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五、诛杀二相(1)
然而,事情因为一个小人物的私心又发生了转机。
当小人物准确地把握住大人物们的心思,就能左右大人物的决定,从而最终影响到历史的进程。而如今,这个人物就是楚王司马瑋的舍人岐盛。
此人过去和杨骏关系很好,为杨骏出谋划策,杨骏倒台以后,立即见风使舵,攀上了楚王司马瑋。卫瓘曾是杨骏的仇敌,当初,卫瓘被杨骏设计,不仅失去了亲爱的儿子卫宣,还弄得狼狈不堪,惶恐逊位,以杨骏的智力,绝难想出此等隔山打炮般的妙计。想必此计就出自岐盛等人吧?
卫瓘算计了一辈子别人,到老了,竟然栽在后生手里,他能善罢甘休么?
岐盛也明白,自己必须抱住楚王这个粗腿不放,如果楚王倒台,自己小命也难保。
于是,他就和楚王司马瑋的长史公孙宏一起劝说司马瑋:要摆脱被司马亮和卫瓘鱼肉的命运,那就只有结好皇后贾南风,请求皇后出面留下自己,只要自己有朝廷上的官职,就可以不被发配到封国。
结好女人的办法无非有4种:一是表示忠诚;二是送上财物;三是结好女人身边的人;四是送上肉体。
我们不知道楚王究竟做了些什么工作,从后来贾南风的亲信积弩将军李肇对岐盛和公孙宏言听计从这一点来看,起码楚王做到了第3点,至于前2点,大约也是必备的吧。
在贾南风的干预下,司马衷把原来的太子太傅王戎改任为尚书右仆射,而任命楚王为太子太傅——给司马瑋一个虚职,给王戎一个实职——刚狠的让你务虚去,免得你生事,把你留在朝中对于司马亮和卫瓘也是一个制约;把文人王戎拿来从事行政工作,不怕你能怎么样,而且,我们还是亲戚。
这样的安排虽然不能让司马瑋十分满意,但是,毕竟自己留在了京师,只要留在京师,就有可能对朝政有所影响,虽然自己不再能够指挥禁卫军,但是自己还有自己的亲兵!
即便如此,岐盛还是听说了卫瓘将要逮捕自己的消息!
怎么办?
事不宜迟,岐盛赶紧找到公孙宏商量,怎么样才能迅速扳倒司马亮和卫瓘?
二人合计了很久,得出的结论是:要想扳倒司马亮和卫瓘,就必须让皇后贾南风出手,利用皇帝才能免去二人的官职。
而要想让贾南风出手,就必须让她最亲近的人向她传播司马亮和卫瓘要谋反的谣言,惟其如此,才能吓着这个身居后宫、权力欲又很强的皇后。
岐盛和公孙宏私下里找到了李肇,对李肇说是奉了司马瑋之命,请求通过李肇向皇后密报,司马亮和卫瓘企图行废立之事。
岐盛和公孙宏二人想必也不是一般的人物。
因为,贾南风是知道司马瑋是深恨司马亮和卫瓘二人的,叫贾南风相信来自司马瑋方面的密报,应该要编出很多所谓的证据的吧?因为,能够说出天衣无缝的谎话,并且,打动被说者内心最为敏感的那一根神经,似乎也是需要一定本事的吧?
总之,二人在贾南风面前竟然说动了贾南风!
在贾南风看来,我没有主动生心要害你们两个,你们凭什么要想先生心害我?
从嫁给司马衷开始,心里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为自己的地位和自己老公的身份时刻担惊受怕的贾南风,对此特别敏感,她想起了卫瓘的拍床之举、想起了司马亮几十天来越来越跋扈的模样、想起了朝中慢慢膨胀的司马亮和卫瓘的势力,她开始相信了岐盛和公孙宏的密报!
——在此,我无意为贾南风搽脂抹粉,她还是那样的无耻、丑陋,令人作呕。但是,根据史料的记载,贾南风的确不像有的史学家认为的那样,从立司马亮和卫瓘之初,就已经计划出了第二次政变和以后诛杀司马瑋的连环计!
