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开傅瑕充满恶意的评价,历史还是能给我们些许的真实。比如,那个司马懿忘不了的那个夏侯玄,也是值得我们记住的人。夏侯玄不仅容貌俊美,(《世说新语》称其为“朗朗如日月之入怀”),而且,温文尔雅,名气很大,以“雅量”闻名于世。《世说新语》记载,“夏侯太初尝倚柱作书,时大雨,霹雳破所倚柱,衣服焦然,神色无变,书亦如故。宾客左右,皆跌荡不得住。”靠着柱子写字,柱子被雷劈,衣服都烧焦了,夏侯玄依然神色不变,仍旧写字。
夏侯玄是正直的,这一点司马懿不会不知道。在夏侯玄做中护军的时候,“拔用武官,参戟牙门,无非俊杰,多牧州典郡。立法垂教,于今皆为后式。”(《世说新语》)中护军是个肥差,是军中的组织人事部门,与夏侯玄形成明显反差的是那个小丑蒋济。蒋济做中护军时,就有谣言“欲求牙门,当得千匹;百人督,五百匹”。司马懿和蒋济有私交,问蒋济是否属实,蒋济哑口无言,只好开玩笑说:“咱到集市上买东西,少一分钱也是不行的呀!”(《魏略》)
但是司马懿并不看重这些,何晏就是个例子,名气再大,再正直,我照样杀。
于是,司马懿我心腹雍州刺史郭淮任命为西北军区司令,把夏侯玄从掌握曹魏西线军政大权的征西将军(二品)调入朝中任大鸿胪(三品,九卿之一),这就是司马懿的激将之法,不仅夺你军权,而且把你降级使用,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逼着你反!如果你能逃亡蜀国,那更好,即便有千般理由,一个叛国者在自己的国家也是遗臭万年的,而且你走了,乐得我清净。
然而,夏侯玄却坦荡地选择了面对,哪怕洛阳是龙潭虎穴,他也要去。
他还是轻轻地放下军权,不顾堂叔夏侯霸投降蜀国的劝说,对夏侯霸说:“我怎么能为了苟活在这世上,就投降敌人呢?”毅然回到了洛阳——他没有背叛,也没有反抗,也许在他走回洛阳的时候,也曾把希望寄托在司马懿的仁慈上,两家毕竟是结过亲的啊!(我们说过,夏侯玄的妹妹夏侯徽嫁给司马师,后被司马师杀死);
夏侯玄回到了洛阳。
他和何晏等人还不一样,他就象一个殉道者虽然知道回去的路很难走,但是他还有一丝的希望,希望曹魏帝国还能够一路走好……
四十三、最后三年
如果司马懿在高平陵之变以前死去呢?或者即使是高平陵之变以后就死去呢?还会不会有晋朝?
一切假设都是没有意义的。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如今为司马懿翻案的人不在少数,但是,没一个人敢说司马懿是周公,他身处周公之位,所行悖逆之事,虽然身前并未篡位,但,他决不是周公。
司马懿最后的三年发生的事情,大约可以归结为三句话:
一守,二攻,三擒。
一守。
嘉平元年(公元249年)的秋天,蜀汉卫将军姜维(汉文帝时创设,二品,掌管京城防卫)进攻雍州。
姜维是在诸葛亮蜀汉建兴六年、魏明帝太和二年(公元228年)第一次北伐的时候,投降蜀国的,为诸葛亮十分赏识。诸葛亮死后成为蜀汉军事上的第二号人物。维一直认为自己熟悉陇西羌胡的习性,可以诱使西方的羌胡作为自己的羽翼,这样,关中以西的陇西就可以掌握在手,然后再瞧准机会东出关中。
但是,作为第一号人物的费祎(此时蒋琬已经于蜀汉延熙九年、曹魏正始六年、公元245年去世)却说:你我比诸葛亮丞相的才能差远了,诸葛丞相还不能统一华夏,何况你我?还不如休养生息,保境安民,如果将来有更有才能的人,我们就把这殷实的家业交给他,不是很好吗?不必孤注一掷,把帝国的生死存亡寄托于一战上啊!
姜维没办法,谁让人说了算呢?
每次出兵,费祎也就给姜维万把人马,管什么用啊!
