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进入成都的邓艾,部署将士不得虏略,对于蜀国民众秋毫无犯,蜀国人民顿时从恐慌中平静下来,感到邓艾真是一个好将军,称赞之声不绝于耳。同时,为了安定蜀国的上层,他首先依照邓禹灭蜀的做法,自作主张,代表皇帝拜刘禅为骠骑将军,刘禅的太子为奉车都尉,诸王为驸马都尉。其次,对于蜀国的原有官员也按照官职大小拜为魏国的官员或者作为邓艾的官属。第三,对地方的控制权,邓艾不再交给原有的蜀国官员,而是任命以自己的司马师纂领益州刺史,陇西太守牵弘等分别作为领蜀中诸郡的太守。为了安抚和威慑蜀地的平民,邓艾还在自己与诸葛瞻大战的绵竹,建筑纪念碑(京观,又一说是把尸体堆积,炫耀武功,象司马懿在辽东的时候),用来显示自己的战功。同时,对于战死的士兵,和蜀国战死的士兵一起埋葬,这些措施,都使得蜀地对邓艾一片赞扬。

谁都喜欢听好听话,然而好听话听多了,难免就会飘飘然。更何况当时的邓艾的确有实实在在的大功,这是硬指标,就是别人说两句好听话,那也是理所应当的嘛。所以,辛苦大半辈子的邓艾有点自以为是起来,他对蜀国的官员不无感慨的说:你们硬是遇到了我,如果是遇到象吴汉那样的人,你们早都被杀了。当谈到姜维的时候,邓艾优越性十足:姜维可以说也是当代的一个英雄吧,不过,他生不逢时,谁叫他遇到老夫呢,所以他失败了。……嘻嘻

沉浸在自豪和幸福当中的邓艾,没有想到自己擅自在蜀地分封官员,已经触动了司马昭敏感的神经。而此时的邓艾却浑然不觉,还继续上书司马昭,提出:如今打下了蜀国,吴国已经胆寒,可以趁势攻下吴国。话说到这里,邓艾话锋一转,却又说:但是,我们的部队刚刚打了一场大仗,将士疲劳,不可使用,还是请求等一等再说打吴国的事情;所以,建议,留陇右兵二万人,蜀兵二万人,煮盐兴治,为军农要用,并作舟船,准备顺流攻击吴国之事。至于现在呢,应该对刘禅给予优厚的待遇,用来招降吴国的孙休,如果现在就把刘禅送到洛阳,那么吴国的人就会以为是禁锢或者流放了刘禅,宣传作用化为乌有。所以,应该停止遣送刘禅,再经过一年的休整,等到明年的冬天,肯定能把吴国给灭了。因此,我认为应当封刘禅为扶风王,赐其资财,供其左右。我下属的郡中有个董卓坞,可以作为他的宫舍。并且封他的儿子们为公侯……。

我们可以想见司马昭看到邓艾的上书是什么想法:一,你打下了蜀国,不想按照原来的计划,领兵回到原来的防地,而是要长久的留在蜀地;这是其一。二,你还要封刘禅为王,要知道我司马昭勤勤恳恳到今天,还只是个“公”!而且,你还要把刘禅封在你的属地,难道你在和刘禅短暂的交往中,彼此有了一种可怕的默契了?要知道刘禅可是一个随时能被野心家用来号召蜀国百姓的砝码啊,你不把他交到洛阳,意欲何为?说什么把他送到洛阳就有可能使得吴国孙休不主动投降了?笑话,你把他放在别处,孙休就会乖乖投降我魏国吗!三,你在蜀地分派那么多官员,谁给了你这样的权力?蜀地的老百姓知道我司马昭是老大还是你邓艾是老大?

司马昭满腹狐疑,但是,一开始他并没有翻脸,而是让监军卫瓘告诫邓艾说:“有事应当报请,不应独断专行。”要说这个要求并不过分,因为此时并非战斗的时候战机转眼即逝,不允许千里请命,而今天大局基本上已经稳定了下来,对于人事安排等,还是有时间上报的。但是在盛名之下的邓艾却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他不以为然地给司马昭顶嘴说:“我奉命远征,按照朝廷的方略办事,征服了蜀国。关于承制任命代理官吏,是为了安定社会秩序,自谓是符合一时的需要。目前蜀国率众归降,其土地南极南海,东接孙吴,应当及早稳定下来。如果等待朝廷的命令,因为路途遥远,恐怕耽误太久了。《春秋》大义说,大夫出了边界,只要有利社稷安定、国家发达,是可以专权处置的。现在孙吴还没有宾服,其势连蜀中,所以不可拘泥于常规而丧失良机。《兵法》说,进不求名,退不避罪。臣虽然没有古人的高风亮节,但也不敢只顾虑自己而损害国家的利益。”他似乎在追求古人的高风亮节。

