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一七六、殷浩北伐(3)

姚襄在碻磝津短暂停留了数日之后,并没有从此南下彭城、下邳,直至淮阴,却转兵西向,来到了荥阳。

也许虽然有亡父的临终遗言,但是,羌族基层部众的主流意见,当是西入关中,回归故土;并且,两年前,氐羌两族还为入关进行过一场大战,当时姚襄惨败,此时,入关复仇当属全体部众的心声。

然而,此时的豫州已经情况大变。

去年刚刚投降东晋的原石赵豫州牧张遇,就驻屯在许昌。安西将军、豫州刺史谢尚不能善待张遇,永和八年二月,张遇怒而叛变了东晋朝廷,又以许昌改投了前秦,被前秦皇帝苻健任命为征东大将军、豫州牧,因此,原本在名义上属于东晋的豫州大片土地,又在名义上归属了前秦。此时,谢尚先头部队戴施的部队就驻扎在仓垣(河南省开封市东北),张遇叛变之后,他派遣其将上官恩占据了洛阳,另外派遣乐弘(原石赵荆州刺史)进攻在仓垣的戴施。

在这种情况下,原本可以顺利越过豫州、西叩潼关的姚襄,在洛阳即遭到了前秦军队的阻击。姚襄在荥阳发丧之后,继续率众西进。他的部队在洛阳东部与原石赵帝国将领高昌、李历部队遭遇,双方在麻田展开激战,姚襄本人所骑的战马中箭而死,情况十分危急,这时,姚襄的弟弟姚苌将自己的战马交给哥哥,姚襄说:“你如何逃生?”姚苌回答:“只要哥哥能脱身,这些毛贼必不敢害我!”正巧救兵赶到,两人都脱离了险境。麻田之战,姚襄惨败,他的司马尹赤率众投奔了前秦,被前秦皇帝苻健任命为并州刺史,镇守在蒲坂(山西省永济县)。

西去受阻,姚襄只好率众南下,投靠东晋,他将其五弟送给了东晋朝廷作为人质。东晋皇帝下诏,将羌族部众安置在谯城(安徽省亳州市)一带。《晋书,姚襄载记》称,姚襄“少有高名,雄武冠世,好学博通,雅善谈论,英济之称著于南夏。”又称,“弘农杨亮归襄,襄待以客礼。后奔桓温,温问襄于亮,亮曰:‘神明器宇,孙策之俦,而雄武过之。’”在谯城安顿之后,姚襄单人匹马渡过淮河,前去寿春面见安西将军、豫州刺史谢尚。谢尚命令除去仪仗卫士,自己也脱下甲胄,穿上平民服装,接见姚襄。姚襄博学多才,擅长谈论,两人一见如故,情投意合,江东的士大夫们也都对姚襄十分尊重。

就在东晋朝廷安顿下姚襄、并计划展开对前秦豫州牧张遇的打击之时,在常山地区的冉闵与前燕王国慕容恪进行了廉台之战,此战冉闵被俘。廉台之战结束之后,冉闵中山太守苏亥曾命令部将金光偷袭慕容恪之军,但遭到失败,苏亥也弃中山逃往并州的新兴,前燕军队南下邺城的门户洞开。与此同时,前燕平狄将军慕容霸也率领东路军,南下进攻至绎幕(山东省平原县境),在此自称赵帝的鲜卑段勤与弟弟段思聪举城投降,前燕王国的势力已经抵达黄河南岸,威胁着青州。

廉台之战数十天之后,永和八年4月24日,前燕1万铁骑在辅弼将军慕容评和冉魏降将中尉侯龛的带领下,开始朝邺城进发。数天之后,前燕大军直抵邺城城下,邺城保卫战正式打响。冉魏太子冉智与大将军蒋干无力再战,只得闭城固守,而城外的冉魏部队和民众全部都投降了前燕,原刘显的清河王刘宁和弟弟刘崇率领胡骑三千西去并州,投靠了割据并州的石赵并州刺史张平。

在重重包围之下的邺城发生了严重的饥馑,城内出现人吃人的惨剧,石虎时代被掳掠入宫的数万宫女,被饥饿的士兵们拉来宰杀烹煮,几乎全部被吃完。5月1日,慕容儁另外派遣广威将军慕容军、殿中将军慕舆根、右司马皇甫真等人率领步骑两万,增援慕容评的围成军队,试图一举拿下邺城。城内的情况更加恶化,冉魏大将军蒋干无计可施,只好派遣侍中缪嵩、詹事刘猗向东晋送上降表,请求谢尚出兵相救。

得到蒋干求救的消息之后,驻屯在仓垣的东晋都护戴施率军继续北上,进抵古黄河的棘津(河南省滑县古黄河渡口)。戴施将冉魏的使者拦截下来,提出要他们交出传国玉玺、晋军才予以支援的要求。刘猗让缪嵩又折返回邺城,给蒋干汇报,蒋干怀疑谢尚不能提供支援,一直犹豫不决。

