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荡阴之役(1)
我们的目光从西南转到了中南,又从中南转到了东南,如今在这三方渐趋平稳的时候,我们不得不再一次把目光收回到刚刚平静下来的晋王朝中央——因为,那里很快又要再起波澜。
司马颖被册立为皇太弟以后,又一次回到了邺城自己的老巢。在返回邺城的同时,因为是皇太弟了嘛,他把御用车马器皿等物品也一同带到了邺城。
于是,晋王朝又一次出现了两个政治中心——洛阳和邺城。
我常常想,如果司马颖没有选择安居邺城,也许,晋王朝也不会又这一系列的杀戮,然而,历史容不得假设,与武帝时期诸王一个个宁愿呆在洛阳相反,成都王司马颖似乎只有住在邺城才心里踏实。
如今的成都王司马颖不仅仅是丞相,而且是不远将来的一国之君。他深深地知道,以目前晋王朝的局势,即使是自己现在就当上这个皇帝,也不好有效地行使权力,因此,他更加注意在朝廷中培植自己的势力,清除异己的力量。
虽然身处邺城,但司马颖对于洛阳的局势,丝毫不敢掉以轻心。他在临走以前,任命石超为中护军,带领从事中郎成夔驻扎5万兵马,屯卫洛阳,并撤换禁卫军将领的举动,为的就是巩固自己在京师的力量。
不过,这种举动恰恰触动了另外一些人的利益,而司马颖远在邺城,也使得这些人很容易地再一次发动政变。
这些人就是在司马乂执政时代的既得利益者群体,这一群体以原宫中禁卫军将领和司马乂长沙王府(骠骑将军府)将领为主体,当然也包括野心勃勃的东海王司马越在内。
他们在长沙王时代是一言九鼎的,如今,却形同被赦免的前叛臣,身边成都王的国兵压得他们透不过气来。不少禁卫军军官心里惶恐不安,有的人因为各种关系被司马颖留任,但是,大多数人被免职,还有的由于被司马颖所厌恶,甚至被斩杀。在这些人看来,司马颖的胜利来得是那么侥幸,司马乂的失败又是那么窝囊,当时的动摇是那么的愚蠢,眼前的境遇又是那么的无望。
野心家东海王司马越呢,自己上下其手,玩掉了司马乂,从而使得自己免去了玉石俱焚的命运,并因此被任命为代理尚书令,但是,在司马颖看来,自己毕竟是一个阵前倒戈的两面派,这个代理的尚书令究竟能代理多久,仍然是个未知数。而一切诏书的发布审定者中书监卢志却住在遥远的邺城,朝中屁大点的事情都是邺城说了算,这让司马越深感不快。
于是,司马越再一次想到了冒险——把司马乂曾经功亏一篑的事业接过来,把自己的“过错”再弥补回来,以皇帝的名义对盘踞在邺城的司马颖进行一次名正言顺的讨伐。
304年7月,就在司马颖被任命为皇太弟3个月以后,洛阳方面发出了讨伐邺城成都王司马颖的声音。
右卫将军陈眕(《晋书,惠帝本纪》这样记载,而《晋书,司马颖传》则记为左卫将军,今从本纪)、殿中中郎逯苞、成辅以及长沙王司马乂的故将上官巳,勒兵召全体大臣入宫。
陈眕,是何许人?
他的父亲就是和张华同僚的陈准,那个曾经和张华一起建议选派孟观去剿灭齐万年,在司马允与司马伦交战的时候,试图帮助司马允而让司马衷派人拿出白虎幡的那位。
陈眕本人也曾经是贾谧的二十四友之一。
在宫殿上,司马衷被裹挟着,对大家宣布要讨伐司马颖,并任命东海王司马越为讨伐军总指挥(大都督),惠帝亲自御驾亲征。
同时,向天下发出讨伐的檄文,大赦天下,恢复了羊献容的皇后地位(这是羊献容第二次恢复为皇后,距离司马颖2月废黜皇后相距仅5个月)。
此时,武帝司马炎的25个儿子中,只剩下惠帝、吴王司马晏(比惠帝还愚蠢的那位)、司马颖和老小豫章王司马炽(后来的晋怀帝)。吴王司马晏、豫章王司马炽也都随同司马衷一起北征。另外,陪伴司马衷北征的还有司徒王戎、东海王司马越、高密王司马略(司马越的三弟)、平昌公司马模(司马越的四弟)、襄阳王司马范(已故的楚王司马玮的儿子)、右仆射荀藩(荀勖之子,荀勖是司马晏的岳父)等百官。留下司马乂的故将上官巳、苗愿驻守洛阳。
听说皇帝要讨伐成都王的消息以后,石超吓得赶紧逃回了邺城。
一九九、荡阴之役(2)
檄文下发以后,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等皇帝率领的禁卫军到达安阳的时候,从四面八方汇聚的义从加上原有的部队已经达到了10多万人。
消息传到邺城,城内是一片恐惧。
司马颖十分害怕,想要撤出邺城,逃跑。他身边的下属步熊能掐会算,他对成都王司马颖说:“坚决不能动!皇帝的军队一定会被击败!”
