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434
斯大林格勒战役
——废墟上的要塞
作为后来人,我们当然无法理解元首那匪夷所思的决策;更无法透过他的双眼,环顾并且记录下每一天的细节。可是,A集团军群在高加索登山,第六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废墟中捉耗子,实在有些不好玩了。
1942年9月28日,元首在柏林体育馆内向12000名军官发表了演讲,他说,“已经没有什么力量能阻止我们占领察里津了……”有意思的是,希特勒从不称察里津为“斯大林格勒”,而是呼其旧名。许多人在听了元首的演讲后一头雾水,想了半天才反应过来,哦…原来这个地名实际上就是指的斯大林格勒。
但是,元首那么聪明的,难道就不知道他的战术出错了吗?以哈尔科夫战役为例,德军与苏军伤亡比例为1:16。也就是说,1名德国士兵能打死16名苏军。而在斯大林格勒,德苏两军的伤亡比例为1:2(据英国学者安东尼·比弗统计)可见,第六集团军在巷战中吃了大亏——德军不是在斯大林格勒会战中失败,而是陷入了泥潭。
10月份,保卢斯拿出了最大的勇气,又组织了两次大规模进攻,苏军又有6个以上的满员师经伏尔加河进入斯大林格勒。德军逐屋战斗,从地面和地下的废墟中找路前进,但收效甚微。事实上,他们只要再向前平均推进3.5公里就赢了!在战役的最后阶段,苏军在斯大林格勒仅存1000码(914米)的阵地,许多战斗就是在崔可夫指挥部门前进行的,但保卢斯仍无法完全占领斯大林格勒。双方陷入了僵局。而对希特勒来说,斯大林格勒的精神价值已超过了其战略价值,非要攻陷它不可。当新任陆军总参谋长蔡茨勒上将小心地向他指出第6集团军侧翼漫长的顿河防线面临着危险,建议将第六集团军撤到顿河河曲。希特勒严厉地回答说:“德国士兵打到哪里,就要守到哪里!”蔡茨勒再度指出斯大林拥有上百万的预备队,元首就更来劲了,他说,“德国兵一个能打十个!”纵使斯大林拥兵百万,也不足为惧。
现在,经过3个月血腥的战斗至11月初,第六集团军终于缓慢地推进到了伏尔加河岸,并且占领了整座城市的90%,保卢斯明白,再不占领斯大林格勒,俄国可怕的冬天就要降临——里希特霍芬上将(第4航空队总司令)的话就更露骨了,他挖苦说:“此时伏尔加河已经开始封冻,斯大林格勒城内的苏军已经面临严重的补给短缺。如果第六集团军还不能夺取这座城市,那么它们将永远失去机会。”由于保卢斯指挥无能,里希特霍芬越来越不喜欢他了。据说,里希特霍芬曾向总参谋部建议撤换保卢斯,但蔡茨勒上将非常看重保卢斯,故未采纳。
确实, 11月份是占领斯大林格勒最后的机会了…… 因为此时的伏尔加河开始结冰,导致苏军再也不能通过船只运送补给品给城中的守军了。
封冻这段时间,崔可夫将军也终于坐立不安了,他把这种局面叫做两线作战:“后面是布满浮冰的伏尔加河,前面是虎视眈眈的德国人,窥视着仅存的几块狭长地带。”第62集团军此时尚有5万人,每天只能依赖飞机空投补给品。由于降落伞短缺,苏联人将弹药箱及食物包裹捆绑在飞机的两翼上,当飞行员拉动绳索,包裹便会垂直落下——当然,伏特加是必须要用降落伞伞降的。一名飞行员每晚都要起降12架次,还要面临德国防空火炮的威胁。但是落地的撞击力度却让子丨弹丨受损,以至射击的时候经常出现卡壳。由于缺乏伏特加,很多战士便想方设法地寻找替代品——有时甚至是喝下工业酒精,导致了双目失明!对俄国人而言,伏特加是他们生命的全部,他们可以不吃饭、不睡觉,但不能没有伏特加……在庆祝十月革命的那天晚上(11月7日),根本没有得到上级的允许。受命增援第45步兵师的某营,由于营长和副营长都“喝醉了”,竟然 “失踪了整整13个小时……”
不管怎么说,11月11日,德军垂死的挣扎开始了!由于缺乏步兵,已经急疯了的保卢斯甚至下令让坦克手充当步兵,去跟苏联人打巷战。(可见其疯狂),装甲师的指挥官对这种疯狂的浪费行为大为震惊,但是却丝毫无法改变保卢斯的决心。
