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441
1942年冬季大反攻
——斯大林格勒战役真相
如果认为此时的希特勒已是惊慌失措,那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他淡定得很。据德国人的说法,苏军反攻是意料之中的事,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苏联历史学家常以此为笑谈——他们更喜欢把这场进攻描绘成“苏联闪击战”的杰作。这个“谎言”流传至今,甚至前不久CCAV播出的《伟大的卫国战争》也认为“苏军的进攻是出乎意料,打了德军一个措手不及……”
但我要强调的是,德国人并没有说谎,他们确实预料到了这场进攻。只是没料到反攻的规模会如此之大、罗马尼亚人的抵抗意志如此之差。据王牌飞行员汉斯·鲁德尔后来回忆,他从空中亲眼看见罗马尼亚人是怎样逃跑的:
“我们作低空飞行,正向我们开来的部队是些什么部队呢?这群人都穿着棕色军服,是俄国人吗?不是,是罗马尼亚人。他们当中的一些人甚至扔掉了步枪,以便能跑得更快些。真是可怕的景象!我们作了最坏的打算,跟着向北飞行,我们已经看到了罗军炮兵的掩体,火炮还没有损坏就抛弃了。弹药就放在火炮的旁边。我们离开它们再飞行一段距离,就看到俄军的先头部队了……”
更可笑的是,苏军发起反击的时候,元首并不在大本营里。而是在阿尔卑斯山上的乡间胜地赏雪。留在大本营的新任陆军总参谋长蔡茨勒上将打来紧急电话,打断了元首的宁静生活。他安详地汇报说,“苏军已发起进攻,罗马尼亚第三集团军的阵地被突破了…… ”
然而,元首对此却不以为然。就在几天以前,他还喋喋不休地说,“他的将军又在犯错了,总是过高估计俄国人的力量。现在斯大林正在把军官学校的学院派来战斗。这是最确凿的证据!他们已经完蛋了。当一个国家没有人的时候,才会牺牲下一代的军官”。(阿尔伯特·施佩尔《第三帝国内幕》卷4 P257)
话虽这么说,但元首还是决定返回“狼穴”,以亲自指挥这场战斗。他登上了颠簸驶向东普鲁士的专列——途中几乎每隔3、4小时就要停下车来同蔡茨勒通一次电话。看得出来,蔡茨勒很悲观,“他越来越强烈要求第六集团军后撤……”从一开始,他就给这场战斗蒙上了一层悲剧的色彩。(戴维·欧文《元首与战争》P4卷)
当然,我手上也有份蔡茨勒上将的回忆录,他在回忆录中详细记载了当时的情形:
“我随时用电话向元首汇报前线的情况。我一再向他指出,当务之急,就是第六集团军立即撤退——即使现在不撤退,也要做好一切必要准备,以便在局势更加恶化时执行。但是,元首很生气。他象往常一样,不放过任何一丝希望。他说我们应该再等一等,看看局势发展再说……”
就这样,第六集团军突围的最佳时机错过了。希特勒坚持不由斯大林格勒撤退,因为撤退就意味着将失去“整个战局”。(大战略家真是深谋远虑啊……)与此同时,情况急剧恶化。苏军疯狂的前进,扩大了他们的突破口,红军坦克更深远地插入德军后方,将“B集团集群”的后勤系统搅得鸡犬不宁。由于罗马尼亚人几乎没来得及哼一声就被压垮了。到了21日,局势很明显了,如果德军再不出动预备队,红军那两只巨大的钢甲钳嘴,即可在斯大林格勒周围闭合。
(2)
这里就有个问题了。德军在南线还有预备队吗?
答案是肯定的。早在11月上旬,编有一个德国装甲师(第22装甲师)以及一个罗马尼亚装甲师(第1装甲师)的坦克军,开到了顿河大河曲一带。这个军就是第48坦克军。(可见,德军是有准备的!)而且照理说,德国一个装甲军本应比苏联一个坦克集团军的力量还要强大。希特勒显然十分信任这个军,返回“狼穴”后不久,他便下令第48装甲军进行逆袭,“将突破进来的苏军清理干净”。
顷刻间,第48装甲军军长费迪南德·海姆将军便发现自己处在了风口浪尖之上了。然而,可供参战的坦克数量却不到一半。譬如第22装甲师能够发动的坦克只剩下30几辆——第48装甲军参谋长冯·梅林津的说法是坦克的电线被老鼠咬坏了……(应该授予老鼠“苏联英雄”称号)以致坦克缺乏照明,无法行驶。
更可笑的是,由于“燃油极度短缺”,海姆将军不得不向罗马尼亚军队挪用一些汽油……最终,这个被希特勒寄予厚望的装甲军只有不到100辆坦克参战,和数量超过它5倍的苏军进行迎头对撞。在卡拉奇以北地域,双方的坦克大战持续了整整一天,结果,德军惨败——第一次在野战中被苏军打得落花流水。在若干地方,俄国人只是被暂时阻挡住了,但并没有使形势发生根本的变化。很明显,这样艰巨的任务是两个力量薄弱的师力所不及的,要有好几个装备精良的师才能完成。
第48装甲军的失败令蔡茨勒上将大喜过望。他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乘机再次向希特勒提出撤回第六集团军……”他发言时,希特勒明显地怒不可歇,用手砰砰地捶桌子,大呼什么,“我决不离开伏尔加!决不!”
就在那天,保罗斯位于顿河岸边的第六集团军司令部,正好处于苏军坦克开进的道路上,保卢斯本人差点被俘。在苏军坦克离司令部几公里远的时候,他登上一架飞机,逃跑了……几天后,整个集团军司令部就以空运的形式搬到了斯大林格勒郊区的火车站。
从表面上看,保卢斯上将的脸上还找不出一丝被围后的紧张情绪,据安东尼·比弗记载,在飞回新司令部的时候,保卢斯换了一套崭新的军服,甚至还不忘带上一些非常棒的红葡萄酒和香槟。他似乎很安于现状。一名德国军官这样解释道:“保卢斯和施密特(第6集团军的参谋长)对敌人的进攻早有准备。只是没料到会是这样的规模……”冯·梅林津在《坦克战》中的描述就更露骨了,他说:“毕竟我们中多数人都有一、两次被围的经历了。这样的光景再坏不过了,但总归会平安过去的”。
不管怎样,保卢斯信任希特勒——尽管第48装甲军的解围行为未获成功。但他相信,被围是暂时的,元首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拯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