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一、投奔刘汉
也许是性格使然,也许是心情郁闷,被“发配”到青州的苟晞脾气更加暴躁。
过去的他,还可以说是治军严整,在乱世中立威,如今,则不能不说是暴虐和嗜血。本来,青州就没有兖州安定,天师道在青州传播很广,王弥、刘灵又把青州搅得一塌糊涂,苟晞这样做似乎也是无奈之举,不过,异化总是在异化他人的同时,也在异化着自己,苟晞慢慢发展到一天不杀人心里都发痒难受,以至于青州的老百姓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屠伯”——嗜杀的大人。
此时的北中国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流民找食——叛乱——杀戮——更少的人耕作——更多的流民——更加没有食物——更多的叛乱……其结果是:还要更多的杀戮么?顿丘太守魏植也被6万多流民裹挟着大肆抢劫兖州,苟晞不得不任命自己的弟弟苟纯代理青州刺史,抵抗着在青州的王弥和刘灵,自己则亲帅大军西去无盐(山东省东平县东)讨伐魏植,好在是很快把流民打散;而有样学样,暂时驻守青州的弟弟比自己的哥哥还嗜杀,老百姓说:“小苟严酷超过大苟”,不过,好在苟纯、王赞分别也击败了王弥和刘灵的流民。王弥和刘灵两人向远在并州的刘渊送去降表,刘渊分别任命王弥为镇东大将军、青徐二州牧、都督缘海诸军事,封为东莱公;任命刘灵为平北将军。
刘灵是何许人?
刘灵是阳平郡(河北省大名县东北)人,从小贫穷微贱,但是却力大无穷,可以制服奔跑中的牛马。刘灵经常抚胸叹息说:“天啊,你什么时候才使天下大乱!”(这就是当政者任人唯亲的直接后果,没有笼络住英雄,那么,英雄就会走到你的对立面),等到公师藩起兵,刘灵也聚集壮士,自称将军,在河北省南部及河南省北部打家劫舍。陈寅恪先生根据钟嵘《诗品上,宋临川太守谢灵运》条中称,谢灵运小的时候送到钱塘杜氏家中寄养,而杜氏为天师道世家,故此,谢灵运名字中带一个“灵”字,结合青州当时为天师道广泛传播之地,断定刘灵必是天师道信徒。个人认为,可做一解,但据此就那么肯定,似乎有些武断。
此时的益州李雄和并州刘渊,被晋王朝统称为“二贼”。不过,益州李雄毕竟偏远,为疥癣之疾,而并州刘渊则是心腹大患。由于并州处于天下屋脊,正如刘琨所说,虽然是北连拓跋鲜卑,属于边州,但是,翻过太行山,顷刻之间就可以南下洛阳;东出井陉、壶关,眨眼就可以纵横冀中平原。不仅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而且,对周边的影响力也十分巨大。所以,兵败而逃的石勒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西去投奔刘渊。
其实,根据刘渊起兵以后的表现,很多史学家推断,当时刘渊的力量绝不像他起事之初对臣下声称的那样“胡人以一当十”那么厉害,他北上则有晋阳坚城,西去是滔滔黄河,东出有壶关扼住咽喉,南进有太行挡住去路,刘渊占领不了东出的井陉或者壶关,那其实是个死地,如果晋朝全力围攻的话,等待刘渊的下场将会和好多年前的刘猛一样。连年的饥馑,加上并非所有的匈奴部众都服从刘渊,因此,从永兴元年(304年)起兵以来,直到永嘉元年(307年),在这长达3年的时间里,刘渊只是居处一隅,整天在山西南部地区满地找食,毫无作为。硬是晋王朝内部正热衷于如火如荼的内讧,无暇顾及刘渊,这才使他慢慢坐大。
