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264
僵局的形成
西南方面军下辖其第6、第12集团军其实是很惨的。这两个集团军不仅在边境作战中失利,被德国人一路赶了鸭子——还差一点困死在国境线上。多亏波夫塔夫第5集团军拼死反击,拖住德军,第6、第12集团军才得以冲出包围,并和赶来接应的第18集团军一路后撤,退到了乌曼市——五一镇防线,并在此固守下来。
乌曼市位于南布格河下游,西距基辅300公里。是数条铁路和一条公路的交汇点,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因此,苏联人又犯了他们的老毛病:即想守住基辅,又不舍得丢弃乌曼这样的交通枢纽。所以当德军5个装甲师和5个摩托化师突然掉头,向乌曼后方的五一镇猛烈穿插的时候,固守在这里的3个集团军并未意识到大祸临头——还以为那是敌人“迂回基辅”的前奏呢!
就这样,3个集团军的后路被截断了……德军轻而易举地突破了西南方面军的左翼,深深楔入其后方。8月2日,五一镇失陷,第6、第12集团军的大部及第18集团军之一部,相当于七个军,二十三个师,被困在乌曼附近一个大盆地中,与外界失去了联系。
接下来,就是突围了。根据苏联人自己的说法,乌曼盆地的惨败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因为布琼尼元帅早在7月24日便发现了其所属各集团军面临合围的危险,并于当天下令撤退。可惜的很,莫斯科驳回了布琼尼的命名,不允许部队撤退,因为“固守乌曼同保卫基辅一样重要……”
到了8月7日,苏军第6、第12集团军终于成了斯大林一纸“不准撤退”命令的牺牲品。看一下数据吧:截止8月8日苏军停止抵抗,德军共抓获了103000名俘虏,缴获坦克317辆,火炮1100门,载重汽车5250辆,铁路列车12列,以及无数的作战物资。此外,苏军第6集团军司令员穆兹琴科少将在突围中被俘……第12集团军司令员波涅杰林少将在白刃战中因力竭而被敌人击晕,也成了俘虏……与他们一同被俘的还有7个军部,一大批红军高级指战员——如此惨痛的损失以至于两个集团军连重建都不可能,直接被红军统帅部除名撤编。
现在,整个第聂伯河西岸只有基辅尚被俄国人坚守着了。赫鲁晓夫同志仍在那里埋头苦干,搞建设、修阵地。似乎对他来说,损失两个集团军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基辅不丢就行。尼玛的!德国人当时就震惊鸟。仅仅在乌曼会战的20天里,赫鲁晓夫几乎将基辅重新又挖了一遍!除去外围30公里的纵深防御,他们还将周边所有卫星城市挖通,埋上地雷。在城里,苏军还设立了一个“城防司令部”,并把一切能搞到手的金属:如公园的栅栏、钢轨、铁管都用上了……他们将每一个街区、每一栋建筑,变成了坚不可摧的堡垒。基尔波诺斯上将说了,“一旦外围阵地被突破,就退到城里来与侵略者打巷战!”
在这座坚固的城池面前,只有德第29步兵军(冯 奥布斯特费尔德尔步兵上将)。8月8日,随着乌曼战役顺利结束,该军终于可以腾出手来,向基辅发起直接进攻了。
“ 赫鲁晓夫防线”当然不是白修的,第29步兵军围着它啃了4天,结果前进了仅20公里,其速度堪比龟爬。8月9日,德军好不容易淌过地雷阵,杀出一条血路占领了基辅近郊的一所农业学院。通过该学院教学大楼,基辅,一座两百万人口城市的巨大轮廓出现在德军跟前——离基辅不到10公里了!不过,这也是他们离基辅最近的一次。第二天,苏军投入了包括民兵在内的预备队,将德军逐退。8月10日,不甘心失败的德军卷土重来,结果再一次被击败。8月11日、12日,德军仍然受困于第一道防线跟前,无法割裂苏军战线。
德国人平时很灵光,向来都是避免正面进攻,这一次怎么犯起傻了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巴格拉米扬上校亲自审问了一名被俘的德国军官,“你们为何这样不顾任何损失?”
那名德国军官振振有词地回答说:“元首命令我们最近几天就要打开基辅的大门。所以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
“第29步兵军停止进攻,返回出发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