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丞相陆凯曾当面责备何定说:“你亲眼看见,前前后后,侍奉君王不忠,败坏政府威信的臣属,有谁是寿终天年的?为什么一定要专门为非作歹,蒙蔽天子耳目?你应该痛改前非,不然,你会招来难以预测的大祸!”可是,孙皓却以为何定忠勤,还给他赐爵为列侯。虽然何定痛恨陆凯,孙皓也恼怒陆凯,但是,陆家是江南大族,况且陆凯的堂弟陆逊的儿子陆抗还是镇军大将军,手握兵权,防守着吴国西部边陲,孙皓也不敢拿陆凯怎么样。但是,269年,陆凯终于去世了,陆凯病重卧床,孙皓曾派立法署长(中书令)董朝,前去问他的遗言,陆凯强调:“何定不可亲信,应派他到地方政府任职。……文武官员中,姚信、楼玄、贺卲、张悌、郭逴、薛莹、滕脩,跟我的堂弟陆喜、陆抗,有的廉洁勤奋,有的才能出众,都是国家的栋梁,请陛下多多留意,向他们垂询时政,使他们能各尽忠心,补救国家万分之一的缺失。”
陆凯逝世后,孙皓一直对他怀恨在心,直到陆抗也去世以后,孙皓终于爆发,把陆凯全家放逐到建安(福建省建瓯市)。
名臣凋零、奸佞当道、主上残暴、国政日非的吴国,渐渐呈现出土崩瓦解之势,并且,吴国南面的交趾也吸引了吴国大量的兵力,此时正是席卷而下、一战定之的绝好机会,司马炎虎视眈眈。
可是,一件情理之中而又意料之外的事却使得司马炎的平吴计划无限期推迟了。
九十二、鲜卑首乱
公元270年,晋国西北地区笼罩在一片浓浓的杀气之中。
就在这一年的7月,秦州刺史胡烈率军讨伐鲜卑秃发树机能,双方在万斛堆(今宁夏中卫与甘肃靖远交界地区黄河北岸腾格里沙漠南缘,据《明史·地理志》记载,中卫“西有沙山,一名万斛堆。大河在南”;《读史方舆纪要》记载,(中卫)“西五十里,因积沙而成,或云即万斛堆。”)当时是胡烈被围,屯驻在这个地方,双方展开激战,而蔡东藩的《两晋演义》记载秃发树机能伪败,胡烈帅军三战三胜,最后被秃发树机能引诱到万斛堆伏击圈中,对此战斗细节,我找不到出处,不敢多说。
都督雍州、凉州军区总司令扶风王司马亮派遣将军刘旗、骑兵都督敬琰率兵援救,一则可能是秃发树机能部队强悍,一则大约是因为你胡烈是秦州的,我刘旗是雍州凉州的部队,你胡烈一来可好,就显你了,要建头功,没门?不管是什么原因,这个刘旗拥兵不敢救援,眼睁睁地看着自己人被包围、斩杀。结果胡烈突围不成,兵败被杀。
后世的人大多把秃发树机能的反叛,归咎于胡烈,他们大约是受了《晋书陈骞传》中陈骞的说法的影响。他们认为,在西北鲜卑并没有史料记载有什么动乱的时候,胡烈毫无缘由的就派兵去镇压,结果造成兵败被杀,并且还引发了秃发树机能的反叛,所以,胡烈罪无可赦。
大概这些人是用脚思考的。
一个身经百战的名将被有组织的鲜卑人杀掉,他的正规军被歼灭,那些鲜卑人其先还是良民?还没有被组织起来?即使是听到胡烈出兵讨伐他们之前临时组织起来也是不可能把一个正规兵团歼灭。历史虽然没有记载在胡烈出兵以前,西北鲜卑部落的真实状态。但是,从胡烈不得不出兵讨伐并从随后兵团被歼灭这一点看来,当时的西北鲜卑早已不是什么顺民了,我们不能说他们趁着饥荒,曾经驱逐杀掠汉民,抢夺财物,奸淫妇女,因为这没有史料证据,但是,他们想在这个新的土地上生存下来,并且,为了应对晋王朝可能的打击,他们已经做好了准备,而胡烈则想把他们驱逐出去,因此,双方发生冲突在所难免。
胡烈被杀的消息传到洛阳,司马炎为之旰食。——过了饭点还没有吃饭,一直到很晚才勉强吃点东西。
让我们也随着司马炎的思绪,来重新审视这个到晋代已经拥有200万之众的鲜卑民族吧。
