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瓘找到了一个最合适的人选,那就是征蜀护军田续。在江油时,田续曾经拒绝执行邓艾的命令,而险些被邓艾所杀,如今,你作为罪犯私开牢笼,形同越狱,当然罪该诛杀嘛。但是,就在田续临行之前,为了保证万无一失,卫瓘特地意味深长地对田续说:这下你可以报在江油时的耻辱了!——当杜预听到卫瓘的这话的时候,对一向以名士自居声望很高的卫瓘嗤之以鼻。根据《三国志,邓艾传》注引《汉晋春秋》记载:杜预言于众曰:“伯玉其不免乎!身为名士,位望已高,既无德音,又不御下以正,是小人而乘君子之器,将何以堪其责乎?”要知道杜预可是司马昭的妹夫,可以说是说话很有分量,卫瓘一听杜预的话,生怕事后追究到自己头上,也不生病了,急急忙忙不坐车就来找到杜预,低三下四地解释缘由、赔罪。
田续应该是如愿以偿了,他立即带兵公报私仇,在绵竹以西的三造亭趁夜偷袭释放归来的邓艾,并麻利地斩杀了邓艾父子。邓艾死后,其在洛阳的家属都受到株连,其子悉数被杀,妻及孙子流徙西域。这桩沉冤直到西晋泰始九年(273)才得以申雪。西晋段灼说:“钟会忌艾威名,构成其事。忠而受诛,信而见疑,头悬马市,诸子并斩,见之者垂泣,闻之者叹息!”
成都城内的骚乱大概持续了几天。那时候,真是有怨抱怨,有仇报仇。据《蜀记》说,庞德的儿子庞会也在伐蜀军中,因为水淹七军以后,关羽杀了庞德,庞会利用这个无法无天的机会,杀死了关羽孙子关彝一家老小,致使关羽绝后。
现在,我们看看:如果钟会当时在蜀国朝堂之上,果断斩杀不署名的夏侯和等三位将领的话,怎么没有可能发动叛变呢?
司马昭曾经说过,如果钟会有反心的话,打了仗的思归之士是不会替他卖力的。但是,反过来想,钟会以仇魏的蜀兵为前驱,自领大军为后援,驱赶着思归之兵,以推翻司马昭为口号,以占领洛阳给予重赏,也不是没有可能成功的……司马昭在临去长安前说的那句:我去以后什么事情都了结了的话,实在也并不是很有把握,只不过是给自己鼓劲打气罢了。
而钟会的迅速被杀,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是,也的确有很大的偶然性,只能说,司马昭这家伙实在是运气太好了!不费一兵一卒,就将两个可能会威胁自己利益的大将除掉了……
我们无法想象10余万没有纪律的大军在成都烧杀抢掠几天是个什么样子,身在长安的司马昭应该十分清楚,如果趁乱的暴兵真的反了起来,后果难以想象。
到了二月,司马昭下令,对于上个月烧杀抢掠的、私放邓艾的、和钟会一起谋反的等等,只要是在蜀国的所有人,不论你以前做过什么,全部既往不咎,过去的罪过全部赦免!
然后,司马昭又采取了几项有针对性的善后措施:
一是,对于钟会家网开一面。根据《三国志,钟会传》记载:钟会哥哥钟毓的儿子钟邕,和钟会在成都一起已经被杀死,剩下钟会所养的兄子钟毅、钟峻、钟辿全部下狱,理应连坐伏诛。但司马昭只杀年龄较大的钟毅和随同钟会造反的钟邕子息。钟峻、钟辿得到特赦,并恢复官爵。理由在司马昭表曹奂所下的诏书中,可以看出端倪,诏书中是这样写的:“峻等祖父繇,三祖之世,极位台司,佐命立勋,飨食庙庭。父毓,历职内外,干事有绩。昔楚思子文之治,不灭斗氏之祀。晋录成宣之忠,用存赵氏之后。以会、邕之罪,而绝繇、毓之类,吾有愍然!峻、辿兄弟特原,有官爵者如故。惟毅及邕息伏法。”——主要还是因为种家根基很大,司马昭犯不着杀两个小儿,得罪一个庞大的关系网。
二是,对邓艾家诛杀殆尽。还不是因为邓艾的狂直,触动了司马昭自尊的神经,如果允许邓艾带个坏头,以后领兵将领都承制分封官职,形同建立自己的幕府,那就直接动摇司马昭苦心经营了很久的统治基础,此风决不可长。而且,即使严厉处罚邓艾一家,也不会产生多大后果的不良后果,——谁叫你出身寒微呢。
