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德军在环绕莫斯科周围320公里的椭圆形阵地上,被迫全线停止了进攻。声势浩大的“台风”渐渐逝去了……很明显,希特勒低估了苏联潜在的力量,这个错误对德国来说是致命的。在8月份的时候,他还得意洋洋的对冯·贝洛说,“要不了一个月,斯大林最后的预备队将会消耗殆尽。”结果到了11月底,斯大林的预备队还在源源不断出现……

诚然,基辅和维亚济马的惨败使苏联损失了超过120万士兵,一度使斯大林陷入绝境。但毫无疑问,他们挺过来了。现在,随着德军的攻势逐渐陷于停顿,斯大林构思已久的反攻开始了。

连载396

神圣的战争——莫斯科反击战(Ⅰ)

绝不撤退!

众所周知,苏联除德国这个“主要”敌人外,还有另外两个潜在的威胁,那就是日本和土耳其(这两个国家都是苏联的世仇)。无论欧洲战场打得多么惊心动魄,斯大林在远东仍然驻有重兵。但是随着西伯利亚严寒季节的来临,日本关东军的威胁没有了——虽然日本人经常犯二,脑袋瓜子也不太好使,但至少不会像德国人傻得那样纯粹,在这样的季节对西伯利亚进行远征明显是找虐的。

所以,斯大林可以将这些部队抽调回来,以解莫斯科城下燃眉之急。除“突击第一集团军”与第20集团军这两支新锐部队外,新编成的主力核心还有来自中亚与远东的部队。(共计34个师)

更为重要的是,在10月和11月份,苏联最高统帅部又组建和训练了9个集团军。据第10集团军司令戈利科夫将军后来追述,10月21日,他被派往伏尔加军区组建第10集团军。当时,司令部尚未成立,戈利科夫必须事必躬亲。化为“空中飞人”,来回跑动。因为第10集团军下辖各师相距甚远,有的在莫斯科,有的却远在土耳克斯坦。大部分师都得边征集、边训练、边装备。戈利科夫原以为会给他3个月的时间来训练这支部队,但11月24日,总参谋长要他马上开赴前线,这使他大吃一惊。

为了把这些部队运送到西方方面军的后方,10月24日,莫斯科铁路局完全置于军事管制之下。根据苏联史料记载,大量军车自托木斯克、鄂木斯克、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和古比雪夫开出,每天行驶800至900公里,中途不换车头和乘务人员。在这一阶段,铁路的总运输量竟高达333500节车皮。其中265800节运送士兵,67700节运送补给品。(如果将这些火车车厢连接起来,就是赤道半径的长度!)

事实将会证明,苏联人的努力没有白费。直至反攻前夕,他们已经为前线部队储存了一个星期的口粮、6个基数的油料和3个基数的弹药。尽管这些部队算不上精锐——武器装备都是二、三流水准。但他们至少吃得饱,穿得暖,有充分的后勤保证。而德国人相当于,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吃饭基本靠偷,取暖基本靠抖的处境。

据冯·贝洛后来说,那段时间希特勒很激动——甚至是故意找陆军的茬,他每天都在呼唤哈尔德和勃劳希契,然后将他们找来狠狠臭骂一顿,他指责陆军后勤工作没有做好,致使士兵大规模冻伤。他认为,这些问题陆军本该管好的,并拿空军、党卫军的后勤与陆军做比较(因为空军和党卫军都领到了过冬品)。

勃劳希契百口莫辩,他告诉哈尔德,他决定向希特勒递交辞呈,因为谁也忍受不了多愁善感的元首大人的喋喋不休。

不过在离职之前,勃劳希契还是毅然决定协助中央集群渡过难关。他在地图上拿笔一挥,画了一道所谓的冬季防线。这条防线距前线约140公里,几乎返回了10月15日的出发阵地,因为在这条防线的后面,有一条良好的公路横贯维亚济马——尤赫诺夫地域。这意味着军队补给至少能得到一定保障。

但我们都知道了,希特勒拒绝撤退。当陆军人士反复提到撤退方案时,希特勒反诘道:“撤?往哪里撤?我们没有准备后方阵地。军队打到哪里,就必须守在哪里”。

毫无疑问,这句话的分量,对部队而言简直像一个晴天霹雳。

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小说在线阅读_第21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万国咸宁天下平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第21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