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三、桓温北伐(1)
王羲之的《破羌帖》:“知虞帅云,桓公以至洛,即摧破羌贼,贼重命,想必禽之。王略始及旧都,使人悲慨深。此公威略实著,自当求之于古,真可以战,使人叹息。”这幅帖子,就是王羲之在得知桓温拿下洛阳之后写就的,也是王羲之关心时事的具体体现。那么,就让我们顺着这幅法帖去追寻一下由桓温发起的那场北伐之战吧。
其实,在殷浩实施北伐的时候,桓温也没有闲着。永和八年(公元352年)八月,他命令梁州刺史司马勋南下,配合北上的益州刺史周抚,将盘踞在涪城、自称益州牧的萧敬文诛杀,彻底平定了灭蜀之后又持续四年的益州内乱,至此,东晋政府才从名义上真正有效地控制了益州。也就是在这一年的十一月,攻下邺城的前燕政权彻底与东晋朝廷划清了界限,慕容儁的群臣一起给其劝进,于是,慕容儁自立为皇帝,追尊慕容廆为高祖武宣皇帝,慕容皝为太祖文明皇帝,立妻可足浑氏为皇后,以儿子慕容晔为太子,设置百官,任命国相封奕为太尉,慕容恪为侍中,左长史阳鹜为尚书令,右司马皇甫真为尚书左仆射,典书令张悕为尚书右仆射,宋活为中书监,韩恒为中书令。当初,石虎治下有人在华山得到一块玉版,上面写着:“岁在申酉,不绝如线;岁在壬子,真人乃见。”这种谶言的可信度其实是很低的,为了表明自己的正统性,慕容儁不仅大肆宣传冉闵妻子带来了传国玉玺,而且,还将年号定为元玺。在讨论燕国尊崇五行的时候,众说纷纭,后采纳了韩恒尊崇木的建议。此时,慕容评驻防邺城,慕容恪围困鲁口的安国王王午,并赏赐在外诸军。正巧,东晋的使者也来到了蓟城,慕容儁说:“回去告诉你们皇帝,我赶上中原无人,被大家推举,已经即位为帝了。”
从永和五年石虎去世、桓温驻屯安陆,一直到永和十年,在这将近五年中,桓温一直养精蓄锐,以静制动,消耗朝廷的势力,使得褚裒死去、谢尚大败、殷浩被废,最终让自己成为东晋政坛中最有实力的人物——不过,由于桓温目前并没有实际掌握徐州和豫州的部队,因此,他左右中枢的作用也并非无与伦比。这些年来,桓温一直无意于北伐,永和五年(公元349年)九月,司马勋第一次进入关中,那时石虎刚刚死去,“三辅豪杰多杀守令以应勋,凡三十壁,众五万人。”永和七年(公元351年)四月,司马勋步骑三万再次北伐,与苻健交战于五丈原,此时,前秦立足未稳,这两次机会都十分难得,然而桓温主力却一直未动。因此,胡三省在《资治通鉴》注中称:“使桓温于是时攻关中,关中可取也。”对桓温未全力北伐提出了责备。那么,如今如果依然扬言北伐而无实际行动的话,将无益于自己威望和实力的上升,在这种情况下,桓温开始实施他的第一次北伐行动。
原冉魏徐州刺史降将周成投降东晋之后,就被安置在南阳。当风闻桓温即将率军北上的消息,周成担心桓温借北伐之机而行兼并之实,惊恐之下,他率军反叛,离开南阳,北上攻陷了东晋河南太守戴施占领的洛阳,戴施则往东退守鲔渚(在今河南省巩义市西南)。
永和十年(公元354年)二月十一日,东晋征西大将军桓温率领步骑四万,从江陵(湖北省江陵县)出发开始北上。桓温的计划是:全军直抵襄阳,然后沿汉水逆流而上,越过均口(湖北省丹江口市),进入顺阳(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过武关(在今陕西省丹凤县东),攻克上洛郡(陕西省商州市),再越峣关(陕西省蓝田县南二十里),进入关中平原。桓温的这一路线,也是东南势力进攻关中的主要路线。不过,早在去年,当张遇政变引发长安地区大乱之后,前秦丞相苻雄回到长安,他做的第一件是并非立即出兵平叛,而是命令平昌王苻菁迅速出兵南下,夺取了上洛郡(陕西省商州市),并在丰阳川(陕西省山阳县)设立了前秦的荆州刺史府,任命步兵校尉郭敬为荆州刺史,虽然有“通关市,来远商”的目的(《晋书,苻健载记》语),但是,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有效地防止可能来自东晋方向的打击。在抢占上洛之后,丞相苻雄才与清河王苻法、苻飞分别讨伐叛乱,同年十一月,苻雄攻克长安西北的池阳,斩杀了孔特,十二月,苻飞、苻法攻克长安南面的户县,斩杀了刘珍、夏侯显二人。第二年一月,也就是在桓温发兵北上的前一个月,苻雄又攻下长安西南的司竹,胡阳赤逃往长安东面的灞城,依附呼延毒。在桓温北伐之前,前秦已经相继剪灭了三处叛军,目前只剩下了灞城的呼延毒、胡阳赤和在雍城(陕西省凤翔县)的乔秉。
