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362
保卫乌克兰首都(Ⅱ)
看来这一次,苏军又要遭殃了。波塔波夫少将的第5集团军本来在沼泽地里打游击打得很开心,结果却奉命杀出沼泽,在向德军展开猛攻。特别是当西南方面军高层看到德军先头部队离基辅已经近在咫尺的时候,遂决定牺牲第5集团军,为保卫基辅争取时间。 (据苏军的侦察报告显示:截止7月11日,德军先头部队已出现在基辅近郊,距市区不到二十公里了)
巴格拉米扬上校后来承认,“靠这样小的兵力当然无法扭转局面,不过是想迟滞一下敌人罢了……因为我们在基辅城外只有第213师的一个坦克团!
这一次,波塔波夫少将立功的机会终于来了,它从普里皮亚特沼泽地的南部边缘再次杀出,并与第9、第19和第22机械化军的残部一道,夺取了沃伦斯基新城——基辅公路,将突向基辅的德军后勤线拦腰斩断。
是恢复自己赖以生存的供应线?还是不顾一切地冲进基辅?谨小慎微著称的克莱施特上将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如果换成古德里安,结果就大不相同了)。第1装甲集群被迫回过头来,并在赖歇淄元帅第6集团军的配合下,将波塔波夫赶回沼泽。
然而,波塔波夫是一位很能“折腾”的将军。他死死地将德军缠住——当德军增兵至10个步兵师后,仍寸土不让,奋力反击。德国人后来狡辩说,“未能拿下基辅并不是苏军反击所致,而是事出有因的……”但事实上,从一份苏军缴获的文件来看,德国统帅部正是担心波塔波夫的战术反击发展为战略胜利,遂决定将用于进攻基辅的主力调来对付它——不管怎样,对于一位有军事修养的指挥官而言,当看见部队的后勤线被切断,不可能无动于衷,而是想方设法的恢复它(像古德里安那种宣扬“大胆总是有理的”异类除外)。
这一次,德军又被激怒了。但波塔波夫滑如泥鳅,他的战略无非就是,“敌进我扰,敌追我跑”,在与德军激战5天之后,他又退回沼泽,并从那里大摇大摆地向第聂伯河右岸退却。对此,希特勒本人都对第5集团军恨之入骨,直到后来基辅大合围,中央集群南下,也念念不忘将其消灭掉。
7月15日,当德军终于赶跑了那位“令人生厌”的波塔波夫少将,扭头再看基辅的时候,个个都追悔莫及。
简直不可思议!仅仅5天时间,赫鲁晓夫竟然动员起了35万市民——其中15万(包括妇女和儿童)更是没日没夜地在基辅城外挖战壕;在近郊和城镇周边构筑反坦克锥。这样的防御纵深挖了足足30公里,并构筑了750个土木发射点、100吨丨炸丨药及长达16公里的电网。而电网的后面,则敷设有10万颗反坦克地雷。
赫鲁晓夫说了,“誓与基辅共存亡”;而二十万基辅民兵的口号则是:“不胜利,毋宁死”。
连载263
乌曼围歼战始末
一些军事专家事后议论说,倘若第1装甲集群大胆进击,基辅还是可以拿下的。苏联民兵部队虽然号称二十万,可毕竟武器低劣,是一群乌合之众。此时,勃劳希契元帅恰好在南方集群的指挥所里。尽管陆军总司令对南方集群的前进速度颇有微词,但还是信心十足地表示“基辅可以通过强攻拿下”——至少大可一试。
然而,元首又很合适宜地跳出来横加干涉了。希特勒已经决定,不再强攻基辅,因为强攻的代价实在高昂。他做出了惊人的决策:仅在基辅当面留下一条由若干步兵师组成的警戒线。这样一来,德军便失去了占领基辅的最后良机。
现在,希特勒的全新战略变成了这样:停止对基辅的直接进攻,代之以 “在基辅外围实施大规模扫荡作战”。也就是说,吞噬乌克兰所有地盘,将基辅彻底孤立起来。尽管希特勒的“新思想”历来饱受争议,但笔者却始终认为希特勒的战略要比陆军高明。因为,基辅接近两百万人口,并在赫鲁晓夫的鼓动下全民皆兵。加之斯大林死守命令在先,一旦逼急了,肯定会不顾一切地顽抗到底。
并且,苏军统帅部一直在拼凑新的预备队,斯大林说什么“暂时没有预备队”云云,那是说给自己人听的,当不得真——在此期间,西南方面军获得10个整编师的增援,另外还有数不清的空军师、骑兵师被拆散了当步兵投入战场(另外,新组建的第26、第37和第38集团军已经从内地开拔,调往第聂伯河一线)。反观德军,竟然连一支预备队也没有——唯一称得上“预备队”的,是墨索里尼承诺会派遣三个“精锐”意大利师,与南方集群并肩作战。兵法有云:兵者,诡道也。兵法又云:能而示之不能。既然所有人都认定德军必会强攻基辅,并把注意力集中在这里的时候,何不另辟蹊径,换一种全新的打法呢?
就事实而论,元首的战略取得了空前成功——西南方面军的指挥官们果然如希特勒所料,认死了德军下一个目标必然就是基辅(不然还有哪里呢)。他们亦低估了苏军第6及第12集团军所面临被包围的威胁。此时此刻,在南方集群司令部,参谋们开始拟定新计划,准备反击布琼尼一拳。“若想拿下基辅,必先击败布琼尼”成了德军上下50万官兵的新口号。
这一次,龙德斯泰特选择了一种全新而大胆的大纵深包围战术,这个战术甚至要比中央集群的两翼合围战术还要高明。因为龙德斯泰特看到苏军已在全线撤退,从正面进攻,不过是将苏军往东赶走,势必使大批敌人漏网。①龙德斯泰特计划:以第6集团军为锤把、克莱施特第1装甲集群为铁砧、第11集团军为锤头,围绕着基辅外围画一个大圆弧,把二者之间的苏军第6、12集团军砸成粉末。
没有什么能比地图更能说明事实了。龙德斯泰特的高明处在于,先让克莱斯特的装甲集群绕到苏军后方经别尔季切夫直至五一城(如图)。与此同时,施蒂尔普纳格尔的德军第17集团军将与数个匈牙利机动旅一起经过文尼察东进,将苏军第6和第12集团军赶向德军第1装甲集群,届时到达阻击地点。然后……苏军两个集团军就完蛋了。这便是后来乌曼围歼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