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373
最后的突围
西南方面军司令部也是在9月17日深夜出发的,他们在夜幕掩护下往东疾走,一路上倒也没遇上什么阻扰。后半夜,司令部涉水渡过乌代河,并在随后跟进的第289步兵师掩护下接近了洛赫维察。眼看就能走出包围圈了!
这时,紧急情况突然出现—— 一支德国坦克小分队从北面杀了过来,第289步兵师不得不就地转入防御,掩护司令部向南转移。天亮之后,德军的俯冲轰炸机也随即接踵而至,司令部唯一一个便携式电台在空袭中被毁——这是致命的一击。至此,基尔波诺斯与各集团军司令部以及莫斯科失去了联系。
9月19日,司令部和第289师的联系也中断了。他们沿途边走边与德军激战,终于来到了一个无人驻防的小村庄(戈罗季希)——离洛赫维察不到30公里,几乎就在德国人眼皮子底下!经过一天一夜急行军,大家又疲又渴,显然无法做战斗突围。基尔波诺斯命令部队就地休整,待养精蓄锐之后再向德军战线做最后一击。
中午时分,向洛赫维察方向突围失败的苏第5集团军残部在波塔波夫将军率领下,也来到了这个小村庄。基尔波诺斯清点了一下人数——共计3000人。另外,他们还有6台装甲车、2门反坦克炮、5挺双联高射机枪……这便是西南方面军全部家当了。我不知道基尔波诺斯上将此时是作何感想,但短短几天时间,红军最强大的野战集群竟溃散至如此程度,几十年后读来仍觉一阵凄凉。
但现在走哪个方向突围呢?大家都犯愁了。很显然,洛赫维察是去不得了,第5集团军都冲不过去,更何况一支3000人的队伍。因此,走洛赫维察强行突围的建议遭到了大多数人的否决。当时有人就建议说,我们应该溯流而上,往北再走二十公里。因为德军肯定控制了通往东方的桥梁,并在桥头设伏。而洛赫维察以北二十公里有处浅滩,人员可以涉水过去,不用经过桥梁。
该建议得到了众人的一致认可。说干就干,基尔波诺斯当即决定组建三个战斗集群,即:波塔波夫指挥第5集团军余部打头阵,负责为方面军司令部开路;巴格拉米扬上校则指挥内务人民委员部的一个连(约150人)殿后,防止德军从背后袭击;司令部的文职人员以及方面军高级指挥官们居中……三路纵队应在夜间出发,从德军战线薄弱处一涌而出,最后化整为零,分散突围。
他们共同相约:“祝好运,同志们……我们包围圈外见!”
(2)
然而,突围步骤布置不到10分钟,基尔波诺斯上将变卦了。
据巴格拉米扬上校后来追述,他刚刚将150人的队伍集结起来训话,基尔波诺斯将军的副官列尼少校便跑过来说:“司令员叫你去一趟”。
他走到村子中央,见基尔波诺斯、布尔米斯坚科、图皮科夫正在对一群军官讲话。见巴格拉米扬立定,基尔波诺斯命令上校:“从东面开来了一支法西斯车队。它们打退了我们守卫在那个高地的警卫队”,上将指了指东面不远处的一个小山冈,焦急地说,“这股敌人眼看就要闯到这里了。您立即带领您的队伍向敌人冲击。你们的任务是占领这一高地,抢占河上的那座桥。快执行吧!”
什么?殿后梯队变成第一梯队了?巴格拉米扬简直不敢相信……司令员怎会让150人的队伍打头阵?岂不是羊入虎口吗???他正想开口辩解,基尔波诺斯却不耐烦地挥了挥手说,“好了,去吧,巴格拉米扬同志”。
巴格拉米扬注意到了,基尔波诺斯将军目光游移,几乎不敢与之对视。这种焦虑是不符合他性格的……巴格拉米扬后来写道:“我从来没见过他有这样的疲乏和忧郁……”
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明知此去有死无生,上校还是毅然领着这支小小的分队快步走出村庄,在灌木中展开散兵线,向盘踞在小山丘上的德军发起冲锋。那些刚刚被德军从山丘打下来的红军士兵看见将军带头冲锋,都不约而同的从灌木中站起身来。这时,人群中不知谁喊了一句,“看啊,同志们,将军和我们在一起!冲啊!”顿时,士气大振,参加突击的士兵象雪球一样越滚越多。德军招架不住,仓皇逃命,红军冲上山顶,与那些来不及逃命的敌人展开白刃战,用刺刀和枪托结束对方性命。
战斗很快结束,苏军不仅抓获了40多名俘虏,还缴获了几门迫击炮和摩托车。巴格拉米扬没有犹豫,他马不停蹄的指挥部队向河上的那座桥梁冲去,德军士气已溃,连桥都不炸了,纷纷扭头逃窜。巴格拉米扬大喜过望——战斗竟会如此顺利,真是出人意料!
这时,天已经完全黑了。随着桥梁顺利拿下,突围的绝佳机会已经到来。巴格拉米扬派出一名参谋,一路小跑返回戈罗季希村报告战果,希望司令部纵队能跟随他们一同前进,一鼓作气冲出包围圈。但是巴格拉米扬等到深夜,也不见司令部纵队跟上—— 一个人影都没有。而派出去的那名参谋也气喘如牛的跑回来报告说,戈罗季希村空了,没人了!村民们都看见汽车往西开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