蒋干的疑虑不是没有道理。因为,就在谢尚安抚了姚襄的部众之后,即与姚襄一起西进,攻击盘踞在许昌的张遇,企图夺占这一通往洛阳的战略要地。永和八年四月,东晋安西将军、豫州刺史谢尚与平北将军姚襄率军进攻许昌,殷浩率军进屯寿春,作为谢尚、姚襄之军的后援。然而,当殷浩即将出发的时候,自己竟然从马上掉了下来,所有的人都以为这不是一个好兆头。此时,正好前秦皇帝苻健在接到张遇投降的消息之后,派遣丞相东海王苻雄、卫大将军平昌王苻菁东出函谷关夺占土地,二人得知谢尚、姚襄进击许昌之后,立即率领两万步骑火速前往救援。秦军与晋军在颖水之上的诫桥(在河南省许昌市东南)发生激战,苻雄等军一直狂追到晋军营门之前,谢尚、姚襄等人大败,损失大半,仅被斩杀的东晋士兵就有一万五千多人。此战让谢尚率领的北伐军几乎全军覆没,姚襄也丢弃辎重,将谢尚送到寿春以南的芍陂,谢尚将豫州地区的留后事宜全部委托给姚襄处理,而自己则去建康谢罪,被朝廷打入大牢。不过,由于承制的皇太后褚蒜子就是谢尚的外甥女,因此,东晋朝廷网开一面,仅仅将其降号为建威将军,未做任何实质性的处罚。而殷浩的大军也由于张遇的阻断,无法继续北进,滞留在了寿春,至此,殷浩的第一次北伐行动就此终结。东晋诫桥惨败的消息,冉魏的蒋干可能已经有所耳闻,这也许就是他一直犹豫不决的根本原因。

然而,北方的戴施却还在为能够得到玉玺而努力。在谢尚诫桥惨败前后,戴施率领一百多敢死勇士(《晋书,谢尚传》称,戴施派遣参军何融率100多壮士,另有说戴施率领700壮士的。)北上,进入了邺城,帮助冉魏政权协防三台。戴施进入邺城之后,他欺骗蒋干说:“如今请将玉玺交付给我保管。敌人就在城外,道路阻隔,即使将玉玺给我,我也不敢长途送往江南,玉玺存放在我处之后,我将派人快马飞报皇帝。天子听说玉玺已在我手,就明白了大人的诚心,肯定会派遣大军前来救援,并会运送大批粮草接济。”蒋干以为戴施说得合情合理,就将传国玉玺交给戴施保管。得到玉玺之后,戴施对蒋干说将派何融南下迎接粮草,却秘密将玉玺交给何融带出了邺城。何融飞马逃回枋头,派人向谢尚报告这一消息,谢尚派遣振武将军胡彬率领300骑兵前往枋头迎接,最终将玉玺送回了京师,据《晋书,穆帝本纪》记载,玉玺的铭文为:“受天之命,皇帝寿昌。”这枚秦始皇所刻的传国玉玺自西晋末年遗失之后,至此又重新回归到东晋朝廷的手中,五十年间,东晋皇帝被北方政权戏称为“白板天子”而质疑其政权的正统性,因此,玉玺的回归在当时来说,当然是一件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情。(不过,由于此玉玺的铭文与我们知道的铭文不同,也就引发了秦始皇传国玉玺的真实铭文的争议。)

而那位孤胆英雄戴施却仍然坚守在邺城。6月6日,眼看已经无力再守,冉魏大将军蒋干决定放手一搏,他率领冉魏5千精锐部队,再加上东晋帝国有限的部队,主动出城迎战前燕军队。前燕辅弼将军慕容评率领燕军在城外大破冉魏军队,共斩杀了4千级,蒋干勉强退回城内。就这样,邺城又坚持了两个月,到了永和八年的8月13日,冉魏帝国长水校尉马愿、龙骧将军田香等人开邺城城门投降,蒋干、戴施等人从城上悬下绳索,越城而下,步行逃往仓垣。进入邺城的慕容评将冉闵的妻子董氏、太子冉智、太尉申钟、司空条攸、中书监聂熊、司隶校尉籍罴、中书令李垣及诸王公卿士均送往蓟城;冉闵的尚书令王简、左仆射张乾、右仆射郎肃自杀殉国。

慕容儁为了迷惑人民,对外宣称冉闵的妻子董氏带来了传国玉玺,因此,封其为“奉玺君”,赐冉智为海宾侯,以申钟为大将军右长史。

冉魏政权在存续了两年零八个月后灭亡。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小说在线阅读_第55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迅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第55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