11月11日凌晨,东方刚刚露出了鱼肚白,在得到4个工兵营加强后,第71、79、100、295、305和389步兵师组成了新的战斗小组,对仍在抵抗的苏军阵地展开了猛烈的进攻。由于第六集团军已经没什么能量了,这次进攻可算是规模宏大,红色十月工厂和马马耶夫岗仍然是战斗的核心,双方的进攻与防守反复交替着。一名德国军官后来回忆,由于双方距离实在太近,竟出现了一栋房子出现两个司令部的情况—— 一楼是德军某司令部,二楼是苏军司令部……一名苏军团长在战火中坚守着阵地,在指挥所被德军占领后,他通过无线电疯狂呼吁:让喀秋莎直接对准自己的位置开炮,德军最后一次企图攻占城市,整整一天,为争夺每一寸土地、每一块砖石,都进行了异常激烈的战斗。但是,保卢斯没有得到任何决定性的战果,德军仅向前推进了几百米,虽然将残存的苏军切成两半,却再也没有力量去围歼他们了。崔可夫将军后来自嘲说:我们是半只脚踩在伏尔加河上战斗的……这时,双方都精疲力竭。不仅士兵,而且最高指挥官的信心也在急剧低落:保卢斯的眼睛出现无法控制的抽筋,最终伤害了他的左脸;而崔可夫出现湿疹,他的手被绷带完全包扎起来。至此,很少有谁相信,能够活着离开这个令人非常苦恼的地狱了。
11月中旬,属于俄罗斯的寒冬终于来了……当大雪纷纷落下,8月那些充满自信的日子只剩下一些奇怪、美好的记忆——所有的德军指挥官都明白,他们再也无力发起类似规模的进攻了。尽管他们占领了超过90%的街区,可是又有什么用呢?他们输了,彻彻底底、完完全全地输了……与去年冬季一样,当德国人的力量源泉最后耗尽的时刻,红军大规模的反击开始了。在勒热夫、在斯大林格勒,数条战线上的15个集团军,几千辆坦克,向着筋疲力尽的德军铺天盖地地压了过来。
连载435
代号“火星”
——朱可夫之耻
其实,莫德尔将军是最倒霉的,因为他躺着也中枪。
照理说,斯大林格勒战役与他固守的勒热夫突出部相距甚远,八竿子也打不着,却被紧密地连在了一起。由于朱可夫的固执,他非要在勒热夫和斯大林格勒两个方向上同时发起主要的战略反攻,“以彻底改变苏联被动挨打的局面”。
因此,苏联大本营开始紧锣密鼓地策划针对这两个目标——中央集团军群,(“火星”行动);B集团军群(“天王星”行动)鉴于斯大林同志一向都是好大喜功的,一想到在1942年冬季可以同时打垮德国两个集团群,他顿时激动万分。经过考虑权衡,斯大林下了“圣旨”:由朱可夫全权指挥前者的反攻,而和他有着同样地位的华西列夫斯基上将指挥后者。
当然,我们应该感谢苏联后勤部门疯狂的组织能力,他们在1942年夏季近乎疯狂地扩充预备队,已经足够红军同时在两个方向发动战略反攻了!
现在,著名的“天王星”我们先暂且放在一边,单独来看一下那个被苏联官方给刻意抹去了的“火星”。
在朱可夫这位苏联第一名将眼中,勒热夫突出部永远是他心中的痛;是悬在莫斯科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因此,朱可夫必须要首先粉碎该突出部上的莫德尔第9集团军,进而是整个中央集团军群;最后挥师南下,光复斯摩棱斯克……
为此,雄心勃勃的朱可夫集中了190万士兵,24000门火炮,3300辆坦克和1100架飞机。几乎动用了加里宁方面军与西方方面军所有兵力,誓要报去年的一箭之仇。
可以说,火星行动的计划包含了“朱可夫式进攻”的所有特点。为了在最大程度上挤压德军,瞬间打垮莫德尔。朱可夫同志可谓处心积虑:他的军队将以绝对的优势在所有方向上同时进攻——通过在勒热夫突出部根部同时从东西两侧发动向心突击。为了尽快取得胜利,朱可夫严令他的方面军司令员在战役之初就必须投入所有的装甲力量,通过 “闪电奇袭”的方式,在德军尚未作出反应之前,将其彻底击败!
但是,朱可夫失算了。事实上,德国情报部门早已密切监视到了苏军的一举一动——原先由金策尔领导的德国情报部门已经垮台(这个不争气的家伙早就该滚蛋了!)。现在的继任者名叫莱茵哈德·格伦中校,是一名能干的军人。他早先是哈尔德的私人副官,通过个人的不懈努力,格伦中校竟把一个原本松散、无所事事的“东线外军处”情报机构变得高效,使之在情报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不仅准确无误地指出了苏军会在斯大林格勒方向转入反攻,而且中央集团军群方面也面临着同样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