三是,后主刘禅举家东迁洛阳,其宫女嫔妃赏赐于诸将无妻者。其实,在成都大乱的几天里,估计蜀国的宫女嫔妃也难以幸免,此时只是司马昭承认既成事实罢了,也是安慰在蜀诸将的一个措施而已。《三国志,二主妃子传》注引《汉晋春秋》记载:后主昭仪李夫人一闻要将其赐于魏将为妻,说 :“我不能二三屈辱。”而自杀。二三屈辱,大约说出了已经屈辱的意味。
四是,在大乱中幸存下来的蜀汉大臣宗预、廖化及诸葛显等以及蜀地高门大族共三万家全被迁徙到河东和关中。把蜀汉政权在蜀地的影响彻底拔除。据《三国志,宗预传》记载:咸熙元年春,化、预俱内徙洛阳,道病卒。 两位曾追随刘关张的老臣,在内迁路上先后病死。宗预,南阳新野人,本为张飞手下,后做诸葛亮主薄,年过60,为后将军;廖化,襄阳人,关羽主薄,关羽败后流落吴国,历尽千辛万苦带着老母回归蜀国,后为车骑将军;诸葛显,诸葛瑾重孙,诸葛亮早年无子,诸葛瑾把儿子诸葛乔过继给诸葛亮为子,诸葛乔儿子诸葛攀在东吴诸葛恪被杀,爷爷诸葛瑾绝后的情况下认祖归宗,诸葛显就是诸葛攀的儿子。
五是,对于主张后主投降的蜀国有功人员如谯周等众臣,征辟到洛阳为官。据《三国志,谯周传》记载:时晋文王为魏相国,以周有全国之功,封阳城亭侯。又下书辟周,周发至汉中,困疾不进。我们还记得几个月前谯周还在后主面前曾经信誓旦旦,甚至是慷慨激昂的说:“若陛下降魏,魏不裂土以封陛下者,周请身诣京都,以古义争之。”一副忠臣的嘴脸,可事到临头,却赖在汉中死活不北上一步了!
六是,在264年的五月一日,曹魏帝国晋王司马昭,奏准恢复周朝时期的五等封爵。周王朝封爵五等: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到西汉时废除,仅留侯爵,侯爵再分三等:县侯、乡侯、亭侯,采邑以户口多少,作为等差。215年,东汉开始设立“名号侯”,有爵位而没有采邑,称“虚封”。但是,随着灭蜀有功人员的增多,官职呈现出僧多粥少的局面,司马昭就恢复了5等爵位,等于又平白增加了几个级别,但是仍然没有土地,只是虚封,把普遍地安抚中下级部队将领,把骑兵司令(骑督)以上六百余人,都封爵位。
命令已经下达,就立马整装出发,蜀汉大臣个个自顾不暇,谁还理睬刘禅这个亡国之君?堂堂前君主,只有秘书令郤正和殿中督张通两人,舍弃妻儿老小单身随侍刘禅而行。《三国志,郤正传》记载,“后主赖正相导宜适,举动无阙……”当惯皇帝的刘禅,怎知道作为一个降臣应该怎么做?幸有郤正在旁的导引帮助,刘禅的一举一动才合乎礼仪。刘禅望着这个不过才六百石的前秘书令,他慨然长叹,“板荡识忠臣”,现在才知道谁忠谁贤!
钟会邓艾被顺利除去以后,司马昭和曹奂在264年的2月从长安回到了洛阳,接着为了给自己称王做铺垫,3月,司马昭先把邓艾钟会死后空下来的太尉、司徒位置填上,原来的那个声望很高、但无所事事的司空琅琊王祥提拔为太尉、那个曾经多次建议杀掉阮籍的征北将军何曾提拔为司徒、而司空的位置则由左仆射荀顗担任,这三个人都是名气很大的重臣。那个王祥,字休徵,琅邪临沂人。“卧冰求鲤”的主人翁,是晋代琅琊王家兴盛的源头。他小的时候,亲生母亲去世了,父亲又和一个姓朱的女人结婚了,生下了弟弟王览。继母很不喜欢王祥,弄得老爸也讨厌他,总叫他干粗活,有一次,继母想吃鲜鱼,当时天寒地冻,王祥解开衣服将剖开河冰逮鱼,结果冰忽然自行裂开,两条鲤鱼跳到冰上,王祥拿了回去。(鲤鱼长期在水下,估计也是想出来透透气吧。)弟弟王览对王祥很好,继母曾经想毒死王祥,王览每次都要先尝。后来王祥的声望逐渐被朝廷所知,王家也随之出了很多大人物,竹林七贤的小弟弟王戎是王祥的孙子辈等等,尤其王家在东晋时期可以说是一等一的贵族,所谓的“王马共天下”,东晋第一丞相王导就是王览的孙子,王祥是王羲之的五世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