桓温的部队按照计划朝长安方向进发,桓温另外命令梁州刺史司马勋率军从子午谷(在陕西省西安市与洋县之间,北口曰子,在长安南百里;南口曰午,在洋县东一百六十里)趋长安,配合主力部队作战。桓温的水陆大军在淅川会合,一举攻下了通往关中的要隘——武关。然后,桓温派部将往西南,进攻上洛郡的治所丰阳,抓获了前秦荆州刺史郭敬,而主力部队则继续北上,进攻青泥(陕西省蓝田县东南),转斗而前,与此同时,东晋梁州刺史司马勋的部队也出现在长安以西地区,四处劫掠,而前凉的秦州刺史王擢也趁机东下,进攻陈仓(陕西省宝鸡市陈仓镇),响应桓温。
时年38岁的前秦皇帝苻健命令太子苻苌、丞相苻雄、淮南王苻生、平昌王苻菁、北平王苻硕率众五万,屯于蓝田东南的峣柳愁思堆。
蓝关古道既是防卫来自东南威胁的最后一道关隘,也是关中势力发兵东南必经的第一要塞,具有极其重要的军事战略意义。唐韩愈被贬潮州途经蓝关时,曾留下脍炙人口的诗句:“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据《水经注》、《元和郡县志》记载,蓝田县城,古名峣柳城,俗称青泥城。《蓝田县志》记载:“青泥岭,又名峣岭,位于县城南10公里处”。“峣山,又名卢山,为青泥岭组成部分,位于六郎关北部,海拔1721米”。
四月二十二日,前秦与晋军在此展开了一场惨烈的战斗。战斗中,前秦皇太子苻苌为流矢所中;前秦淮南王苻生,骁勇异常,史称其“力举千钧,手格猛兽,走及奔马,击刺骑射,冠绝一时。”看到哥哥被晋军射伤,苻生大怒,拍马冲入乱军之中,单人出入晋军阵营十几次,斩杀桓温部将应诞、刘泓等十几人,晋军死伤上千。桓温亲自督战,晋军殊死搏斗,前秦部队大败,苻生率军退去。而桓温最小的弟弟桓冲也在蓝田县西的白鹿原击败了前秦丞相苻雄。
于是,四月二十五日,桓温的北伐军一直进抵长安东面的灞上(在陕西长安县东,接蓝田县界,即白鹿原),苻苌等军退至长安城南扎下大营,苻健退守长安小城,身边只留下六千老弱残兵,(《晋书,桓温传》称:“健以五千人深沟自固。”)另外凑足了3万精锐作为预备队,派遣大司马雷弱儿等人率领,与苻苌等人合兵一处,准备与桓温决战。
晋军驻扎在灞上,三辅郡县全部都投降了晋朝,桓温发布布告,让百姓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关中百姓争先恐后地牵着牛,拿着酒犒劳王师,男女夹道观看大军,不少老人流下眼泪,说:“没想到今日能再看到官军!”
就在桓温驻军灞上之时,他的军营迎来了一位奇人——王猛。
一八四、桓温北伐(2)
王猛,字景略,北海剧人(山东省寿光县东南),年少时曾移居魏郡(治所为邺城)。
王猛出身贫贱,以贩卖畚箕为生,但他姿貌魁伟,喜好兵书,不拘小节,小事不管不问,以此为世人所笑。有一次,他曾去洛阳卖畚箕,有一人出高价要买,可却说随身没有带钱,自称家里距离不远,让王猛与其一起去家里取钱。王猛随此人渐行渐远,不知不觉之间就来到了一处深山,见到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老者坐在椅子之上,身旁环绕了十余人,有一人引王猛拜见。老者说:“王大人何故要拜呢?”然后,出十倍的价钱买下了王猛的畚箕,并派人将王猛送回,等王猛走出,回头一看,却是茫茫的嵩山。这次奇特的经历让王猛对自己将来的前途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后来,他就隐居在了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