然而,他的一系列举动却被涪县的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和卫瓘同时感到邓艾咄咄逼人的压力,就你能,我们两是笨蛋啊,身帅10多万大军却跟着你屁股后头,现在还不能去成都!你邓艾那一两万人是发财了,刘禅给你的清单都够了,难怪你秋毫无犯呢,可是,我们呢,我比你多10倍的人马却什么也没捞着,反而又增添了5万降兵的包袱,这些个人每天可都是要张着嘴吃的啊!你倒好,你老小儿,有名有利还舒坦!钟会是最看不得别人舒坦的,他敏锐地感到了邓艾的作为并不符合司马昭的意图。

于是,他想到了一个足以致邓艾于死地的办法……

七十五、二士争功(2)

除了面子、争功和个人野心,还有一个团体利益的问题,也都促使着钟会看到邓艾倒台。

司马昭党羽一直根据门第而分为两派,邓艾、石苞、州泰等微贱贫寒为一派,钟会、卫瓘、胡烈等名门世家为一派,随着司马氏势力的不断加强,微寒派也加入了不少本是出身名门但是为名门望族不齿的人士,比如贾充、裴秀、荀勖、陈骞等人。这些人虽然出身名门,但是都有瑕疵:贾充因为父亲贾逵年轻时候家贫,偷舅舅柳孚的裤子;裴秀因父裴潜自幼“不修细行”为人不齿,不仅父亲是庶出,自己也是庶出;荀勖出身颖川荀氏,但其父早亡,在外家钟氏领大,地位卑贱;陈骞父亲陈矫也由外家养大,后又和原族通婚。而正牌的名门钟会在邓艾咄咄逼人的势头面前,会怎么想?!

除了成都盘踞着邓艾的1万多人马,从成都北上的所有城市和关口都驻扎着钟会的部队。钟会的哥哥钟毓曾经对司马昭说过:“我这个弟弟钟会能力倒是有能力,但是难保不做坏事,以后还是不可以委以专任。”从小钟会和哥哥关系应该很好,两人一起趁着老钟繇睡午觉,偷喝老爸的好酒,钟繇装睡,看着两个宝贝儿子的所作所为,老大钟毓先向父亲跪拜,行礼如仪,然后才开始喝酒;钟会不但不拜,喝酒时,还向父亲做着鬼脸。父亲当时没有出声,事后问钟毓:“我既已睡着, 为何行礼?”钟毓答道:“偷喝药酒心中忐忑不安,不拜更觉不安。” 父亲又问钟会:“你为何不拜?” 钟会答道:“偷酒已属非礼,所以不敢行礼!” 虽然,看起来两个小家伙关系很好,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大逐渐知道了一些家事,开始对弟弟有了一些复杂的感情。原因是:老钟到74岁的时候才有钟会,从世说新语记载的两个小孩偷酒的事,可以看出钟毓也不大,可见老钟的晚年连得2个儿子!很不赖。钟毓是正室孙夫人所生,但是老钟却喜欢爱妾张氏,当张氏怀上钟会的时候,孙夫人企图对张氏下毒,结果张氏被抢救的及时没有被毒死,孙氏做贼心虚主动对钟繇汇报说自己本来是给张氏吃的补药,结果张氏反而吃的上吐下泻。钟繇做了一辈子的最高司法官,孙氏的那点小伎俩哪能瞒得过他,一问侍者,真相大白,老钟繇坚决把钟毓的老妈给休了,但是钟毓的老妈也不是一般人,竟然找到卞太后,动用了曹丕来做钟繇的工作,——曹丕也喜欢这事,不要忘了他也是插手人家的私事,弄得夏侯玄的老爸早死。但是,老钟繇可是元老级别的人,连曹操也敬重他三分,现在老了老了,竟然连老婆也休不掉,老钟繇认为你皇帝手也伸得太长了,管起我的家务事了,连着自杀两次,弄得皇帝也不好看,只得随老钟的意思了。长大了的钟毓看着弟弟钟会能不产生一点报复的心态吗?即便你做的很好,也难免会风生水起,更何况你钟会真的想兴风作浪呢?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小说在线阅读_第14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迅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第14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