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264
致命的直角(Ⅲ)
古德里安是个直率人,他一个劲地说莫斯科好,并把希特勒南下战略形容得一无是处。他认为,莫斯科不仅是苏联的首都,而且还是铁路、公路和一切交通上的中心。只有占领了它,才能使这个屡败屡战的敌人屈服。
古德里安滔滔不绝地说了很长时间,中途没人打断他。这不免使古德里安产生了一种幻觉——元首终于被说服了!
但是,幻觉终究是幻觉。希特勒听完他所陈述的种种理由后,猛地站起来,一个字一个字地回敬道:我的将军除了会打战,对军事经济一窍不通!
反正,千言万语归纳为一句就是:我,希特勒,才是最牛逼的!他不仅是元首希特勒;而且还是三军总司令希特勒、扫雷兵希特勒、飞行员希特勒。总之,是“全才希特勒”。 古德里安第一次、但绝不是最后一次体验到了实际生活中的元首到底是什么样子。在这里,他还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每当希特勒说一句,在场的各高级将领就跟着点一点头。不得不承认,最高统帅部的官员实在太好当了——只要会点头就成。
古德里安后来写道:“我感到非常遗憾,由于最高统帅部诸公都一致反对我的见解,所以在这个场合之下,我也就不再和他们辩论了……”
就这样,希特勒南下的战略终于被确定下来。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预示了陆军统帅部的全面失势。然而,希特勒却又是极其幸运的——就在他与陆军诸公争论的这些天里,乌克兰大草原的整条战线上出现了一幅令人拍案叫绝的景象:由于中央集团军群在斯摩棱斯克取得的巨大成功,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向东突击的两支部队已成齐头并进之势,几乎形成了一条直线(见下图),而苏联尚存最强大的野战方面军(西南方面军)便位于这个直角的顶端。
看得出来,希特勒是想重演一次“坎尼”。而这一次的坎尼,其规模要比历史上的那次大上许多许多。
传说中的基辅会战
外国基佬的图没发看!还是老规矩,自己花草图……在1941年8月份,中央集群与西方方面军呈对峙之势,而龙德斯泰特的南方集团军群则受阻于基辅城下,而基辅实际上又位于中央集群的后方……两者相距约550公里,一旦古德里安往下面拉一条直线(图中红线箭头),便可以把苏联最强大的野战方面军一口吞掉。
二战史之:《十字军东征》
——从基辅到斯大林格勒城下
引子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场上,估计还没有哪一场战役能像基辅会战那样具有如此大的争议。这场发生于乌克兰草原上的决战,最终由德军取胜,并被希特勒形容为军事史上“史无前例的围歼战”。此役,斯大林同志的损失是惊人的:4个集团军被歼;两个集团军遭重创;66.5万名士兵被俘;西南方面军总司令基尔波诺斯上将战死沙场……
但是,西方历史学家又有话说了。他们普遍认为,基辅会战耽误了进攻莫斯科的时间,最终导致德国失去了这场看似赢定的战争。还有人说,基辅会战是最大的战术胜利和最大的战略失败……总之,争论持续了大半个世纪,却没有哪一方把另一方真正说服过。常言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万个军事爱好者,就有一万个基辅战役。现在,让我们先抛开希特勒的对错与否,回到1941年6月22日的乌克兰,看一看南方集团军群的战斗。
连载第OOXX
南方集团军群Ⅰ
从纸面上看,陆军元帅冯·龙德斯泰特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分有两路“大军”。它们的左路军展开于波兰境内:由1个装甲集群和第2个步兵集团军(第一装甲集群,第6、17集团军)组成①;右路军则于罗马尼亚境内展开,由1个步兵集团军和2个罗马尼亚集团组成。由于其地理的缘故,两路大军之间又隔着匈牙利领土——绵延250公里的喀尔巴阡山脉,并没有部署任何德军。
匈牙利小朋友其实是很好玩的。一方面,他们想坐地分赃;另一方面,又担心自己用力过猛——待苏联完蛋后无力收拾世仇罗马尼亚人。因此,当希特勒接见匈牙利国家首脑霍尔蒂,并要求他参加对苏作战时,这位海军上将竟然一本正经地回答说:“我们精神上已经武装好了,但物资上还没有武装好……”(详见59页,连载246)就这样,匈牙利人仅承诺投入几个旅,在喀尔巴阡山脉一线实施警戒,以形成掩护南方集团军群左右两路大军的中央环节。
很显然了,这又是常见的两翼合围……南方集团军群(以后简称为南方集群)的总任务在“巴巴罗萨”计划中早有明确规定:“攻占顿涅茨盆地(大产煤区和工业区)及乌克兰首府基辅。”
但到了最后一刻,希特勒改变了主意。他声称,从罗马尼亚进攻的道路不好走,并有两条“大河天堑”——这不过是一个托词,真正的理由是他对普洛耶什蒂油田放心不下。在那年6月份,希特勒做了一个恶梦,这个恶梦直接把他吓激灵了:他梦见普洛耶什蒂油田在熊熊烈火中燃烧……
诚然,安东尼斯库元帅是一个忠诚可靠的盟友,但罗马尼亚军队太弱小了,他们大部分使用的还是上次世界大战的老古董。希特勒担心,一旦罗马尼亚进攻失利,激怒了斯大林。那样一来,油田便保不住啦!
鉴于元首的担忧无穷无尽,好好的一个两翼合围战术终于被改得面目全非——南方集群总任务一栏不变,实力却被削弱了一半。因为新指令要求“右路军采取守势,拱卫油田安全。”这等于说,仅要求左路担负主攻,奋力东进,以“单臂”合围苏军……
如果元首知道基尔波诺斯上将麾下的部队有多么强大的话,他肯定不至于如此猖狂的。坑爹不是?5个装甲师和3个摩托化师就想合围西南方面军!?看看数据吧:战争爆发之时,基尔波诺斯上将共辖有4个集团军,计58个师;另外还有8个独立机械化军,坦克总数:4525辆(其中包括265辆怎么也打不穿的kv和493辆T-34)。而南方集群下辖5个装甲师的坦克总数加起来也不过720辆,不到苏军的1/6。当然了,龙德斯泰特元帅是不了解这些的;反过来,基尔波诺斯上将也不了解德军的真实实力。
龙德斯泰特老元帅应该感谢喀尔巴阡山脉,再叩谢普里皮亚特沼泽地。从左至右,德军战线大致是这样:冯·博克中央集团军群→普里皮亚特沼泽→南方集群左路军→喀尔巴阡山脉。换句话说,南方集群左边有沼泽,屁股靠大山,虽然实力薄弱,但至少不用担心自己的菊花被捅。
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上将,他指挥的德第一装甲集群共辖有坦克720辆
德国最悲剧集团军——第6集团军总司令瓦尔特·冯·赖歇瑙陆军元帅。他的继任者便是我们熟知的保卢斯将军
第17集团军司令员冯·施蒂尔普纳格尔步兵上将
南方集群大BOSS 龙德斯泰特元帅
德国人的对手——英俊潇洒,风流倜傥……最终被斯大林坑死的基尔波诺斯上将(拿笔那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