这次也是如此。
姜维绕过北面的祁山要塞,而是向西进行了更大的迂回,来到了陇上的依傍麹山(今甘肃岷县东百里)筑两城。派牙门将句安、李歆等人驻守,并联合羌胡人进攻附近各郡。魏军以征西将军郭淮与雍州刺史陈泰统兵抵御。郭淮采取围城打援策略,命陈泰率领讨蜀护军徐质、南安太守邓艾进围麹城(今甘肃岷县东南),切断交通及水源,麹城蜀军困窘不堪。姜维被迫领兵救援,进至牛头山(甘肃岷县东南,洮河南岸),为陈泰军阻挡。陈泰告诉郭淮,让郭淮绕到姜维背后企图切断姜维归路,姜维听说郭淮率军进逼洮水,企图切断自己的退路,便迅速率军撤回。而句安、李歆等人因孤立无援,最终投降魏国。郭淮又西击叛降蜀国的羌人各部,邓艾说,姜维还没走远,还是分点兵留守吧,于是,郭淮就留下邓艾屯白水(今甘肃白龙江)北岸,以防蜀军反攻。果然,姜维并没走远,三天以后又回来了,他令廖化驻军白水南岸牵制邓艾,自率重兵奔袭洮城(今甘肃临潭西南)。但邓艾说,敌人人多势众,却不强渡白水,那是要东袭洮城啊。于当夜抢占洮城,姜维只得撤军退走。
可以说还是小打小闹。姜维并没有捞到多少便宜。
二攻。
说到攻,得先说说进攻的理由。
孙权太子孙登,于吴赤乌4年(公元241)去世。第二年,孙权立王夫人所生的儿子孙和为太子。孙和当上太子以后,地位也不稳固,开始主要来自同母弟弟孙霸的挑战,孙霸联系广泛,共同诋毁孙和,但是朝中重臣如陆逊等还是倾向于太子一边,后来,孙权对孙霸的所作所为有所察觉,也开始厌恶孙霸。
孙权宠爱的步夫人给孙权生了两个女儿,大的叫孙鲁班,号称孙大虎;小的叫孙鲁育,号称孙小虎。周瑜死后,孙权把孙鲁班嫁给了周瑜的儿子周循,可是好景不长,风度翩翩的周循很快死去了。到公元229年,孙权将她嫁给了“卫将军兼左护军兼徐州牧”的全琮。因为嫁给了全琮,孙鲁班在史书上又有了一个“全公主”的名字。史书上没有记载确切的原因,说这个全公主和王夫人是因为什么而相互有过节。大概是全公主以为王夫人抢了自己母亲的地位?还是另有隐情呢?不得而知,大概也只是女人之间的芝麻小事吧。全公主当然不愿意看到王夫人的儿子孙和当上将来的皇帝,就经常到老爸孙权面前说太子孙和和王夫人的坏话。
孙权在爱女的谗言下,首先疏远了王夫人,王夫人被疏远以后,立即就有人填补被宠爱的空——生了孙亮的潘夫人。
看到日渐受到宠爱的潘夫人和同样受到孙权宠爱的少子孙亮,全公主立马让自己婆家哥哥全尚的女儿嫁给孙亮。同时,全公主在第二任丈夫全综死后,又和孙权的亲信侍中孙峻勾搭成奸,利用孙峻也来影响孙权。
经过全公主的不懈努力,晚年昏庸无道、果于杀伐的孙权终于在魏嘉平二年(公元250年)的秋天,废掉太子孙和,赐死孙霸,立孙亮为太子,并杀掉所有敢于劝谏的大臣,包括朱据(孙权的另一个女人孙小虎的丈夫,他宁可让自己的小女儿做寡妇,也要做这件事,可见他的决心有多大——毋宁说是糊涂有多深)。——简直和汉景帝之所以立刘彻为太子如出一辙!
吴国境内顿时杀气腾腾。
这时候,魏国征南将军王昶上言:“孙权流放良臣,適庶分争,可乘衅击吴。”朝廷听从了,派遣新城(湖北省房县)太守州泰袭巫县(巫山)和秭归(秭归),荆州(治所河南新野)刺史王基向夷陵(今湖北宜昌东南),王昶向江陵(今湖北荆州市)。王昶王昶用竹子编成绳索做成桥梁,越过水淹地区(东吴帝国决开沮水、漳水河堤,引水淹没江陵北方广大土地,阻挠曹魏帝国攻击)。吴国大将施绩,连夜逃回江陵。王昶打算把东吴军引到平地上决战,先命五支部队顺着大路,向北撤退,使东吴军见猎心喜;又把所俘虏的铠甲、马匹,在江陵四周展览,希望激起东吴军的愤怒;设下埋伏。施绩果然追击,王昶迎战,大破东吴军,阵斩东吴将领钟离茂和许旻。
以前,我们很少看到魏国主动来进攻吴国,这应该是很少的一次吧,也是魏国不怕两面作战、实力增强的一个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