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393
神圣的战争——莫斯科保卫战(Ⅺ)
绝境
后来,有一个杂志社的主编想弄清这次争执的原委。他采访了朱可夫,并要求他解释一下为什么当时不准第16集团军后撤到伊斯特拉水库。朱可夫回答说,“关于第16集团军后撤问题,不仅要考虑这个集团军本身的利害,而且要依据整个方面军的态势来作出决定,这个集团军一旦撤过伊斯特拉河,第5集团军的右翼就将暴露出来,而且方面军司令部所在地(佩尔胡什科沃)方向将失去掩护”。
朱可夫固然明白,第16集团军已经处在崩溃的边缘。但他手中实在没有预备队了。怎么办呢?最后,朱可夫心生一计——将防守莫斯科的各个师,每师抽调一个满员排转给罗科索夫斯基。同时他命令,第16集团军必须坚守不动,不得后退一步!
但是,罗科索夫斯基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在他集团军的正面上,德军共集中了7个师,并有近2000门火炮和强大的航空兵支援。而他呢,下辖的7个师中有三个是骑兵师,两个步兵师、一个民兵师和一个连一辆坦克都没有的第58坦克师。
11月19日,德军继续以优势兵力压迫着他的左翼,并使之弯曲。罗科索夫斯基迅速投入第18民兵师展开反击,但很快就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罗科索夫斯基后来说,“整个集团军只剩下12辆坦克了,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朱可夫——这个他最信赖的、有着20年交情的战友简直是把他往绝路上逼!
11月20日,德军终于突破了第16集团军的防御阵地,战斗在通往伊斯特拉的道路上打响了!当时,德军开始踏着伊斯特拉水库厚厚的冰层,抄近路追赶上来,为了不使部队遭到合围。苏联人打开水库闸门(苏联版花园口事件?)冰冷的河水汹涌而出,沿着伊斯特拉河谷奔流而下,将莫斯科以南数百公里的地域变成一片沼国。德军前进的步伐终于被阻挡住了!
但是,德中央集群毕竟是身经百战,当他们发现无法从正面穿过第16集团军阵地后,便集体左转,全部压在了霍缅科少将第30集团军的左肩上。在苏军猝不及防的情况下,从行进中绕过伊斯特拉水库,强渡伊斯特拉河上游,并在河东岸占领了几个登陆场(行进间!德军干得很漂亮)
罗科索夫斯基很快意识到自己酿下了大错——很明显,他的行为不过是将德军往北面赶走,将灾难从一个地方转移到了另外一个地方罢了。第16集团军虽然暂时脱离了险境,第30集团军却遭了殃(霍缅科少将才是最悲剧的,他发现自己什么都没做,躺着便中了枪)
罗科索夫斯基同志,你实在太不厚道了!
由于霍缅科根本无法抵挡德军凌厉的攻势,根据斯大林的命令,霍缅科被解除了第30集团军司令员职务,其指挥权由第5集团军司令列柳申科少将接过。
但是,列柳申科也无法阻止德军前进的步伐。他试图向上级请求增援,朱可夫无奈地回答道:“方面军现在没有预备队,请自己解决吧……”
就这样,在德军4个装甲师和两个步兵师的优势兵力压迫下,列柳申科只能率领集团军且战且退。战至22日,德军坦克部队已经从北面切断了莫斯科——列宁格勒公路,占领了交通枢纽克林城。进而形成了从北翼合围莫斯科的态势。由于德军在此处的突击做到了突然性,即便是朱可夫也没有事先判断出这一行动。11月23日,在德军逼近第30集团军司令部的那一刻,列柳申科少将不得不跳上一辆KV坦克,一边射击一边撤退。
现在,德军离莫斯科红场只有不到50公里的路程了!
德米特里·丹尼洛维奇·列柳申科,有着苏联最有经验的集团军司令之称。他在苏军中以作战狂热而闻名。1942年,当美国总统候选人温德尔·威尔基访问苏联时,问他2000英里的苏联前线有多长是由他防御时,他回答说:“先生,我不防御,我进攻。”
列柳申科虽天不怕地不怕,却唯独畏惧朱可夫。每当朱可夫前往列柳申科的部队视察,列柳申科都让副手顶上,自己宁可上前线指挥战斗。朱可夫起初并未在意,后来才弄明白。一次,他来到军中,不无揶揄地问列柳申科的副手:“那个狡猾的胆小鬼又躲到哪里去了?”
副手回答道:“他率部突袭敌人后方去了。”
朱可夫一惊,随后无可奈何地皱起眉头:“难道我比古德里安更可怕?”
看得出来,罗科索夫斯基第16集团军的防御面是最广的,其它集团军防御面都在50~60公里之间。而他的正面超过了10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