鲜卑是东胡的一支,言语和风俗与乌桓差不多。当秦汉时期,匈奴强盛的时候,打败东胡,鲜卑和乌桓都被匈奴奴役,后来,汉朝打败匈奴,南匈奴南迁,北匈奴远遁,原来塞北匈奴之地就没人住了,东胡各部开始南迁、西进,填补到塞北。到公元2世纪东汉桓帝的时候,东部鲜卑首领檀石槐统一鲜卑各部,建牙帐于高柳(今山西阳高县)北三百余里的弹汗山(今内蒙古商都县附近)仇水(今东洋河)。全盛时期,“尽据匈奴故地,东西万四千余里,南北七千余里,网罗山川水泽盐池。”但是,檀石槐死后,联盟迅速瓦解。在相互的争斗中,有的部落继续西南迁移,西边一直到今天的青海、甘肃等地,东边直到辽东,从分布上大致可分为东部鲜卑、北部鲜卑和西部鲜卑。东部鲜卑后来发展成为慕容氏、段氏、宇文氏;北部鲜卑主要是拓跋鲜卑;西部鲜卑主要是河西秃发氏、陇右乞伏氏和青甘的吐谷浑。后来,鲜卑慕容氏曾建立前燕、后燕、西燕、南燕;乞伏氏曾建立西秦 ;秃发氏曾建立南凉;拓跋氏先建代国,后改魏,终于统一北部中国。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后,鲜卑化汉人高氏与鲜卑化匈奴人宇文氏分别建立北齐、北周。出自慕容氏的吐谷浑,直到唐初才为吐蕃所灭。当然这都是后话。
而如今叫司马炎头痛的秃发鲜卑,则是秃发树机能的老爷匹孤领着从塞北迁到河西的,主要的的游牧范围大致在东起甘肃平凉西北的牵屯山、靖远北的麦田城,西至青海湖东,南到青海贵德,北至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匹孤的儿子寿阗是在她妈妈睡梦中生在了被子里,因为鲜卑人称被子叫“秃发”,寿阗就以秃发作为自己的姓氏。
如今这个秃发树机能就是“被子寿阗”的孙子。
令司马炎头痛的事情还没有完。
这个“被子”树机能,据《晋书》记载,是“壮果多谋略”。他在杀掉胡烈以后,开始向凉州进攻,并在金山击败了凉州刺史苏愉,从而占有了凉州全境。
也许,胡烈的失误就在于:他没有承认既成事实,那就是,河西之地再也不是汉人的土地,他来了新的主人,您为什么不像朝中的那些人一样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呢?
司马炎咽不下这口气,尤其是当他听到刘旗畏敌不进,致使胡烈被杀以后,勃然大怒,立即下诏贬自己的叔叔司马亮为平南将军,并要杀掉刘旗。司马亮和军司曹囧上书苦苦回护,并说,指挥的责任在司马亮,不关刘旗的事。司马炎斩钉截铁地说:当时即便刘旗不能直接到达,也应当能进多远进多远,让突围而来的败兵也有投奔的地方,今天,竟然坐着眼看胡烈的覆败,如果最不在刘旗,那自有所在!(如果刘旗没有罪过的话,那责任还应当有承担的人!)明摆着要追究司马亮的责任。没办法,司马亮你既然要承担责任,那就承担到底吧,再把你平南将军的官也给免掉。
接着,司马炎任命了自己的姑父杜预代替死去的胡烈做秦州刺史,任命尚书石鉴做安西将军,都督秦州诸军事,讨伐秃发树机能……
九十三、杜石争斗
司马炎想到杜预去西北不是没有道理。
从我们在钟会伐蜀和制定《泰始律》的时候介绍过杜预开始,我们就知道杜预是一个精通政治、经济、法律、军事、历史、历法、工程、文学,简直就是一个世所罕有的全才,还对《春秋左传》近乎痴迷,杜预所作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三十卷,是《左传》注解流传至今最早的一种,直到上世纪70年代杨伯峻先生的《春秋左传注》出现,杜预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应该是从古至今把《左传》从头至尾全部注释的完整保存下来的唯一的一本,收入《十三经注疏》中,至今是我们理解《左传》的重要参考。据《隋书·经籍志》记载,杜预的书保留到唐世,还有《春秋左氏传音》三卷,《春秋左氏传评》二卷,《春秋释例》十五卷,《律本》二十卷,《杂律》七卷,《丧服要集》二卷,《女记》十卷以及他的文集十八卷等。(难怪后代能出个大诗人杜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