虽然李渊暂时还没有什么,但是,他毕竟是树立在那里的一面旗帜,所有反抗晋政府的力量都往那里汇聚。王弥、刘灵如此,石勒也不例外。不过,此时的王弥和刘灵还只是遥领封号,而石勒则是要去投奔——原因是,石勒已经几乎输光了本钱,而王刘二人还试图自立门户。
输光了本钱的石勒深知自己如今投靠刘渊,毫无分量。但石勒决不是无能之辈,他想到了借贷,这个法子其实在他很早以前自己一贫如洗的时候,都想到过要贩卖别人为奴,此时只是习惯性地再次试验一次罢了。当时,上党郡(山西省黎城县西南)附近驻屯着一支匈奴部落,酋长叫张*督(中间一字音背,与石勒原初的字一样,打不出,据此可能此人也是羯族)、冯莫突等,拥有部众数千人。石勒前往投靠,劝说张*督等:“刘单于起兵与晋政府作对,你拒绝听从他,自认为能一直这样独立吗?”张*督说:“不能。”石勒说:“如果不能自立门户,那么兵马应当有所归属。而今,你的手下都已接受了刘单于的赏赐和招募,大家经常聚集一起议论要归顺单于,你应该早作打算。”张*督本来就没有什么主意,听了石勒的恐吓,害怕手下背叛,杀了自己投降刘渊,倒不如自己先去投降去,于是,就和石勒两人偷偷离开部落,单骑投降了刘渊。头领都投降了,部众自然归降,石勒不费吹灰之力,就为刘渊平添了几千人马。刘渊封张*督当亲汉王,命冯莫突为都督部大(司令),封石勒当平晋王、辅汉将军,统御张*督等部众。但是,这还没有完,石勒是智慧还在继续发挥。他深知统御张*督的几千部众,那只是刘渊的命令,但是,命令是一回事,要让这几千部众死心塌地地听命于自己则又是一回事。石勒又一次略施小计:第一步,他先是认张*督为自己的兄长,这很好理解,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谁领你的部众不一样么?第二步就很耐人寻味,他像汲桑给自己取名一样,也为自己的“大哥”取名(一般都是长辈给晚辈取名字的,这是不是很滑稽?),既然是一家人,那你也姓石,上天让你遇到了我这个贵人,就叫你为“石会”吧。
石勒绝对是给点阳光就会灿烂的主。
已经在刘渊面前崭露头角的石勒,又一次叫刘渊刮目相看。上次,石勒毕竟说服的是同族的人(?从张*督和石勒的小名一样以及所在地域,张*督的部众极有可能也是羯族),并且,在此之前,刘渊在张*督的部众里也已经下了不少的功夫,所以,也不过如此而已。过去我们说过,魏晋时代,在并州、冀州、青州等地屯驻着很多大小不一的乌丸骑兵营,在乐平(山西省昔阳县)也屯驻着一支这样的骑兵营。骑兵营的酋长叫张伏利度,共有部众二千余人,刘渊屡次征召,张伏利度就是不接受,刘渊也无可奈何。
这次,已经拥有数千之众的石勒又一次单身逃亡,前去投靠张伏利度。石勒见到了张伏利度,就谎称自己在刘渊那里犯法了,才被迫逃亡。此时的石勒也已经小有名气,张伏利度闻言大喜,二人随即结拜为兄弟,让石勒率部众劫掠。在抢掠中,石勒所向无前,勇不可当,这个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从奴隶到皇帝的人,自有其过人之处,令张伏利度的手下既畏惧又敬佩。石勒感到自己已经树立了威望,就找了个机会,半开玩笑,半认真地把张伏利度拿下,然后问大家:“今天我们要做大事,我跟张伏利度,谁能当头?”大家一致心甘情愿推举石勒。石勒看到自己胜券在握,就释放了张伏利度,率领张伏利度的部众回到了刘渊那里。刘渊加授石勒为督山东征讨诸军事(山东【崤山以东】军区征剿司令),命他统领张伏利度的部众。
可以说,石勒投奔刘渊,等于是找到了一方兴风作浪的大河;刘渊得到石勒,就是借得了一条摧毁晋王朝的臂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