野战尚可求胜,而以之攻城,则捉襟见肘,这是桓温不敢渡过灞水的根本原因;而三秦豪杰、百姓也只有在局势明朗的情况下,才敢于全力支持桓温的晋军。听了王猛的话,桓温默然无语。过了很久,桓温慢慢地说:“江东再无你这样的人才!”当即授予王猛为军谋祭酒。
灞水,又称作霸水,是关中八川之一,源出陕西蓝田县东倒谷中,西南流纳蓝水,折西北流纳辋水,又西北经长安县,过灞桥,又西北与浐水会,北流注于渭。《汉书,地理志》称:“南陵县霸水,出蓝田谷,北入渭,古曰兹水,秦穆公更名,以章霸功,视子孙”。桓温部将顺阳(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太守薛珍,也是一员猛将,他一直处于东晋边境,多次在顺阳击退前秦的进攻,他对桓温建议大军渡过灞水,径直进逼长安城下与前秦军队决一死战,但是桓温不从。于是,薛珍不顾命令,单独率领本部人马渡过了灞水,斩获敌人甚众。虽然如此,此时的桓温顾虑却很多,依然不敢全师渡河,决一战而定输赢。
就在桓温滞留在灞上、接见王猛的时候,前秦苻健并没有闲着。他腾出手来,采取先弱后强、各个击破的战术,命令丞相苻雄率领七千精锐骑兵,南下子午谷驰袭东晋司马勋的梁州部队,司马勋战败,退往女娲堡(不详)。击退司马勋、暂时解除被两面夹击的困境之后,苻健又命令苻雄等人进攻晋军据守的白鹿原,双方在白鹿原再次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第二次白鹿原会战,晋军大败,被斩杀了一万多人,桓温弟弟桓冲被前秦军队重重包围,命在须臾,这时,只见晋军阵中杀出一员猛将,桓温看去,乃是自己的三弟桓豁长子桓石虔。桓豁共有二十八个儿子,由于有谣言说:“谁谓尔坚石打碎。”所以,桓豁将自己的儿子们都取名“石”,其中,桓石虔、桓石秀、桓石民、桓石生、桓石绥、桓石康最为知名。桓石虔,字镇恶,勇捷绝伦,随从桓温在荆州,一次出外打猎,猛兽被箭射中倒地,大家都知道桓石虔勇猛,就让他去老虎身上拔箭,桓石虔当即跑到老虎身边,从身上拔出一箭,老虎纵身跳起,桓石虔也跳了起来,跳得比老虎还高,顺势又从老虎身上拔了一箭。此时,桓石虔看到自己的小叔桓冲被围,他纵马杀入重围,将桓冲从万众之中解救出来,前秦士兵无人敢抗。由于桓石虔此战的勇猛,致使在此后的很长时期内,北方地区,有人得了疟疾,别人在其身边大呼:“桓石虔来了!”总能将病人吓得痊愈。
在出兵之前,桓温计划可以因粮于敌,然而,前秦皇帝苻健听说桓温北伐的消息,就提前实施了坚壁清野的策略,将秦地的麦苗全部割去,此时已经到了麦熟的六月,但是秦地田野一片荒芜,根本看不到成熟的麦子。从二月至今,桓温所部已经出征了三个多月,军粮开始不足,此时白鹿原会战又战败。在这种情况下,桓温下令全军撤退。在临行之前,桓温任命王猛为高官都护(即大营指挥官),请求王猛与大军一起南下,王猛辞别桓温,回到华山,询问师傅,师傅说:“你与桓温岂能同朝为官?在此,自可得到富贵,何必远去呢?”于是,王猛就留了下来。
永和十年(公元354年)六月一日,桓温大军迁徙关中三千户居民,开始往东撤退,在灞城的前秦叛将呼延毒也率众一万跟随晋军一起东还。前秦太子苻苌等人率军追击,从灞上之潼关一路上两军多次交战,而撤退中的晋军再无战心,屡战屡败,等到晋军抵达潼关的时候,桓温的北伐军前后又损失了上万人。到潼关之后,顺阳太守薛珍埋怨桓温持重,不敢进逼长安,并在众人面前显示自己的骁勇,薛珍此举让桓温恼羞成怒,下令将其诛杀。在人才寥寥的乱世之中,桓温诛杀薛珍,实属可惜。就此,柏杨评论道:由此可以看出,桓温的胸襟不过袁绍、赵染之辈,能力不足以开创一个新的局面。