步熊的话,给司马颖打了一剂强心针。
他召开军事会议,讨论战守的问题。东安王司马繇(司马伷之子,司马衷堂叔)此时因母亲诸葛太妃去世,正在邺城守丧,他对司马颖说:“天子亲征,作为臣下的,应该解散军队,穿上白色丧服走出郊外向皇帝请罪。” 司马繇系本来就与司马越的关系密切,他用冠冕堂皇的理由直言不讳地让司马颖投降。
但是,司马颖的身边人司马王混、参军崔旷却坚决支持司马颖与皇帝一战。
于是,司马颖决心与皇帝对垒,他命令刚刚从洛阳逃回的中护军石超为主将,任命殄寇将军、鲜卑前部人乔智明为折冲将军、参丞相前锋军事,领兵5万,前往荡阴,阻击司马衷。
接到任命后,乔智明劝说司马颖奉迎皇帝大驾,司马颖听后大怒:“你号称是个明白人投身跟从我。如今主上被一群小人所逼,将要妄加罪于我,你为何要我束手就刑啊!难道说你我之间共事的情谊,就是这样的吗?”
乔智明吓得噤若寒蝉,大气也不敢出。
——从乔智明的身世来看,此人这样说完全是站在一种维护皇权的理念上,似乎还看不出(以他的地位来看,也不可能)参与到高层的派系争斗中,这也是司马颖在事后对其没有处罚的重要原因吧。关于此人,史料倒是记载了一段故事:此人以德行著称,被司马颖辟为辅国将军。司马颖司马冏打败赵王伦以后,被司马颖上表拜为殄寇将军,隆虑县和共县两个县的县令,因为爱民,被两县称为“神君”。鲜卑前部人张兑因替父报仇被判死刑,但是,上面有老母亲,下面还没有生孩子,乔智明知道以后,很怜悯他,就停止执行处罚,又把张兑的妻子偷偷送进监狱,并暗中想放掉他。这张兑也是个义士,为了不连累乔智明而坚决不越狱逃跑。等了一年多,张兑的妻子在狱中为张兑生下一个男孩,正好遇到大赦,张兑被释放回家了。
此时,陈眕的两个弟弟陈匡(在元康年间曾做太子司马遹的陪读)、陈规从邺城中逃出来,向他哥哥通风报信说,邺城内人心惶惶,已经离散。
陈匡、陈规的确也没有说错,不过,遗憾的是他们只知道他们逃离邺城之前的事情,而不清楚在他们走后邺城发生了什么……
但是,二人的说法给予讨伐军的影响却是致命的。对自己的两个亲兄弟的说法,陈眕深信不疑。他相信,即使司马颖还敢抗拒王师,但是,他手下应该没有几个愿意追随他的人了,因此,他相信,此次御驾亲征,必定是有征无战。
然而,他低估了司马颖的决心,也同样低估了石超的能力。石超的5万有备而来的军队,以迅速动作突然出现在荡阴,二话不说,迅速向皇帝的队伍发起了突然袭击。
——这根本就是无厘头!没见过这样的!在皇帝的面前竟然搞突然袭击!
毫无防备、只等司马颖束手就擒的王师被打蒙了。
霎时间,王师四散奔逃,石超部队的弓箭如雨一样射来,连司马衷乘坐的御用车子也落满箭。当时,双方的士兵就在皇帝司马衷身边厮杀,皇帝的随身侍卫和百官全部逃散,只剩下嵇康的儿子嵇绍下马登上司马衷的御车,端坐在皇帝身边,保护着司马衷——几个月前,嵇绍跟着百官去邺城谢罪以后,就被废为庶人,此次北伐前,才被恢复官职,他本来不需要参加,但是,想到此次皇帝亲征,嵇绍快马从家中跑到洛阳,临出发的时候,同僚侍中秦准对嵇绍说:“此次出征,安危难测,你备有好马吗?”嵇绍严肃地回答:“臣下护卫皇帝,死生都得追随,要好马做什么!”
司马颖的军人把嵇绍从车上拉下,在司马衷面前要砍嵇绍的头,司马衷急忙说道:“这是个忠臣,不要杀。”
军人回答:“我们奉皇太弟的命令,只是不侵犯皇帝你一个人罢了。(其他的全部格杀勿论。)”
于是,就在司马衷的面前杀掉嵇绍,鲜血溅到了司马衷的龙袍上面。
军人们又去前面杀人去了,司马衷从车上摔到草丛中,左脸也摔伤了,身上中了三箭,身上佩戴的六个玉玺也全都丢失了。
可以说,司马颖开了一个坏头。过去,不管怎么说,即使再不把皇帝看在眼里,表面文章还是要做的;而这个司马颖就是那么胆大妄为——代价是惨重的:皇帝毫无尊严;而司马颖本人的威望也是一落千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