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430
斯大林格勒战役
——燃烧吧,伏尔加河!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英雄,瓦西里·伊万诺维奇·崔可夫,俄国图拉省人,1900年出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大清洗期间,崔可夫才得以飞黄腾达,被迅速提升为集团军司令,授少将军衔,以填补那些被清洗掉的高级将领留出的空位。
1939年9月,崔可夫指挥第4集团军参加了入侵波兰的行动。在其后的苏芬战争中他又担任第9集团军司令。
但是,仕途坦荡的崔可夫在这个战场上却没能交上好运,由于极不适应芬兰的严寒气候,崔可夫指挥的集团军损失过半,因此被斯大林解除职务,随后被派往中国,担任苏联军事顾问团团长,成为了蒋介石的军事顾问。在这段时间里,崔可夫制订过不少军事计划,但多数难以获得蒋介石的首肯,因此他干得并不开心。
苏德战争爆发后,崔可夫认为他的机会来了。他开始拼命请战,要求把他调往战斗最艰苦的战区。他的努力没有白费——1942年3月,崔可夫结束了在中国的使命,被任命为第64军团副司令;7月率部开赴斯大林格勒前线,接替丧城失地的洛帕京将军指挥第62集团军。
现在,是1942年9月14日。崔可夫的新指挥所位于一个叫做“察里津地窟”的坑道里,自从德军占领了马马耶夫岗后,他就与左右两侧的友邻部队失掉了联系。
当然,好消息还是有的,那就是叶廖缅科保证会给他1个师做预备队——近卫第13步兵师。
可是,第62集团军此时还剩多少部队?能坚持多久呢?
抱歉,崔可夫自己也答不上来,只知道第62集团军的人数已经减至大约2万人。余下坦克不到60辆,其中半数已被打坏,只能半埋于地下,当做固定炮台使用。但是,崔可夫的军队却拥有700多门迫击炮和大炮,他命令将所有重型大炮都撤到伏尔加河东岸去。此时他的首要任务是削弱纳粹空军的空中优势对军队的影响。
崔可夫注意到,德军部队不太愿意近距离作战,尤其不愿意在晚上进行近距离格斗。崔可夫认为,为了让敌人疲惫不堪,我们就“必须要让每个德国士兵都有生活在俄军枪口下的感觉”,鉴于德军的装甲力量总是配合空军一道出击,而步兵总是要由坦克为其开路。这种战术在战争中显示出强大的威力,但它只适用于开阔的平原,在一座令人窒息、满是废墟的城市里却行不通。崔可夫因此得出结论:第62集团军必须突破敌人的作战链条,削弱其空中力量,迫使德军的坦克与步兵在失去空中支援的情况下单独作战。崔可夫制定的对策是让己方的步兵去“拥抱”敌方的步兵。
此时,作为预备队的第13近卫师尚在伏尔加河东岸集结,而德军已控制渡口,并用机枪封锁河面。为确保近卫师顺利渡河,14日深夜,崔可夫派出了仅存的19辆坦克,和参谋军官组成的两组兵力对德军展开反击,以吸引德军火力。
与此同时,第13近卫师齐装满员的10000名官兵(其中1000多名没有武器……),登上渡船,向对岸奋力划去。他们使用了一切可以搞到手的船只:伏尔加河舰队的炮艇、拖船、驳船、渔船、舢板甚至是划艇。无处不在朱可夫元帅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在这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罗季姆采夫①的近卫第13师起了转折作用……”那晚虽无月无光,但离渡口不远,有一艘被炸毁的驳船在燃烧。在火光折射下,河对岸码头上的德军很快便发现了这群“偷渡者”,他们疯狂射击河面,试图阻止苏军登陆。一名参加了渡河作战的红军老战士后来写道:
“快艇离左岸越来越近时,敌人的炮火更加猛烈。炮弹不时在快艇周围爆炸,掀起根根水柱,伏尔加河水象开了锅似的。不能再迟疑了,营长费多谢耶夫上尉一声令下,快艇迎着炮火疾速驶向岸边。战士们没等船靠稳就纷纷跳入水中,涉过浅水,登岸投入战斗……”
由于德军占据了河堤,居高临下,近卫第13师伤亡非常惨重,许多人尚未登岸就被打死在水中,更多的人则拾起战友的武器继续冲锋,苏军以人为梯,攀上码头,与德军展开贴身肉搏。由于情况紧急,13师官兵一登岸就整营整营地投入到炮火连天的巷战之中,他们像潮水般涌入,然后消失在市中心的大街小巷里。光是此次登陆战,第13近卫师损失了超过3000名士兵,但是成功夺回了码头,赶跑了德军。
后来,那些幸存下来的战士回忆说,他们勇敢战斗的决心“来自于师长罗季姆采夫”。在他的作用下,战士们严格遵守这样的誓言:“伏尔加河就在后面,但是我们绝不后退一步!”
