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高纬及属下从五龙门斩关而出,向突厥方向逃奔。途中,从官多散,谁也不肯抛弃家乡到突厥的地盘去寄人篱下。见周围只有十余骑随从,高纬只得转向首都邺城。
见势不妙,高纬手下的穆提婆、贺拔伏恩等人纷纷奔向周军投降。
留守晋阳的将帅聚集一起,跪拜安德王高延宗,恳请道:“王爷您不当皇上,我们军民就无法为您致死力。”
高延宗不得已,即皇帝位,下诏说:“武平孱弱(武平是高纬的年号),政由宫竖,斩关逃遁,不知所之。王公卿士,猥见推逼,今承继宝位。”改元德昌。
齐人听说此讯,不召而至,大批大批涌向晋阳。高延宗以府藏和后宫美女赐赏将士,杀掉留在晋阳的高纬宠臣内侍十多家。
为了收买人心,高延宗亲自接见士卒,执手称名,流泪呜咽,士兵们感动得都表示以死回报。晋阳城内,就连儿童妇人,也都登屋上城,狂投瓦石以御敌兵。
高纬听说高延宗继皇帝位,气呼呼地说:“我宁让周国得并州,也不想安德王以那里为窝。”
左右群小马上附合:“是啊,陛下说的极是。”
不久,周武帝亲率军队围晋阳攻城。周军蚁附登城,四合如黑云,气势正盛。
高延宗亲自率领兵士在城北迎敌。高延宗本来身体肥硕,平时人常常笑他。此时,他乘马奋矛往来督战,劲捷如飞,所向无前。
黄昏时分,周武帝率兵攻入东门,焚烧佛寺。高延宗指挥军马抵拒,齐军前后夹击,周军大乱,争相回头想跑出城门,践踏乱击,死伤无数。最后,连邺城的城门也都被周军尸体堵塞住。
齐军前后刺杀砍劈,杀死周军两千多人。
周武帝左右禁军侍卫几乎被杀光,幸亏高纬从前的宠臣、刚刚投诚不久的贺拔伏恩不知现在哪来的忠勇,与几个人殿后掩护周武帝,从城东缺口逃生。一路上,周武帝多次险些被剑槊击中。
当时,已值四更时分,高延宗以为周武帝为乱兵所杀,派人在尸体堆中寻找大胡子的人,结果没有找到。
天意灭齐,齐军取得城内胜利后,却都跑入坊间喝酒庆祝,军人们醉卧一地,高延宗再也整集不出一支劲军来。
周武帝出城后饥渴不堪,本想下令逃走,诸将也劝他回军。唯独宗室宇文忻力劝他死中求生,败中求胜,一鼓作气。周国的齐王宇文宪,认为兵败如山倒,如果现在逃跑肯定会被齐军追击,不免于死。投降的高纬宠臣段畅等人,告诉周武帝说晋阳城中空虚。
于是,周武帝鸣角收兵,不久兵士云集,军旅复振。
一大早,周军整军,还攻东门。此时,齐军还多大醉未起,城池很快被攻克。
高延宗逃至城北,被周军生擒。自十二月十三日受齐王高纬命令守并州,十四日称帝,十五日战败被俘,他总共才做了两天皇上。当时好事者,以为高延宗的年号“德昌”,拆开就是“安德王为帝二日”的意思。
高延宗虽是高澄的儿子,却一直为高洋所养,很受宠爱。他十二岁时还骑在高洋腹上玩耍。高洋特别喜欢他,让这个侄子尿尿在自己肚脐中,疼爱异常。高延宗少年时,淘气出格,在楼上解大便让仆人在楼下张嘴接着,又把猪食和人粪掺在一起强令手下人吃。孝昭帝高演继位后,知道他的劣迹,派人到他任职的定州猛抽他一百多鞭,杀掉他手下哄他胡闹的九人,自那时起,这个顽劣少年开始痛改前非,成年后,他在与周国的交战中屡屡立功。可惜,时兮命兮,高延宗最终不免被囚的下场。
后主高纬逃回邺都喘息。他的亲妈冯太后回来,他理也不理。淑妃驾到,高纬马上凿开城北大墙并出外十里迎接。
齐国谋臣斛律孝卿请高纬亲自向守城将士发表讲话,鼓励军心,并亲自为高纬撰写了意气奋发、拼死守城的讲话稿,劝小皇帝在演讲时“应该慷慨流泪,以此感动激励士兵”。
高纬面对十数万庄严肃穆、抱有哀兵必胜之心的将士,忽然忘了讲话稿上的词儿,于是,他自己先大笑起来。左右太监幸臣也跟着大笑。
由此,将士大怒,皆无战心。“皇帝都这样,我们急什么”!
