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连载426

斯大林格勒战役

——A集团军群的远征

元首仍然信心十足。据均军备部长阿尔伯特·施佩尔后来说,元首副官每晚都会在悬挂的地图上标明部队推进情况,供大本营文职官员了解。希特勒得意洋洋,常常盯着地图发呆。从上面看,帝国的疆域恒古未见——地中海亦然成为了轴心国家的内湖,德国陆军守卫着北起北冰洋上挪威北角、南到埃及的广袤区域;欧洲基本上都是第三帝国的了!

但是,夺取油田仍然是希特勒战略中的核心。由于受到后勤部门愚弄,希特勒总是反复强调高加索油田的重要性。到了8月中旬,A集团军群已在北高加索由北向南,横扫了560公里,形成了一个伸向中亚的触角。由马利诺夫斯基指挥的苏联南方面军一溃千里,虽然没有被全歼,但实际上已不存在了。偌大一个方面军徒剩其表,有的师竟不足百人(全是在撤退中跑散的……),到了8月底,南方面军更是被赶过了亚述海,退入卡尔梅克草原。这种大踏步的撤退显然是最高统帅部所不能容忍的。于是,斯大林顷刻间得出结论:马利诺夫斯基①已不再适合方面军司令员一职。接着,这位内战时期的老英雄被打入冷宫,降为第66集团军司令员。

随着德军的触角不断延展。现在,一个日益严峻的问题摆在了元首面前——如何保障“A集团军群”的后勤呢?Ⅲ、Ⅳ号坦克在行驶了600公里之后就必须进行修理,油料已经耗尽,装甲部队携带的备件也不充分。不到9月份,徒步行军的步兵就再也受不了了——他们每日负重强行军超过40公里,时而渡过波涛汹涌的马内奇河,时而穿越齐腰深的麦田,时而行走在寸草不生的盐碱滩上。天气热得使人窒息。人畜干渴难熬,骡子数量严重缺乏。装甲部队不断要求空运燃料,但仍不能满足需求。

克莱斯特后来承认,“有时,一个装甲师会原地停顿达一星期之久,不是因为苏军抵抗,而是等候新的补给品达到……”甚至,用卡车运送燃料都是奢侈的,只好用骆驼来向前方输送。结果,进军速度一再下降。最后,终于失去了动力。

没有什么好吹嘘的啦……事实上,苏军正在以广袤的空间消磨德军意志,克莱斯特指挥的第1装甲集团军距格罗兹尼油田仍有100公里,而距巴库油田则有560公里②。至此,德军筋疲力尽,到达了进攻的顶点。李德·哈特认为,德军此次挫败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苏军完完全全掌握了制空权。他们时常调遣几百架一队的轰炸机去炸毁森林,燃起冲天大火,将在森林中挣扎前进的德军赶出来。

有人肯定要问了,德国空军呢?以牛逼哄哄著称的德国空军死哪去了?事实上,由于对斯大林格勒的攻坚战迫在眉睫,冯·里希特霍芬的第4航空队大部分防空炮和飞机都已经调去支援第六集团军了。唯一可喜的消息是,德军终于占领了欧洲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峰。那是1942年8月21日,蓄谋已久的德国山地师,在两名上尉的率领下,将纳粹战旗插上了厄尔布鲁士峰顶(5642米)。这一消息迅速被当成“德军征服高加索”的铁证广为流传。③

马利诺夫斯基戎装照。因为不停的失败,斯大林开始怀疑马利诺夫斯基是故意的,并且怀疑马利诺夫斯基在法国服役时就已经与外国利益集团相勾结了。为了寻找证据,斯大林要求赫鲁晓夫搬到他司令部隔壁,监视马利诺夫斯基的一举一动。“连在睡觉时赫鲁晓夫都要走上去看他是不是真合眼睡了……”许多年后,当马利诺夫斯基出任苏联国防部长,赫鲁晓夫问他,你知不知道我一直在监视你?马利诺夫斯基笑了笑说,当然知道,你总是与我形影不离,总是住我隔壁……所以我只好拼命工作,希望你在斯大林面前美言几句。

远征高加索,希特勒甚至幻想攻入伊朗、在印度与日本会师。(该图为高加索各民族分布情况)

