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问题二随之而来,那就是:接着,姜维奇怪的行动有来了,撤离了关口,让钟会大军顺利入关,并率领全军不直接回师救援成都,而是带兵迂回了半天,凑到成都附近。有人说是因为姜维是为了保护蜀汉的东南地区,封住米仓道,为的是不明刘禅的下落,可能判断刘禅往东南方向撤离,这种说法不能成立。理由是:姜维的确是走的这条道,但是,并没有据守这条道,而是被钟会的部队紧紧追击,完全是逃跑的架势,而不是要固守险隘的部署,最后又走到了绵阳东南的三台;

又有人说他是害怕受到邓艾和钟会的夹击,但是结果你不还凑到魏军附近?而此时,顺利进入剑门关的钟会大军,再无人能够抵挡,蜀国的灭亡已成定局。钟会马上派遣司马夏侯咸、护军胡烈等,“径从剑阁,出新都、大渡截其前,参军爰青彡、将军句安等蹑其后,参军皇甫闿、将军王买等从涪南出冲其腹。”钟会进据涪县为东西势援。

而当时的姜维大军据钟会传上记载:“步骑四五万人,擐甲厉兵,塞川填谷,数百里中首尾相继,凭恃其众,方轨而西。”被钟会派出的部队“分兵据势,广张罗网,南杜走吴之道,西塞成都之路,北绝越逸之径,四面云集,首尾并进,蹊路断绝,走伏无地。”

这就是蜀国的主力在后主投降前面临的境地,在让钟会大军进入蜀国腹地以后,客主已经移位,在剑门关下“走伏无地”的是钟会,而今“走伏无地”的变成了姜维……

难怪历史记载当姜维的士兵听到后主投降、并要求大军向钟会投降的消息,士兵们拔刀砍石,可想他们的愤怒,这仗到底是怎么打的!奇怪的跑来跑去,主动的局面弄成了被动,如今又被人死死的卡住脖子——人们的愤怒在我看来并不象其他人想当然地以为就是指向后主,而更多的是指向他们无能的主帅!

也许,很多人会不同意我的说法,并举出很多理由。但是,据我自己所掌握的史料和对史料的判断,我认为,在蜀国灭亡这件事上,姜维要承担绝大部分——至少90%的责任,——他故意迟迟不救成都,也许就是逼着后主投降,让后主背上千古的骂名,而自己却自以为得意的推脱掉责任!但是,他的所作所为都在那里摆着,怎么也无法蒙蔽后世的眼睛!——这样的想法也许太卑鄙了,不过世上太卑鄙的人太多,卑鄙的程度也太深了吧……

听其言,但是更重要的是观其行,我们从姜维的行为上看不出对后主还有热忱的忠心和听到自己的皇帝危难中的焦灼……

而被千百年来唾骂并丑化的却是那个倒霉的刘禅。

邓艾进入成都了,刘禅命令姜维向远在涪县的钟会投降,一个原因也许是害怕姜维手下的蜀兵在成都叛乱,其实这个原因倒不是害怕姜维的兵力多于邓艾的,因为姜维来到成都的话,那么钟会包围姜维的三支大军自然也会到来,到时候,姜维的蜀军仍然数量是劣势,我估计倒是因为首都一时间聚集那么多隶属不同的部队,是不安全的;更重要的原因大约可能还在于包围姜维的部队是钟会的部队,自然不允许让姜维向邓艾投降,那可是到手来的战果啊!

历史记载,“维至广汉郪县,令兵悉放器仗,送节传於胡烈,便从东道诣会降。”

而此时,蜀汉境内的蜀兵还有南中的霍弋、巴东太守罗宪、汉中的汉城、乐城等地的蜀军,随后这些部队都相继归降。

从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开始,到263年的蜀汉帝国,在生存42年以后终于灭亡了。

74、二士争功(1)

邓艾以区区不足2万人马,历尽艰难险阻,在钟会将要退兵的时候,竟然奇迹般的出现在成都平原,又几乎是撞到狗屎运一样,促使蜀国的后主投降了!

可以想象得到身在洛阳的司马昭的心情。本来并不奢望能够平底蜀国,只是能打个足以使得自己顺利拿回晋公的战功就可以了,谁知道邓艾这老家伙竟然这样……

心花怒放的司马昭让曹奂下诏,把邓艾比做古代的名将白起、韩信、吴汉和周亚夫。可以说能说出来的名将都加到邓艾的身上了。并任命邓艾为太尉,增邑二万户,封子二人亭侯,各食邑千户。相比之下,钟会也受到了褒奖:任命钟会为司徒,进封县侯,增邑万户。封子二人亭侯,邑各千户。(前面有人说钟会没有家室,而此处诏书上却封其儿子为亭侯?难道说是将来时?)