在我看来,她还没那么聪明……
因为,从史料上来看,贾南风决定诛杀司马亮和卫瓘,固然有自己进一步专权的内心动力,但是,她开始并没有主动生心,而是被岐盛和公孙宏所误导的,《晋书,楚王玮传》记载,贾南风在听了岐盛和公孙宏的谎言以后,“后不之察,”这句话很关键,这句话就说明了,当时,在二人的花言巧语之下,贾皇后并没有看透二人的谎言,而是真的认为司马亮和卫瓘马上要对自己下手了。
一旦决定了去做一件事,就立刻表现出了贾南风思维缜密的特点来。
她又一次选择了夜里发动、又一次躲在幕后、又一次让她的丈夫皇帝司马衷亲手写下诏书、又一次在诏书上留有余地。
291年6月的一天晚上,宫中黄门将诏书下达给了司马玮,诏书的内容一定经过了贾南风的再三斟酌:“太宰(司马亮)、太保(卫瓘),打算效法伊尹、霍光。你可宣布诏令,命淮南王(司马允)、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率军驻屯各宫门。撤销司马亮及卫瓘的全部官职。”
岐盛和公孙宏终于成功了,他们两个两头欺骗,终于促成了皇帝下达了这样的诏书……
可是,并不知情的司马玮对于这项突然而来、将会造成巨变的诏令,深感不安,他认为这件事情非同小可,后果极其严重,而诏书又写得不明不白的,因此,司马玮还打算再行奏报皇帝,加以证实,禁宫来的侍从宦官对司马瑋神秘地说:“那样做可能使消息走漏,就不是密诏的本意。”
诏书上还是仅仅写上只是撤销司马亮及卫瓘的全部官职,如果仅仅是这样的话,有必要那么神秘?弄那么大的动静?贾南风依然是“先为不可胜”。让越骑校尉、散骑常侍、车骑将军成都王司马颖,淮南王司马允,步兵校尉、长沙王司马乂分别领兵屯守各个宫门。为什么要这样做?在政变的时候,首先要加强宫廷的防御,对付司马亮和卫瓘可能的反噬,这固然是主要原因,但是,在贾南风看来,司马瑋向自己密报司马亮和卫瓘叛乱的消息,(她也不知道司马瑋其实并不知情)司马瑋就一定可靠?让三王守宫当然也有防备司马瑋的意思。
假如当时司马瑋坚持问清楚怎么回事呢?仓促之间也没办法问清楚,即使问清楚了,此时,箭在弦上,也不得不发了……岐盛和公孙宏算计得很精!
而司马玮正好也想利用这项密诏公报私仇,遂紧急动员中央禁军(北军——晋朝的中央军只有内军和外军之分,北军就是全部的内军,即禁卫军;外军就是城外的中央军),也许,司马瑋也担心自己被贾南风给卖了,仅仅用自己的部队去做这件事,如果被司马亮和卫瓘调动城外的军队反击成功的话,那笑话就大了。于是,为了确保洛阳周边所有的部队都控制在自己的手上,确保其他部队不被司马亮和卫瓘带走,司马瑋的确假传了圣旨,自己写下书面命令召集首都城内城外三十六军:“上天要祸害晋朝,乱事接连发生,刚刚过去的杨骏之乱,完全是依靠大家齐心协力才得以平定。现在司马亮、卫瓘,阴谋叛逆,他们想废黜皇帝,断绝武帝这一支的继承权。今天,我奉命免掉他们二人的官职,并受命担任全国各军区总司令长官(都督中外诸军),正在岗位上值班的警卫,加强戒备;其他所有武装部队,立即前来指挥部报到,讨伐叛逆。助顺讨逆,是上天保佑的。现在,朝廷悬赏,来等待将士们尽忠报效。我说的这些话,可以对皇天后土发誓!”再假传圣旨让司马亮和卫瓘把各自的官印交出来,然后回到各自的封国,并说:“司马亮、卫瓘部属,一概不问,全体解散,各回私宅。如果抗拒诏书,便军法从事。能率领自己的部属投降的,封侯受赏。朕不食言。” 至于说的三十六军应当为晋国中央军的总兵力。(《资治通鉴》胡三省注曰:“晋洛城内外三十六军。”)
在集结了晋朝全部的精锐以后,司马瑋命公孙宏、李肇率军包围司马亮王府,命自己的弟弟侍中、抚军将军、清河王司马遐去逮捕卫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