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为什么邓艾不辩解呢?上面说的自己心底无私坚信无罪的动因以外;另外可能还有自己口吃,也说不过卫瓘吧;那么,就此谋反吗?根据《晋书,唐彬传》的记载,邓艾死后,司马昭担心西北边境邓艾的老部下们会发生骚乱,就派相府铠曹属唐彬去暗访,结果唐彬回报:“邓艾忌克诡狭,矜能负才,顺从者谓为见事,直言者谓之触迕。虽长史司马,参佐牙门,答对失指,辄见骂辱。处身无礼,大失人心。又好施行事役,数劳众力。陇右甚患苦之,喜闻其祸,不肯为用。今诸军已至,足以镇压内外,愿无以为虑。” ——总之,一句话,邓艾有很多的性格缺陷,比如,对下属无恩;自以为是等等,到他出事以后,根本没人真心帮助他。回过头来看,那些个手下将领企图劫持邓艾的举动也不过是一时之气的莽撞之举罢了,真的邓艾要号召大家去谋反,估计没几个人听他的,这一点,似乎邓艾本人也十分清楚。
就在卫瓘完成了使命以后,正月十五日,钟会率领大军抵达成都,派军押解邓艾前往京师(首都洛阳)。钟会心中最畏惧的,只有邓艾一人;邓艾父子既被排除,近20万庞大的远征军和蜀汉降兵完全落到自己掌握之中,邓艾那点兵马,即使想动弹也无可奈何,于是,钟会派兵押解着邓艾父子,踏上了漫漫得不归之路,而此时的钟会,却后来居上,声威震慑西土(四川省),遂决心叛变。
钟会早就计划好了:他打算命姜维率五万人当先锋,从褒斜谷出击,自己率主力继进;占领长安后,骑兵从陆路,步兵从水路——由渭水进入黄河;计算五天时间,就能抵达孟津(河南省孟津县东黄河渡口)。然后,步骑兵在首都洛阳城下会师,一夕之间,就可推翻以司马昭为首的中央政府,平定天下。
然而,一个意外的情况,打乱了钟会从容布兵的计划……
77、钟会谋反(1)
钟会为什么要反?按道理说,司马昭待钟会不薄,即使是司马昭也对钟会是否要反持怀疑态度,司马昭肯定想到他们过去多么美好的相处生活。《世说新语,排调》记载:晋文帝与二陈共车,过唤钟会同载,即驶车委去。比出,已远。既至,因嘲之曰:“与人期行,何以迟迟?望卿遥遥不至。”会答曰:“矫然懿实,何必同群。“帝复问会:“皋繇何如人?“答曰:“上不及尧、舜,下不逮周、孔,亦一时之懿士。”意思是:司马昭和陈骞、陈泰同乘一辆车子,路过钟会门前时,他们呼唤钟会上来,喊罢就丢下他驾车跑了(完全是逗钟会玩呢)。等钟会出来时,他们已经走远了。钟会紧赶慢赶地赶到后,他们嘲笑钟会说:“和人约好了出行,为什么那么慢呢?看见你在远处也不追上来?(“遥遥不至”的遥遥是调侃钟会,因为钟会的父亲钟繇,“繇“与“遥”同音)钟会答道:“我矫然出众,懿美丰盈,何必要和你们同群。“(陈骞的父亲陈矫,司马昭的父亲司马懿,陈泰的父亲陈群,钟会反过来调侃他们三个……)司马昭又问道:“皋繇是什么样的人?”钟会答道:“他前不如尧、舜,下不及周、孔,不过也是当时的懿德之士。”想想完全是一副娴雅的四个名士,好朋友,他怎么会反呢?
