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就在司马懿第二次带兵,吓退了诸葛恪以后,大家都劝说曹爽也要亲自领兵进攻蜀国,立下功名。

曹爽,一个从未打过仗的大将军,能行吗?虽然你严谨稳重,但是打仗可不是开玩笑的。

但是,即便是我爸爸曹真,也不是天生就会打的吧?人总有个开始嘛。

那就打。

曹爽同意了,他决定带领兵马去进攻蜀国,也为帝国立下汗马功劳,让已经14岁的小皇帝看看,让那个66岁的司马懿也看看,让全天下的人都看看,你们的大将军也是有力量的!

那么,曹爽要为伐蜀做什么准备工作呢?

33、曹爽伐蜀(1)

第一件事情,就是让名望素著的夏侯玄做西北军区司令(都督雍凉诸军事)。前此,夏侯玄是中护军,如果要去做西北,那么,必将把中护军的职位让出来。

这里,稍微介绍一下曹魏的禁卫军制度,大家也好明白其中的一些端倪。

曹魏王朝确立了以领军和护军将军为主体的禁卫武官制度。最高官职分别为领军将军、护军将军,但基本上虚设,一般以资历稍轻的中领军、中护军为首脑,中领军掌管宫城内的禁卫军、中护军掌管宫城外的禁卫军,(对此,现代学者有不同看法,有的以为中领军与中护军的划分内外是指中央军队与地方军队,有的是指中央军内部的宫城内外的,我们采用后者的说法。)在曹魏时代,中领军的地位比中护军稍高,中护军隶属于中领军,但是中护军有一个很厉害的职权,那就是负责军队武官的提拔,等到司马懿家真正控制了朝廷以后,中护军主要负责司马懿家族的安全,地位开始上升并超过中领军,到了晋代,司马师曾经做过中护军,中护军终于脱离中领军而独立成军。

曹丕时代,以曹休为领军将军,夏侯尚为中领军;后,朱铄、陈群、卫臻等相继为中领军。明帝时代,夏侯献、薛悌、荀霬、桓范等人担任中领军(或领军将军),从以上来看,中领军几乎全部出于曹氏同乡、姻亲等亲信。

中领军管辖:五校尉(屯骑校尉、越骑校尉、步兵校尉、长水校尉、射声校尉,每名校尉领兵大约在千人)、中垒将军、武卫将军三营(典志载:曹魏领军“主五校、中垒、武卫三营”)。

中领军、中护军维护以宫殿—宫城为中心的京师安全,尤其保卫皇帝(后期以司马氏权臣为主)为主要职责。

然而,要让夏侯玄做西北一方大员,就要做出必要的妥协。因为,那里是司马懿的势力范围,司马懿在西北苦心经营多年,要渗透进去,就得做出一定程度的让步——让司马师做中护军。这个让步在当时看来对于曹爽没有什么威胁,中领军中最关键的武卫将军还是曹爽的弟弟曹训掌握着,(大名鼎鼎的许褚就曾是中坚将军,后升为武卫将军!)因为,中央禁军的主力中领军都在曹爽的掌握之中。

但是,事实证明,这一当时看来的一步无关紧要的让步,最终要了曹爽的性命。

曹爽之所以确定进攻蜀国而不是进攻吴国的原因在哪里呢?

目前我仍然找不到合适的理由。

思来想去,只能是:

荆州、淮南地区已经是司马懿的势力,并且,即使是在这些方向与吴国交战,那也是狗尾续貂,平白给司马懿加分。

倒不如咱另起炉灶,重开张。

也许,还有更为合理的解释,但是,我不知道。

也许,曹爽感到江南水乡,难以大显身手?蜀国自从诸葛亮去世以后,就老实了很多,一直没有主动出击。

曹爽以为是个软柿子?

难道他没有想想蜀道难的问题?一切我都不得而知。

总而言之,曹爽决定伐蜀,并且走的是据傥骆道。《三国会要》载:三国时秦蜀之间的通道大致有三谷四道。三谷者,即汉中西北的褒谷、北骆谷、东北子午谷。四道即: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及南栈金牛道。

傥骆道,又叫骆谷道,从长安去汉中,自周至向西南要先越骆水,入骆谷。《通典》载:“汉中去长安,取傥骆道,凡652里”,是当时从长安通往汉中的三条古栈道(另两条为子午道,褒斜道)中最近的一条,也是在两者之间的一条山道。这与《三国会要》记载的4条不同。

走最近的路,也许就在于:曹爽的目的就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穿越谷地,兵临汉中!

