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是不是说得有点远了,我们再书归正传。

建宁王死后,太子因为缺乏安全感,也一度清君侧。

李泌依然告诉太子,你这种思想很危险啊,希望你放弃这种打算。这一次,太子接受李泌的这种建议。[注5]

一切是显然的,张皇后、李辅国是好是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都是皇帝的嫡系,他们的各种倒行逆施,都是皇帝授权的;如果皇帝不授权他们倒行逆施,他们算个屁啊?

关键是,你说皇帝最信任、最重用的两个人,都是祸国殃民的大坏蛋,岂不是说皇帝脑残弱智,应该提前退休了?

因为类似的原因,有人敢把矛头指向他们,在皇帝眼中,就和造反是没有任何差别的。

这就好像武皇帝重用几个跳梁小丑。这几个跳梁小丑是好是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都是武皇帝的嫡系,如果有人敢把矛头指向他们,在武皇帝看来,这和造反作乱没啥差别。

所以几个大帅联手要收拾那几个小跳梁时,武皇帝直接就跳到前台。因为打狗还得看主人,何况你打的不是狗!

表面上,这是因为武皇帝让那几个跳梁小丑迷惑了,其实呢,这是因为那几个跳梁小丑就是武皇帝养的恶狗,有人敢打他们,武皇帝自然不会同意的。

老帅联手打击那几人跳梁小丑的行为,在那几个跳梁小丑拥有话语权时,史称时代逆流,而武皇帝一记重拳,遂让逆流改向了。

当然了,后来老帅们控制了话语权,同样是这段历史,史称正义呼声,而武皇帝被奸人迷惑,于是一记重拳,正义呼声被扼杀了。

当年,太子、建宁王蠢蠢欲动清理李辅国、张皇后的行为,在唐肃宗眼里,肯定也是时代的逆流,只是唐肃宗不愿意公开自己父子间近于你死我活的矛盾,所以这段历史就变得云遮雾罩了。

因为类似的原因,谁也知道建宁王之死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他蠢蠢欲动想把李辅国、张皇后清理出局,但是在处死建宁王时,公开的罪名里,提也没有提这回事。

从某种意义上,李辅国、张皇后在说建宁王坏话时,肯定是说建宁王清君侧之心,已是路人皆知了;而建宁这种作法的意图,显然是意在沛公的!

而对于这种事实,唐肃宗显然是认可的。

但是这种理由是端不上桌面的,而且这样一说,会把太子也会牵连进来,至少会把皇帝和太子的矛盾公之于众,

于是皇帝就用了一条莫须有的罪名杀了建宁王。

因为摆在桌面上的理由,是建宁王蠢蠢欲动一心想夺储君之位,于是被皇帝赐予自杀了。[注6]

虽然说,建宁王的这种罪名,根本就没有什么人会相信;因为建宁王死后,最伤心的人就是太子。[注7]

但是,建宁王就是以企图谋杀太子的罪名被处死了。

从某种意义上,建宁王真的与太子相争,就不会这么早出局了。

当然了,皇帝培养太子时,让亲王牵制他;这几乎是一种固定的模式,所以建宁王不愿意扮演这种角色,唐肃宗就培养另一个亲王牵制太子。

建宁王死后,肃宗就培养越王李係。

越王李係势力培养起来,自然会成为牵制太子的力量。但它的危机就是,永远留有玄武门事变的阴影。

唐肃宗快死时,越王李係就蠢蠢欲动的想复制秦王李世民的成功了。换而言之,抓紧时间用武力抢夺皇位继承权。

但是很不幸,越王李係没有成功。

看这段历史时,我总忍不住想,如果越王李係夺权成功,平定安史之乱的历史,恐怕会全面改写了。

一切是显然的,越王李係夺权后,肯定会夸大他当时的历史地位,这样一写,我们很容易感觉,平定安史之乱,主要就是因为天降英明神武的越王李係。

当然了,如果秦王李世民当年被清理出局,我们看到的唐初历史,肯定也是另一种形式。因为李世民被清理出局,史书在写到唐初的战争时,自然会突出李世民高级助手的作用,总而言之,李世民率军打了一系列胜仗,绝不是因为李世民多牛,而是他的行军长史、行军司马太牛了;所以李世民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但是唐军依然所向披糜。

就算偶尔夸一夸李世民,李世民也依然是打酱油的存在,绝不会把李世民当主角去写了。因为把李世民当主角去写,太子建成上位算怎么回事呢?