疯狂的“插旗事件”。德国随军记者拍下了这历史性的一幕。纳粹战旗终于飘扬在欧洲最高峰顶了!几天后,当大雪与浓雾散去,这些隶属第一山地师的登山爱好者们发现,原来这不是最高峰,只是离开它较远的一块高地。于是几天后又补拍了一张。

这就是补拍照。元首简直气疯了,扬言要把这些愚蠢的登山爱好者送上军事法庭。

连载427

斯大林格勒战役

——众叛亲离

可是,当元首得知这一消息竟气疯了。他要得是那里的油田,而不是欧洲最高峰。在军备部长施佩尔眼中,元首一直是个温而文雅的军事统帅,但在那天,“他暴跳如雷达几小时之久,仿佛他的整个战略计划都被这次小小的登山运动给毁掉了。他怒气冲冲地嚷道,他下令集中全部力量攻克苏库姆,但这些人却在愚蠢的野心驱使下登上了一座愚蠢的山峰。“该死的体育运动员!”这个例子清楚地表面了李斯特元帅(A集团军群司令)是如何执行他的命令的。

希特勒怀疑,李斯特根本没有进攻的欲望。不然,战无不胜的德国陆军怎么总是打不通高加索的几个隘口呢?9月7日,他派约德尔飞赴高加索,督促李斯特加快行军。可是当天深夜,约德尔风尘仆仆地赶回来了。他告诉元首,李斯特是对的,高加索条件极为可怕,所有给养都得用骡子沿羊肠小道驮运,装甲部队无法克服如此恶劣的环境……

约德尔鼓起勇气,向希特勒阐述了这些观点。元首的心情可想而知了——他的整个战略都是围绕着油田展开的。可是现在,有人竟告诉他油田再也夺不了了,而且还要撤退!

希特勒霍地站起身来。“谎言!”他喊道,他接着便指责约德尔与李斯特相互勾结(两人为密友),说约德尔的任务仅限于传达命令,而不是为李斯特辩护。

约德尔反唇相讥,“我的元首,如果你要的仅仅是一名信差,你何不派个青年尉官去高加索呢?”派我去干嘛?

由于约德尔当着所有人的面伤害了他,希特勒大怒,气冲冲地走出房间——拒绝同任何人握手,还向众人瞪眼睛。(“所有将军都撒谎,”这是希特勒最喜欢说的格言)。元首说,“打胜仗时,我的陆军元帅得到荣誉,失败时,他们却把我推出来。”他谁也不信任了——党卫军除外。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他还没遇到过如此背信弃义的军队。

由于满腔怒火无处宣泄。9月9 日,希特勒断然解除了李斯特的职务,由他亲任A集团军群司令。(身兼国家元首、陆军总司令、A集团军群总司令三职……)接着又有谣言传来,说哈尔德、约德尔和凯特尔也将被解除职务。

可是,约德尔和凯特尔毕竟是元首亲信,过不了几天,又和好如初了。但哈尔德却倒了血霉,新帐旧账一起算,希特勒无论如何也不会放过他的。他决心立即除掉哈尔德。当初,勃劳希契离职时,没有除掉他,是因为哈尔德有才干。9月24日,陆军统帅部的末日终于到了。

“你我两人一直在受精神折磨”,希特勒说,“我之所以精疲力尽,一半是因为你的缘故。不值得再这样下去了……”哈尔德双眼噙着泪水, 一声不吭地聆听着希特勒的“教诲”,待元首说完,他站起身来。“我走了。”说着,他便昂首挺胸地离开房间。当陆军副官陪同哈尔德一起走出门后,哈尔德终于忍不住了,他“抽泣不止,感觉自己受到了莫大的侮辱”——尽管这一刻早已注定。正如另一位将军所说,哈尔德就象一只在地毯上撒了尿的狗让人看见而被踢出去了一样。

至此,哈尔德终于坚定了自己的立场——加入反希特勒组织。并成为其中一员。他们计划,在希特勒政权企图把德国拉入彻底深渊之前,将这个独裁者送上西天。

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小说在线阅读_第23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万国咸宁天下平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第23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