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36岁,与朝夕相处的妻子阴阳分隔仅仅相隔1个月,就不得不立曹操的女儿贵人曹节为皇后。以刘协的聪明,也许是自己主动要求的吧?毕竟死人已死,人还是要“擦干眼泪”继续活下去的,这样做也是一种自保之计吧?(虽然是曹操的女儿,但曹节是站在丈夫一边的。范晔的《后汉书·献穆皇后传》:建安18年,操进三女宪、节、华为夫人,聘以束帛玄纁5万匹,小者待年于国——我们真的不知道曹操同日把三个女儿都嫁给刘协是什么意思?到底是爱?抑或是……?以曹操雄厚的国学基础,是不能不知道“三女为粲”的典故的吧:当密康公同时接纳三姐妹的时候,他妈妈对他说了一句话,“人三为众,兽三为群,女三为粲,即使是天子打猎也不猎取群兽,诸侯外出巡视对民众也要谦下行事,天子选妃嫔不娶三个同族的女子。三个孪生姐妹是美好的事物,这样美好的事物都归之于你,你有什么德行才能承受得了呢(是要犯天忌的)?天子尚且不能承受,何况你这种渺小的人物呢?小人物承受了美好的事物,终究要灭亡。”,后来密国真的就灭亡了。刘协也不能不知道娶粲灭亡的道理吧,但是,他不能不接受。曹操为了凑够这个数,把待子阁中的曹华也算上来充数,面对这种看似恭敬实则是含情脉脉的诅咒,献帝唯一能够做的就是接受。用三个女儿换来老天对汉朝的“厌弃”,曹操沾光大了。——19年,并拜为贵人。及伏皇后被弑,明年,立节为皇后。魏受禅,遣使求玺绶,后怒不与。如此数辈,后乃呼使者人,亲数让之,以玺抵轩下,因涕泣横流曰:“天不祚尔!”左右皆莫能仰视。)

37岁,自己的儿子刘熙被曹操所杀。

41岁,(220年)禅让给曹丕,被封到偏僻的山阳(河南修武),都城在浊鹿城(今河南修武县五里源乡李固村),相传刘协到山阳以后,以医为业,造福山阳百姓,多次到云台山采药。

54岁,(234年)去世,葬禅陵,(河南修武)

这就是那个曾经“生活”了54年的人的一生。没有太多的事迹,但是史书上仅有的那些个镜头,却都是那么的惊心动魄。这一张短短的履历记述了太多的苦难、眼泪、鲜血和凄凉。他没有做错什么,他甚至很善良,他也很聪明,有良好的教养,没有人会怀疑他会成为一个好君主,一个好父亲,一个好老公。但是,他却什么也没能做到,什么也不是!

刘协去世了,他的心受过太多的惊吓,他的眼看过了太多的鲜血,他的臂膀承担了太多的苦难,让他安息吧!

但他的小国(一万户)山阳国还没有消失,那里还用着大汉的礼仪。第二代山阳公是刘协的嫡孙刘康,285年死去,第三代是刘瑾,289年死去,第四代刘秋于309年,在永嘉之乱中被胡人(应该是另一个自称是刘邦后代的匈奴主刘渊吧?)所杀——正统的汉代后裔被冒认一家的“兄弟”所杀。

不过,还没有完。根据《日本书记》、《古语拾遗》、《续日本纪》等记载,刘秋的一个兄弟刘阿知在西晋太康十年(公元289年)农历5月1日召集旧臣说:“我久在此地,恐有覆灭之祸,闻东国于日本,有圣天子”,遂率领儿子刘都贺、舅舅赵舆德和族人刘国鼎、刘涛子、刘鹤明、刘信子等男女两千零四十人,飘洋过海,于日本应神天皇二十九年九月五日来到日本,被倭奴国国王赐号东汉使主,定居于大和国高市郡桧前村。今天日本的奈良县桧前村和冈山县仓敷市妙见山顶有“阿知宫”,是后人祭祀阿知王的场所。虽然日本历史言之凿凿,但是在我看来,却不无疑问:因为,我们知道当时“出国”于今天相比,难度有过之而无不及。2000余人浩浩荡荡的离开故里,乘船远去,如果没有朝廷的批准是难以想象的,那么,朝廷会批准吗?百分之百不会吧。

之所以想多说点刘协,是因为我看到了一个历尽人间磨难而内心深处还对民众充满悲悯的人,我认为这就是伟大,这兴许也就是所谓的“不失赤子之心”吧!

他是皇帝,但更是囚徒;他是汉帝,但更象是每一分钟都可能被殉难的牺牲;如果他被杀,我们会轻易地说他是无数朝代更迭的牺牲品,但是他懦弱地选择了活着,他心中还有点滴的希望,他更像是身处炼狱中的圣徒;他也曾经想到了反抗,也有些许的血性,但是最后总不得不选择了 懦弱;他一直循规蹈矩、小心翼翼,为的是外人挑不出一点毛病;他贵为皇帝,却终日无所事事,只能潜心研究医学,为的是济世救人。

我不知道假如他的妻兄曹丕能够认真辅佐,或者曹植继位魏王,也许世事会有所改变?没有了短命的曹魏,短命的西晋了吧?