从建宁王的死,我们大约可以看到皇帝尴尬的处境。那就是坐在皇位上,至亲至近的人,也是不能相信的。

皇帝追求的目标是把天下变成他们家的私有财产,还想一世二世万世的传下去,关键是,不管自己怎么胡折腾,别人也不能让他下台。

皇帝追求的这种目标,如果没有强大的利害格局制约,试问,真有人会接受?估计没有人能接受。

面对皇帝的这种追求,不要说外人了,就是他们的亲儿子,恐怕也不会接受。因为你有能力就当坐在皇位上,没有能力就赶紧下台,哪来那么多的废话?

所以,唐高祖被儿子逼得提前退休了;唐太宗的太子一心抢班夺权;唐中宗、唐睿宗被母亲踢下了皇位;大圣则天皇帝最后面对了神龙政变,于是被儿子反杀了回去了;唐睿宗面对强势的儿子,只能选择提前退休;唐玄宗也让儿子抢班夺权了.。

在许多人看来,古代人的思想道德与现代的思想道德不同,所以古代人普遍会接受皇帝追求的这种目标。

其实呢,古代人可以接受皇帝追求的这种目标,就是因为皇帝布置了各种端上不台面的利害格局。否则,古代人也不可能接受。

我们觉得,皇帝的许多行为很离奇、不可理喻。其实就是因为我们认为,皇帝不用干各种看似倒行逆施的、脑残的行为,就可以保证大家愿意忠于他。而皇帝竟然前仆后继的都这样干,还因此惹来了太多的麻烦,他们实在太愚蠢了。

其实呢,如果制约大家的权力格局破碎,有多少会把皇帝当回事呢?从这层意义上,如果皇帝不干那些看似脑残的、不可理喻的行为,就不是简单会引来太多的麻烦,而是早就让人踢下皇位,甚至全家惨死了。

[注1]:上欲以倓为天下兵马元帅,使统诸将东征,李泌曰:“建宁诚元帅才;然广平,兄也。若建宁功成,岂可使广平为吴太伯乎!”上曰:“广平,冢嗣也,何必以元帅为重!”泌曰:“广平未正位东宫。今天下艰难,众心所属,在于元帅。若建宁大功既成,陛下虽欲不以为储副,同立功者其肯已乎!太宗﹑上皇,即其事也。”

[注2]:建宁王倓,性英果,有才略,从上自马嵬北行,兵众寡弱,屡逢寇盗;倓自选骁勇,居上前后,血战以卫士。上或过时未食,倓悲泣不自胜,军中皆属目向之。

[注3]:上与泌语及齐王,欲厚加褒赠,泌请用岐、薛故事赠太子,上泣曰:“吾弟首建灵武之议,成中兴之业,岐、薛岂有此功乎!竭诚忠孝,乃为谗人所害。使尚存,朕必以为太弟。今当崇以帝号,成吾夙志。”

[注4]:建宁王谓泌曰:“先生举于上,得展臣子之效,无以报德,请为先生除害。”泌曰:“何也?”以良娣为言。泌曰:“此非人所言,愿王姑置之,勿以为先。”不从。

[注5]:于是广平王及李泌皆内惧。谋去辅国及良娣,泌曰:“不可,王不见建宁之祸乎?”曰:“窃为先生忧之。”泌曰:“泌与主上有约矣。俟平京师,则去还山,庶免于患。”曰:“先生去,则愈危矣。”泌曰:“王但尽人子之孝。良娣妇人,王委曲顺之,亦何能为!”

[注6]建宁王数于上前诋讦二人罪恶,二人谮之于上曰:“恨不得为元帅,谋害广平王。”上怒,赐死 。

[注7]:对曰:“若有此心,广平当怨之。广平每与臣言其冤,辄流涕呜咽。臣今必辞陛下去,始敢言之耳。”

欢迎大家关注下一节夺取长安后的安禄山

待续

泪痕春雨漫评晚唐历史??从安史之乱说起》小说在线阅读_第10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泪痕春雨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泪痕春雨漫评晚唐历史??从安史之乱说起第10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