显然,二者是有区别的,邓艾理所应当的功劳最大。

那么,怎么安置他们呢? 壬子(二十一日),司马昭又将蜀汉国土之巴蜀以巴为梁州,以蜀为益州,从益州中分出汉中、梓潼、广汉、涪陵、巴郡、巴西、巴东七郡设置梁州。癸丑(二十二日),特赦益州士人百姓,又下令在五年之内免除一半租税。这两道诏书既是为了稳定巴蜀局势,防止益州士民生乱,也是要防止钟邓之间摩擦。因为钟会驻梓潼涪城、邓艾驻蜀郡成都,而益州刺史、太守各职务均被邓艾部下包揽了,如果邓艾的命令下到钟会军驻屯的郡县,肯定会闹出矛盾。故此把巴蜀一分为二,钟会管梁州、邓艾管益州,如此方能相安无事。

且慢,你邓艾功劳再大,也是功狗啊,把你们两都升成太尉的太尉,司徒的司徒,那司马昭怎么办?

当然最好把自家升级为晋王。只可惜在十月才刚刚进位晋公,到现在两月时间还没到,就算脸皮再厚,也有点不好意思了,只好另想办法,于是司马昭挖空心思想出一个奇怪了官职——“相国总百揆”,并假惺惺的上节传,让出侍中、大都督、录尚书的官。把“百揆”这个上古尧帝设置,让舜担任的官搜罗了出来,就像给曹璜改名一样,时时刻刻在暗示着自己也要象舜一样静等着接受“禅让”呢。发明家司马昭发明的这一官职从此成为后世演出“禅让”闹剧的必经程序——刘裕、侯景、宇文化及、朱温等概不例外。

进入成都的邓艾,部署将士不得虏略,对于蜀国民众秋毫无犯,蜀国人民顿时从恐慌中平静下来,感到邓艾真是一个好将军,称赞之声不绝于耳。

邓艾入成都以后,为了安定蜀国的上层,首先,他依照邓禹灭蜀的做法,自作主张,代表皇帝拜刘禅为骠骑将军,刘禅的太子为奉车都尉,诸王为驸马都尉。其次,对于蜀国的原有官员也按照官职大小拜为魏国的官员或者作为邓艾的官属。第三,对地方的控制权,邓艾不再交给原有的蜀国官员,而是任命以自己的司马师纂领益州刺史,陇西太守牵弘等分别作为领蜀中诸郡的太守。

为了安抚和威慑蜀地的平民,邓艾还在自己与诸葛瞻大战的绵竹,建筑纪念碑(京观),用来显示自己的战功。同时,对于战死的士兵,和蜀国战死的士兵一起埋葬,这些措施,都使得蜀地对邓艾一片赞扬。

谁都喜欢听好听话,然而好听话听多了,难免就会飘飘然。更何况当时的邓艾的确有实实在在的大功,这是硬指标,就是别人说两句好听话,那也是理所应当的嘛。

所以,辛苦大半辈子的邓艾有点自以为是起来,他对蜀国的官员不无感慨的说:你们硬是遇到了我,如果是遇到象吴汉那样的人,你们早都被杀了。当谈到姜维的时候,邓艾优越性十足:姜维可以说也是当代的一个英雄吧,不过,他生不逢时,谁叫他遇到老夫呢,所以他失败了。……嘻嘻

沉浸在自豪和幸福当中的邓艾,没有想到自己擅自在蜀地分封官员,已经触动了司马昭敏感的神经。而此时的邓艾却浑然不觉,还继续上书司马昭,提出:如今打下了蜀国,吴国已经胆寒,可以趁势攻下吴国。话说到这里,邓艾话锋一转,却又说:但是,我们的部队刚刚打了一场大仗,将士疲劳,不可使用,还是请求等一等再说打吴国的事情;所以,建议,留陇右兵二万人,蜀兵二万人,煮盐兴治,为军农要用,并作舟船,准备顺流攻击吴国之事。至于现在呢,应该对刘禅给予优厚的待遇,用来招降吴国的孙休,如果现在就把刘禅送到洛阳,那么吴国的人就会以为是禁锢或者流放了刘禅,宣传作用化为乌有。所以,应该停止遣送刘禅,再经过一年的休整,等到明年的冬天,肯定能把吴国给灭了。因此,我认为应当封刘禅为扶风王,赐其资财,供其左右。我下属的郡中有个董卓坞,可以作为他的宫舍。并且封他的儿子们为公侯……。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小说在线阅读_第5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迅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第5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