也许老天真的怜悯起这个一直被他所厌弃的孩子了吧?我想刘协从做山阳公开始,可能快乐些了吧?一些东西放下了也就放下了,人反而轻松愉快。远离了权力中心,身边有善良的相濡以沫的曹皇后,刘协过了13年“人”的生活。河南焦作至今还流传着山阳公、曹皇后为民治病的传说,虽然是传说,但是,我宁愿相信它是真实的。因为,在我看来,在世世代代老百姓心中流淌着、口耳相传的历史远远比那些貌似真实的史书要鲜活,也更真实,据说至今禅陵附近的村庄还有祖祖辈辈为刘协护陵的庄稼人!

相比之下,那个喜爱糟蹋别人幸福的小丑匆匆地得到了7年的江山,但是他失去了妻子,失去了妈妈,失去了兄弟,失去了姐妹,甚至失去了寿命,真正的成为“独夫”……

十五、最后的北伐(1)

我相信,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须躬行。如果能够亲自走走诸葛亮5出汉中北伐的老路,才能真实地感受到诸葛亮当时的所面临的处境,设身处地地正确评价出他的得失。不过,遗憾的是:还没有这个机会,因此,我们只能看图说话。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摆脱不了人云亦云的尴尬,甚至于可能会使我们判断的结果与实际情况,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虽然如此,让我们还是翻开历史的片片记载,对照古今的地图,一点一滴地去探寻往昔的印迹吧。

公元234年的4月,西北高原上还显得春寒料峭,诸葛亮的十余万大军出现在了斜谷的北口。

从这年的2月开始,诸葛亮的10万大军艰难地爬过横亘在汉中平原北部地秦岭山脉,走了近2个月的时间,才通过褒斜谷(陕西省太白县西南褒河山谷)到达战场。而此时,司马懿早已闻听到了风声,从容的在渭河驻军,以逸待劳,等待着蜀军的到来。

虽然司马懿早就说过,诸葛亮再北上的话,绝对不会再迂回西北去陇西,但是身处陇西的郭淮也绝对不敢掉以轻心,在祁山、上邽一线屯驻了1、2万的防守兵力。

既然司马懿算无遗策,那么,你在斜谷部署兵力,应该能够给予诸葛亮以迎头痛击吧?

是山太高无法布兵?还是你司马懿另有隐情呢?

诸葛亮之所以能够顺利出谷,大概会有以下几种可能:

一是,司马懿压根就没有料到诸葛亮会出斜谷,或者即使料到,也因为无法准确确定诸葛亮出兵的具体时间,无从防守(这一点假设似乎难以成立,司马懿应该能听到风声);

二是,曹魏帝国的近期国策是对蜀国采取防守,没有最高领袖的决定,司马懿不敢擅自进攻;

三是,诸葛亮隐蔽工作做的好,以至于司马懿没有发现。

四是,从第一次交手,司马懿就掂量出了诸葛亮的分量:他已经看出诸葛亮不会用奇,不会调动敌人,只会硬碰硬的战斗,或者固守,因此,根本就没把诸葛亮当回事,在他的内心深处也许根本就想着诸葛亮和自己就不是一个重量级的,不屑于和你玩突袭之类的把戏——即便是敞开大门请你来,我持重对你,你就束手无策了,如果不会用奇,不会诡诈,就等于不知兵,因为,兵者,本身就是“诡道”!

也许,千年以后,我们这些似是而非的猜测根本就是自说自话,而真实的故事早已经淹没在那漫漫的黄沙中去了。

3年以后的另外一场著名的战役,情势和今天几乎是一模一样,只是因为主客不同,结果竟然大变。

那时候的司马懿换成了现在诸葛亮的进攻角色。如果我们认真研究司马懿当时是如何进攻的,设身处地地为处于两次战役中的主帅考虑,我们就会知道司马懿在军事上早已博士毕业,而诸葛亮还刚刚蹒跚学步。

十六、最后的北伐(2)

不管如何,现在诸葛亮总算是顺利地走出了斜谷,他的十万大军出现在渭河南岸了。

渭河沿着秦岭北坡从西向东注入黄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流域范围主要在陕西省中部。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东至潼关县汇入黄河。南有东西走向的秦岭,北有六盘山。渭河流域可分为东西二部:西为黄土丘陵沟壑,东为关中平原。

在诸葛亮的部队目前就是渭河,身后就是刚刚走出来的斜谷口,它通向汉中;西面是地势逐渐抬高的丘陵,一直向西通向上邽,陇西;沿着渭河东去,就是眉县,武功,直到长安。诸葛亮出现在这里,企图掐断陇西与长安的联系,如果能横跨渭河站稳脚跟,等于把魏军东西两军一分为二,象一颗钉子一样插在他们中间。

摆在诸葛亮面前的难题是:东进打击司马懿?还是西上围攻陇西呢?

在进攻以前,诸葛亮肯定做过认真的思量,但是,我们从以后的事态发展上看,诸葛亮的战略意图却很模糊。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小说在线阅读_第10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迅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第10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