毫不夸张的说,近卫第13步兵师的出现拯救了斯大林格勒。因为德军控制住了码头,城内的补给就断了,斯大林格勒必将失守。
如果没有叶廖缅科、赫鲁晓夫、戈利科夫这样的人,斯大林格勒战役也许要顺利许多。后来,无处不在的赫鲁晓夫政委试图将功劳全部揽自己身上,硬说自己独具慧眼,挖掘了崔可夫这样的人才。
但事实上,崔可夫在历时半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连赫鲁晓夫的影子都没嗅到过。他独自一人坚守在战斗岗位上,指挥着濒临灭绝的第62集团军。如果我说“是崔可夫一人拯救了斯大林格勒”,也绝不为过的。(该图为崔可夫在斯大林格勒。看得出来,当时的他还很年轻。)
苏联英雄,第13近卫步兵师师长罗季姆采夫少将。
连载431
斯大林格勒战役
——马马耶夫岗
在苏军新锐部队猛烈撞击之下,德第295步兵师眼看就要守不住了!这个师自5月底以来,一直在战斗,未获得任何补充。士兵们故意将红军的实力夸大十倍,借机四散逃命。在重夺码头之后,崔可夫迅速整理了一遍自己的思维,急令近卫第13师,乘胜追击,向马马耶夫岗推进,争取拂晓前夺回那里,并不惜任何代价守住山岗上的制高点。
于是,苏军又开始跟在德国溃兵后面冲击。将那些来不及逃命的德国人一个个扎了透明窟窿。现在,围绕着马马耶夫岗的战斗正式打响了!
毫无疑问,这个坐落于市中心的制高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关键,如果德军占稳了马马耶夫岗,那么他们就可以用大炮来控制伏尔加河,城内的苏军会被德军的210毫米榴弹炮和170毫米加农炮精准覆盖,斯大林格勒就丢定了!崔可夫明白,夺取马马耶夫岗的机会只有这么一次,“一定要乘敌人立足未稳的时候夺回那里!”
但此时此刻,近卫第13步兵师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原本10000人只剩下320人(一说2700人)。在那天晚上,这个师便奇迹般的消失了……
那么,苏军就没有预备队了吗?不,还有!
崔可夫马上找来了NKVD第10步兵师师长、斯大林格勒警卫部队司令萨拉耶夫上校。自7月以来,萨拉耶夫就一直在斯大林格勒作战,他带领着NKVD的五个团,超过15000万人的独立军队,控制着伏尔加河上的所有渡口和水上交通。此时此刻,崔可夫已经打红眼了,管你是不是NKVD的人,管你是不是督战队。他双目直视萨拉耶夫,告诉他,如果不服从指挥,那他就会立即给方面军军事委员打电话。最终,萨拉耶夫被崔可夫的意志摧毁了……他像名受了伤的小媳妇那样战战兢兢地答道:对,没错,司令员同志…我是第62集团军的一名战士……
督战队打起仗来是挺狠的。9月16日清晨,苏军得到增援的部队一个冲锋,在当天上午就攻下了整个山头。一名叫做肯提亚的近卫军战士,将竖立在山头的德国第295步兵师战旗扯了下来,狠狠地踩了几脚,宣告了马马耶夫岗的易主。
但是,没等苏军站稳脚跟,天空中就出现了德军的轰炸机,整个高地被丨炸丨弹翻了个遍,笼罩在一片硝烟中。德军当然知道马马耶夫岗的重要性,因此调动了第295步兵师的所有兵力向马马耶夫岗反冲锋,力图再夺回高地。由于伤亡异常惨重,师长科尔菲斯少将不得不将各个连队拆散,然后再组成战斗小组投入战斗。这样,双方就在这片不大的高地上展开了殊死决斗。一方被击溃后,即重组兵力去进攻,占领之后,就开始顽强防守。依次循环,反反复复……崔可夫后来在回忆录中说,他也搞不清楚马马耶夫岗究竟是在苏军手中还是已被敌人占领,得到的报告经常是相互矛盾的,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那就是,侵略者并不是铁打的,他们是可以被打败的!崔可夫在回忆录中写道:“应该承认,在城市的废墟上歼灭敌人,比在伏尔加河和顿河之间的大草原上要容易多了”。
但当时的他并未意识到,其实战斗才刚刚开始。他还要在这片废墟中战斗超过5个月的时间……
一架坠毁的德军飞机.
鼠战!
由于德军飞机和炮火的攻击,苏军的给养和弹药输送十分困难。这是一个战士背着食品艰难爬过废墟。
一名德国军官在发号施令
保卢斯已经尽力了……但他仍不能将第62集团军赶入伏尔加河。最后这5公里他永远也走不完。有一点不容忽视,战斗旷日持久打下去,苏军的预备队便会源源不断出现,而德军则没有预备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