就在桓温驻军灞上的时候,前凉秦州刺史王擢也攻下了陈仓,杀死了前秦扶风太守毛难;东晋败将司马勋与王擢合兵一处,驻守在陈仓。桓温自潼关经洛阳南撤之后,前秦皇帝苻健留光禄大夫赵俱为洛阳刺史,镇守在宜阳(河南省宜阳县),防守东线,另外派遣丞相苻雄率领秦军主力部队,回师西上进击陈仓,司马勋和王擢抵挡不住,司马勋退回了汉中,王擢退回到陇上的略阳(甘肃省秦安县)。
击退了司马勋和王擢,苻雄转兵进击雍城(陕西省凤翔县)的乔秉,六月二十日,苻雄在军中病死。噩耗传来,苻健对自己的这位弟弟早死十分痛惜,他直哭得吐血,呜咽着说:“老天难道是不想让我平定四海吗?为何这么快你就将我的元才(苻雄字)给夺去啊!”追赠魏王,葬礼按照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的规格安葬。苻雄少善兵书,多谋略,虽为丞相,但谦恭爱士,苻健经常说:“元才,是我的周公啊!”苻雄的儿子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前秦王苻坚。
同年八月,苻健再派遣太子苻苌攻下雍城,诛杀了乔秉,自此,关中全部平定。前秦皇帝苻健赏赐众臣,以雷弱儿为丞相,毛贵为太傅,鱼遵为太尉,淮南王苻生为中军大将军,平昌王苻菁为司空。苻健勤于政事,尊崇儒学,礼遇士人,为政宽厚、节俭,关中百姓渐渐安定了下来。前秦皇太子苻苌在与桓温交战中曾被射伤,此时箭伤复发,十月,苻苌去世。
九月,桓温从北伐前线回到襄阳,晋穆帝派遣黄门前去犒劳。也就是从北伐回来之后,桓温军中得到了一位手巧的北方老婢女,想问之下原来曾经是刘琨的伎女。桓温一直以来自认为才能堪比司马懿、刘琨,有人将他比作王敦,他就很生气。老婢女见到桓温就潸然泪下,桓温询问原因,老婢女回答:“似刘司空。”桓温大喜,进屋重新整理衣服,再次让老婢女瞧看,老婢女仔细看后说:“脸庞很像,但恨薄;眼睛很像,但恨小;胡须很像,但恨红;形态很像,但恨低;声音很像,但恨雌。”听罢,桓温解开衣带,扔掉帽子,一头倒在床上,“昏然而睡,不怡者数日。”这个故事我们过去就曾说过,在此再次提及。
要问桓温的第一次北伐究竟是胜利还是失败了,这很难说清楚。因为,这要结合他的目的而言:如果他以消灭前秦、占领关中为目的的话,此次作战,尺寸之地未获,并且损兵折将,前后死伤二万余人,即使算上得到的呼延毒的一万部众和三千户秦地民众,最多也只能算是打了个平手,形式意义远大于实质;但是,这毕竟是晋军主力部队第一次踏上关中的土地,扩大了一定的政治影响,不过,对此不应过高估计,前人总以关中老者那句“不图今日复见官军”,来增强桓温此次伐秦的效果,殊不知,桓温的晋军仅仅停军灞上两月,然后就败归了,而晋军走后,关中百姓的内心做何感想,我们可想而知。当然,如果桓温北伐是以提高自身声望为目的的,那么,此次北伐毕竟是提高了桓温在东晋的声望:因为,此战之后,桓温就夺取了他梦寐以求的江州——我们一直以来对于永和年间江州刺史的人选十分模糊,史书也对这一十分重要的职位没有给予明确记载,不过,我们研读《晋书,桓彝传附桓豁传、徐宁传》,似乎可以找寻出一点若隐若现的脉络。据史书记载,徐宁是桓彝向庾亮推荐的,当时,他对庾亮说:“吾为卿得一佳吏部郎。”庾亮就任命徐宁为吏部郎,史书记作“即迁吏部郎、左将军、江州刺史,卒官。”而《桓云传》称:“历位建武将军、义成太守。遭母忧去职。葬毕,起为江州刺史,称疾,庐于墓次。诏书敦逼,固辞不行,服阕,然后莅职。加都督司豫二州军事、领镇蛮护军、西阳太守、假节。”据此,我们推测,在桓温任荆州刺史的时候,司马昱任命了与桓家有渊源的徐宁担任江州刺史,作为桓温与建康之间的缓冲,桓温第一次北伐之后,桓温之母去世,而徐宁也在江州刺史任上死去,东晋朝廷为了安抚桓温,即将江州刺史的职务让给桓温的二弟桓云,而桓云则直到服丧期满之后才就任。也就是说,桓温借这次北伐之威,将过去没有拿到手里的江州,收入到了桓氏家族的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