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428
斯大林格勒战役
——迪耶普与库尔特·蔡茨勒
8月18日深夜,237艘皇家海军的各式军舰出现在英吉利海峡上。5000名加拿大士兵与1100名英国敢死队员蜷伏在拥挤的运输舰中,默默祈祷,享受着这暴风雨前的片刻宁静。
午夜后,舰队开始会合。然后扫雷艇在前面开路,15艘英国扫雷艇已在几小时前将水雷清扫干净,它们的任务是率领众舰只驶入安全通道。
凌晨3时,舰队的轮廓便出现在诺曼底港口城市迪耶普,它们驶抵距海岸20公里的水域,放下登陆艇,敢死队员开始乘舟破浪冲锋。据信,防守迪埃普的德军只有战斗力很差的一个营,连同其支援部队,总数不到1400人。按照行动计划,加军和英军首先在迪耶普东西两侧的4个地点同时登陆,摧毁那里的德军炮台。然后两翼夹攻,占领迪耶普城。
鉴于盟军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4.3:1)负责此次行动的海军上将蒙巴顿勋爵有十足把握,故给该计划取了个喜气洋洋的代号,叫“庆典”。
起初,“庆典”进行得极为顺利。所有行动按班就部,没有丝毫纰漏。可是就在冲锋艇快要登上泳滩时,英军意外地遭遇了3艘德国巡逻艇。双方交火声惊动了岸上的守卫部队,德国士兵不顾一切地冲到机枪面前,居高临下,严阵以待。至此,盟军的奇袭计划成了泡影,演变成为正面强攻。
8月19日5点30分,当第1艘冲锋艇靠岸并放下跳板后,一场屠杀就此开始了。当第一批加军士兵跳入海中,就被炮弹和子丨弹丨掀翻在地,只有少数幸运儿冲到了海堤附近。第二批到达的登陆艇刚放下跳板,前几排人瞬间被扫倒,血水和海水搅在一起,将登陆艇染成了浅红色。后边的见状吓得瘫倒在登陆艇里。军官只好用手枪逼着他们冲出登陆艇。上岸后不到3分钟,大部分官兵就倒在了血泊中,加军伤亡惨重,残存的士兵难以撤回登陆艇,最后全部聚集在一堵海堤下面①,奇迹般地通过了机枪火力之间的狭小地带。但海堤有5~6米高,上面笼罩着带刺铁丝网,有更多的机枪在疯狂扫射。翻过这座墙就等于自杀,但聚集在墙底下同样危险,因为这样很容易被纵向射击的子丨弹丨击中。不久,死去的人和活着人就在这堵墙的底部砌成一团。残存的加军为了活命,最后被迫全部投降。
顷刻间,德军再次赢得了辉煌胜利。英军损失1艘驱逐舰,33艘登陆艇,106架飞机,4000多名士兵,其中1149名死在海滩上,有的死在离迪耶普城几码远的地方。
随着德国空军和陆军的报告象雪片一样传到乌克兰的元首大本营,希特勒才安下心来。西线总司令龙德斯泰特元帅得意非凡,他发去电文说,“岸上没有带武器的英国人了……”这个消息让元首会心一笑。迪耶普之役是德国的一大胜利,证明了“欧洲堡垒”的闹不可破。维希法国政府第一个向德国最高统帅部表示祝贺,祝贺德军“如此迅速地清理了法国土地”,保卫了欧洲和平。德国报纸开始大肆歌颂龙德斯泰特和他的参谋长库尔特·蔡茨勒②的功绩。
(2)
这时,元首正在为哈尔德的去留大伤脑筋。用他的话说,“哈尔德是个弱智的乡村校长”。他需要一个“有激情、能理解他天才计划的人”。由于人事局长正好是蔡茨勒的好朋友,因此极力举荐他,还说蔡茨勒是一位“天才的参谋人员”——迪耶普的胜利足以证明一切。据《德国国防大本营》一文记载,空军总司令戈林对哈尔德的不满由来已久。那天,“帝国元帅”扭着肥胖的身躯出现在元首跟前,他对希特勒说:“我的元首,我为您经常与这个哈尔德生气,卧不安席,食不甘味。您必须撤换他……我绞尽脑汁,为您想好了一个接班人,他可以省去您的一切烦恼,这个人就是蔡茨勒”。
就这样,蔡茨勒少将从法国紧急召回。蔡茨勒后来追述说:“我突然被召到乌克兰大本营,但是没有告诉我要我去干什么……我乘飞机前往,刚一到达,希特勒就对我训话,他一个人足足说了几个小时。我不可能打断他。希特勒对东部前线的事态发展极不满意;他特别恼怒地提到了李斯特陆军元帅和哈尔德上将的无能……”
由于闷热和通气不畅(有20几名军官在场),蔡茨勒的圆脸被涨得通红,觉得不对味儿。他试图替敬爱的总参谋长辩护,希特勒制止了他,站起来宣布让蔡茨勒立即接替哈尔德,“所以我决定任命你为陆军总参谋长,提升你为上将!”(连升两级)
从外表上看,蔡茨勒并不适合此职。他未老先衰,谢顶,身材又矮又胖,“好象是用三个球连成的”。但是,当希特勒提升他为总参谋长时,蔡茨勒并未拍马屁。而是无动于衷地听着,一声不吭。待几乎针对陆军每个人的猛烈攻击结束后,蔡茨勒便说:“我的元首,如您对总参还有什么意见,请单独告诉我好了,不要当着这么多军官的面说。否则,您就得另找一位参谋长。”他向元首敬了个礼,便步出室外。其他军官都等着希特勒发火,但元首却深为感动。“哎”,他微微一笑,轻描淡写地化解了尴尬:“他会回来的,不是吗?”
“迪耶普之堤”,数百名加军士兵既不敢翻过此堤,又无法撤退,结果全军覆灭。此图为战斗结束后一名德国士兵在堤下站岗,对砌成堆的尸体无动于衷……
在突袭后受伤的加拿大士兵和被遗弃的丘吉尔坦克。背后的登陆艇正在着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