除了我们前面零零碎碎道出的种种因素,可能钟会自己的确有自己的想法。其实作为名门望族的钟会也并非一帆风顺,他打击了过多的人,树立了过多的仇敌,即便是他的老子钟繇也在台阁多年,在门生故吏遍天下的同时,也树立了很多的对立面。比较著名的当属钟繇、王朗两人。两人在是否恢复肉刑上的争论至今流传,三次争论王朗把钟繇骂得体无完肤,因此,双方结下梁子,势同水火。而司马昭的夫人正是王朗的孙女,钟会的得志自然不是王夫人所乐见,反过来,钟会也自然清楚,自己现今功高震主,有王夫人在,自然没好果子吃。
朝中激烈的朋党之争,也使得钟会如今骑虎难下,难以全身而退。伐蜀之前,钟会特意到自己人王戎处询问怎么办。而王戎回答:“道家有言‘为而不恃’,并非说成功难,而是保持成功更难。”暗示钟会谨防政敌在朝中的暗算。这促使钟会一举扳倒邓艾,但是,扳倒邓艾的钟会却立马认识到,自己却成为众矢之的,微寒派开始采取各种方法进行反击。
就在钟会进入成都的第二天,皇帝和司马昭的诏书和命令紧跟着送到了钟会的面前,司马昭说:“恐邓艾或不就征,今遣中护军贾充将步骑万人径入斜谷,屯乐城,吾自将十万屯长安,相见在近。”而此时的司马昭已经于12天以前的正月初四,“奉天子西征,次于长安。是时魏诸王侯悉在邺城,命从事中郎山涛行军司事,镇于邺,遣护军贾充持节、督诸军,据汉中”了。虽然此时的司马昭主要还是顺利地拿下邓艾,对钟会还是采取的防范措施,但是,做贼心虚的钟会却惊慌失措,在钟会看来,见到邓艾的司马昭会很快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自己不可能全身而退。
史料记载,会得书,惊呼所亲语之曰:“但取邓艾,相国知我能独办之;今来大重,必觉我异矣,便当速发。事成,可得天下;不成,退保蜀汉,不失作刘备也。我自淮南以来,画无遣策,四海所共知也。我欲持此安归乎!”如果说钟会对于造反问题还没有完全下定决心的话,那么,司马昭的这封信就成了促使钟会决心拼死一搏的导火索。
一向思维敏捷的钟会没有耽误一刻时间,思索了一天一夜,钟会想到了刚刚死去的郭太后。第二天,钟会下令把护军、郡守、牙门骑督以上以及原来蜀汉的官员统统请来,说是全体官员要为太后发丧。
等到所有的人都到齐,钟会拿出自家伪造的太后诏书颁示众人,说太后遗诏要自己起兵废司马昭。
钟会一言既出,如同晴天霹雳,据《三国志,三少帝纪》曹奂传《癸巳诏书》记载:“前逆臣锺会构造反乱,聚集征行将士,劫以兵威,始吐奸谋,发言桀逆,逼胁众人,皆使下议,仓卒之际,莫不惊慑。”大家惊魂未定之际,钟会在版上第一个署名,类似今天的签字,作为凭证。而此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就在大家被姜维率领的钟会亲兵持刀包围,战战兢兢的情况下,“相国左司马夏侯和(夏侯霸弟弟)、骑士曹属朱抚时使在成都,中领军司马贾辅、郎中羊琇(大名鼎鼎的辛宪英之子)各参会军事;和、琇、抚皆抗节不挠,拒会凶言,临危不顾,词指正烈。”
这三个人坚决反对钟会。一下子钟会显得手足无措,一时间,他没有马上翻脸杀掉这三个胆敢抗命不遵的人,——而是把招来的所有将领和蜀国官员都关了起来,把统帅各个部队的将领都换成自己的亲信,同时,关闭成都所有城门,严兵看管关押的官员和将领们。但是,百密一疏,就在城门没有完全关闭之前,根据《三国志,三少帝纪》曹奂传《癸巳诏书》的记载:和羊琇同在钟会身边的中领军司马贾辅让手下的一个小将王起逃出了成都,散布流言。“辅语散将王起,说‘会奸逆凶暴,欲尽杀将士’,又云‘相国已率三十万众西行讨会’,欲以称张形势,感激众心。起出,以辅言宣语诸军,遂使将士益怀奋励。”
是杀领头的三个人?如果只杀这三人,其他人是否能老老实实的听命?
还是把所有的人都杀了?把所有的人都杀了,会不会激起大规模的兵变?
钟会一时间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他只得先把这些人暂时羁押起来,因为他需要一点点时间想出一个稳妥的解决办法。
但是,时间不等人,王业的谣言已经在城外的军营里传播,看到成都城门也关闭了,各自的主将还没回来,部队的军心开始慢慢不稳……
78、钟会谋反(2)
钟会在厚待姜维、蒋斌(蒋琬之子,驻守乐城)等人的时候,也许就已经为树置自己的亲党,利用蜀人,进而实现推翻司马昭的大业做准备了。钟会曾经对自己的长史杜预(司马昭的妹夫)说:姜维和中州的名士相比,就是诸葛诞和夏侯玄也比不过啊!对姜维的看重,这里面,既有钟会的私心,但是也应当有“惺惺相惜”的意味,来自对姜维才能和人品的敬重。
而姜维想的却不是这样。他孜孜以求的是要浑水摸鱼,趁乱让后主复国。
此时,看着被钟会关在蜀国朝堂各个部门房间里的魏国将领们,姜维偷偷地对钟会建议:把北来的所有领兵将领全部杀死,充分的理由应该是:如今司马昭已经派遣你钟会的死对头贾充领兵进入斜谷,如果这样与其交锋,估计阵前倒戈的人会不在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