高纬把群臣将士召集在朱雀门,商议对策。人人异议,不知所从。
宗室高励劝说:“现在叛逃的大多是贵人将领,士卒犹未离心。请陛下下令把五品以上官员的家属都汇集在三台,以此逼诸贵人将领力战,告诉他们,兵败就烧光三台。这些人顾惜妻子,必当死战。我们虽然一直败退,周兵肯定有轻视我们的意思,如果背城决战,肯定打赢。”
高纬摇头,没有采纳此计。
宫内占卜官说天文有变,当有改朝换代的迹象。高纬就学自己父亲,禅位给太子,自己做太上皇。
高纬心虚,未等周军攻城,就带着妻儿老小往济州跑,只有百余骑随从。到青州后,他想跑到从前的敌国陈朝避难。跟随他的宠臣高阿那肱动了鬼心思,想活捉他献给周朝请功,就骗他不要着急跑,说周朝的追军还很远。
高纬得闲,与冯小怜温存,殊不料,号角齐鸣,周军突然杀到。
高纬吓得肝胆俱裂,赶忙装了一大袋金子系于马鞍,带着后妃等十几个人狂跑。最终,他们在南邓村被周军追及,被一网打尽。
被掳至长安后,高纬被封为温公。亡国之君,他仍不忘向周武帝乞求把冯小怜还给他。
周武帝不好色,笑言:“朕视天下如脱屣,怎么肯顾惜这么一个女人。”仍以冯妃赐还高纬。
然后,周国开演献俘太庙的大戏。高纬等家族大臣几百人作俘虏降臣状,跪于周国太庙前。
至此,北齐五十州,一百六十二郡,三百三十万户,皆入于周。
周主大摆庆功宴,令高纬起舞。史书没有详记高纬的舞技,估计他面带笑容,飞转盘旋,肯定以精妙绝伦的鲜卑舞步让周国君臣大悦。
历史上,末代帝王们,大都是高级文化人才。高纬、陈后主叔宝都是自己会作曲的音乐家,南唐李煜是千古词人,北宋徽宗是书法大家、国画圣手。这些人,天姿绝顶,就是不会治国。想前朝,就有晋朝两帝被俘后奉盏洗爵的先例。此后,被俘国君青衣洗酒杯、执酒壶劝酒、起舞、站在俘虏自己的胜王后擎伞盖成为定例,后来的徽、钦二帝等也遭此辱。
半年以后,为斩草除根,周朝人诬称高纬谋反,把高氏宗族百口(包括三十多个直系王爷)皆赐死,只有高纬两个患白痴病和有残疾的弟弟高仁英、高仁雅活了下来,被迁于西蜀偏僻之地,任其自生自灭。
杀掉高纬后,周朝皇帝把冯小怜赐给王室贵族代王宇文达。
这位代王宇文达是周文帝的儿子,本来绝对是个处事周慎的宗室老王。据《周书》记载,“(宇文)达雅好节俭,食无兼膳,侍姬不过数人,皆衣绨衣。又不营资产,国无储积”。典型是个严守孔孟之道的正人君子。
周武帝俘获冯小怜后,正因为宇文达出名的不好声色、廉洁自律,才特别在高纬死后把冯小怜赐给他。估计周帝是想让臣子们看看,身为宗室勋贵的代王,是多么不溺声色犬马,想他肯定随便把冯小怜打发到丫鬟仆妇居住的地方,好让代王成为一代贵戚的好榜样。
殊不料,宇文达对小怜见而奇宠。原来的代王妃李氏,被小怜挤兑得差点活不下去。由此可见,坐怀不乱,久经考验大半辈子的代王宇文达见到小怜也丧魂失魄,可以想见,小怜的模样肯定是天下绝色。
冯小怜虽遇新王恩宠,仍然不忘高纬的好处。一次,她弹琵琶断弦,即兴还作诗一首:
“虽蒙今日宠,犹忆昔时怜。欲知心断绝,应看膝上弦。”
几年后,隋文帝杨坚篡了周静帝的位,大杀宇文氏,砍杀宇文达之后,把冯小怜赐给宇文达正妃李氏的哥哥李询。
李询先让小怜穿着破布衣裤舂米,不久,李询的妈妈恨不能消,严逼小怜自杀。
一代艳花,香消王殒,终于和高纬地下团圆。二人如真能魂归一处,也不枉荒唐君王对她的万千宠怜!
晚唐的王孙李贺有诗《冯小怜》写道:
湾头见小怜,请上琵琶弦。
破得春风恨,今朝值几钱。
裙垂竹叶带,鬓湿杏花烟。
玉冷红丝重,齐宫妾驾鞭。
在后世万代的唾弃声中,在红颜祸水的指责声中,清人蒋文运独云不然:
“齐高纬宁亡国,终不肯逆拂小怜之意,正所谓生死好友如此!”
低徊思之,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被挥霍掉的帝国
―――北周宣帝宇文赟的荒唐旧事
俗语说:虎父无犬子。
但是,当人们读历史书多些,遍观历代王朝,就会发现一种很奇怪的现象:爹是盖世英雄,儿是无赖鼠辈,似乎已经成了屡见不鲜的现象。
自汉朝起,汉高祖刘邦撒手归天后,其子惠帝刘盈只知仰吕后鼻息,荒淫终日,不理政务;三国蜀汉刘备身后,更有“扶不起的阿斗”刘禅,在位四十二年,即使有诸葛亮这样的贤臣辅佐,最终也不免失国,被俘后“乐不思蜀”;晋朝武帝司马炎有呆傻痴憨的惠帝司马衷;隋文帝杨坚有汰侈昏淫的儿子炀帝杨广,游幸无度,致使以天子之尊为匹夫勒毙;唐太宗李世民有怯懦妇仁的高宗李治,怕老婆怕得要命,武后最终竟变唐为周;明太祖朱元璋仁弱的太子早死,把国家遗给犹豫畏惧的太孙建文帝朱允炆,大好帝座,竟为叔王所夺;……
此辈后生不仅仅是一般的昏庸无能,还把老头子殚精竭虑、经营一生的大好河山糟蹋得不成样子,甚至最后更是把家国拱手让人。如果死人有知,定会把他们那些英名盖世的亲爹老子气得在坟墓里不能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