33、曹爽伐蜀(2)

皇家师傅(太傅)司马懿当然不愿意看到曹爽建功立业,予以劝阻,但是,曹爽置之不理。

正始5年,也就是公元244年的三月,曹魏大将军曹爽西行,抵达了长安(陕西省西安市),集结大军十余万人,(《三国志》上说是7万)跟征西将军、都督雍凉诸军事的表弟夏侯玄从骆口(陕西省周至县西南)南下,直指汉中郡(陕西省汉中市)。

魏军的前锋是司马懿的老部下雍州刺史郭淮。

此时,诸葛亮已经去世整整10年了。

在这10年当中,蜀国执政蒋琬假节,领益州刺史,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后升为为大司马,是蜀汉帝国的军政一把手。费祎为尚书令,主要负责政府工作。姜维在曹爽伐蜀的前此一年,迁镇西大将军,领凉州刺史,主要负责帝国西北地区的军事。

在诸葛亮刚刚去世的头几年,虽然魏蜀之间没有发生大的战争,但是蜀汉帝国的领导人还继承着诸葛亮的遗志,时时准备着寻找进攻的机会。大将军蒋琬率领大军驻军汉中,任命姜维为军中司马,蒋琬鉴于诸葛亮生前数次出兵陇西无功而返,也曾经设想从汉中沿着汉水上游,顺流而下,进攻魏国的魏兴、上庸等地。

但是,从这一路东出,道路也很艰险,如果交战不利,回军很难。

同时,蒋琬是个病鸭子,一直在汉中生病。

一耽搁就是6年。这6年当中,吴国频频骚扰魏国,也频频失利。

东吴失利,魏国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原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优势,开始慢慢显示出来了。

蜀国大军全部驻军汉中已经不能应付来自陇西的魏军压力。

东进、北上都风险太大,于是,蒋琬决定把大军退守绵阳,只留2、3万人马驻守汉中。

如果魏国发兵从秦岭山谷南下进攻汉中,大军就可以从绵阳向东北增援;

如果可能,由姜维带兵出西北,扰动陇西——还走诸葛亮的老路。

因此,在曹爽10余万大军进攻汉中的时候,其实是十分有利的,既有可能取得成功。

不过,曹爽的这次伐蜀和19年以后的钟会伐蜀比较起来,的确也有很多不利因素。

一是,魏国上层对这次伐蜀意见不统一。司马懿一开始就提出反对,不管他是基于什么样的原因,魏国上层两派就伐蜀的对立,使得这次战役一开始就不可能出现钟会伐蜀的时候那样的东西协同——大造军舰,声言发吴,而其实是进攻蜀国,更为重要的是,曹爽决定走骆谷,就是以出奇不意的速度越过山险,突然出现在汉中平原,司马懿决不愿意看到曹爽打胜仗,伐蜀的风声也许早已传到了蜀国人的耳朵。

二是,10万大军只走骆谷一路,而不是多路进攻,蜀军容易据险扼守,而如果多路进攻,将使数量有限的蜀军防不胜防,即使设防,也会因为兵力薄弱而容易被击溃。

三是,从大的层面上,也没有用奇兵。对比钟会伐蜀,不仅在进攻汉中一路就从子午谷、骆谷、斜谷三道并进,而且,在陇西方面,也有邓艾等人的数万兵力牵制姜维。用兵有正有奇。

四是,不仅这次兵力还不是十分充足,而且,司马懿集团在西北军区的人对于这次战役也并不热心。

蜀汉帝国驻防汉中郡的边防部队不满三万人。

将领们听到魏国大举伐蜀的消息,都大为恐惧,众将都打算坚守汉中城池,不主动离开城池去应战,等待从涪县(四川省绵阳市)来援的救兵。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小说在线阅读_第2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迅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第2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