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连载261

举棋不定

8月4日,围绕着斯摩棱斯克地区的大会战终于落下了帷幕。德国人预计,大约有50万俄军落入陷阱。但他们清点俘虏时才发现,包围圈中的大部分都逃跑了——除去卢金带出的那10多万士兵,仍有大约10万人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于夜间穿过德军战线,逃回了己方阵地。

上述数据表明,西方方面军虽连续两次被来自德国的怪叔叔推倒,可两次都挣扎着爬了起来——她仍在战斗!以罗科索夫斯基集群为例,该集群在与卢金集团军成功合并之后,立即退回到维亚兹马一线。与此同时,卢金又很快接手了重组后的第19集团军;另一位叶尔沙科夫将军则接手了第20集团军。这三个集团军在很短时间内便形成了拱卫莫斯科的第一道屏障。

诚然,俄国人是“打不死的小强”,但德国人却不是。当希特勒扳着臃肿的手指,在阴冷潮湿的地下室中盘算着自己的胜利时,方才颓然发现,在列宁格勒至黑海整个3000公里的战线上,斯大林部署的集团军仍有二十七个之多。这意味中央集群离莫斯科不到400公里,却仍要受到许多俄国部队的阻挠。全歼红军于国境线?这句话现在听来真像是一句天真的神话。

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上将座不住了。曾晓何时,他告诉希特勒,苏军164个师中只剩46个还有战斗力(情报部门很可爱呀)。但到了7月下旬,哈尔德又在自己的日记中将这个数字修改为93个……他认为敌人已被“决定性地削弱”,但绝没有被“彻底消灭”。由此可见,斯大林的人员补充并未枯竭,他们的兵力仍比德国人想象的要多得多。在莫斯科以东的大后方,一支支崭新的集团军正在组建,每天都有增援部队开到。

然而,对人力资源漠不关心的纳粹德国却寒碜到了可笑的地步,两国一相比较,哈尔德真是无地自容:在整个7月份,德军东线阵亡士兵人数为63099人,伤员15万人。但是,他们没有预备队,也没人想要去改变这一囧境。哈尔德只能痛心疾首地写道:“除了用康复的伤员解决这个问题之外,别无他法……”

在这种前提下,以哈尔德为首的陆军人士对于攻克莫斯科的渴望就更强烈了。他们坚信,将莫斯科作为首要目标,苏军将调集大量的军力来保卫它。拿下这个城市以及周围的兵工厂,苏联将四分五裂。再也不会对帝国构成威胁。

鉴于这一目的,陆军统帅部很快便制定了进攻莫斯科的详细计划。一向不太管事却风头十足的冯·博克元帅更是神气十足地向同僚表示——他将第一个驾驶坦克冲进莫斯科——就像当年驾机在巴黎降落一样。

我们知道,此时的元首正患者重病。医生的诊断是:急剧发展的冠状动脉硬化(一种不治之症)。尽管他老早已下令取消向莫斯科发动直接进攻,并剥夺了中央集团军最精锐的装甲部队:斯摩棱斯克战役结束后,霍特集群将奉命派往列宁格勒。此时,北方集群正三面包围着这座城市,却怎么也啃不下来(很显然,没有霍特帮忙,弱小的北方集群是无力攻克这座北方重镇的);另一方面,古德里安集群将被派往南部战场。此时,龙德斯泰特麾下的南方集群正受阻于乌克兰大草原,眼睁睁地看着乌克兰首府基辅却无力攻取。这两个地区,在希特勒看来,都比莫斯科更重要。元首的如意算盘是:攻占两个目标以后,即从那里出发,沿着向心方向对莫斯科实施突击。那时,莫斯科就像是熟透的苹果,会自动地落入他的手中。

但是,元首很合适宜的重病却令哈尔德感到了片刻的狂喜。他们不声不响地试图将自己的战略付诸实施。在这点上,甚至连一向支持“元首战略”的凯特尔和哈尔德也倾向于对莫斯科的直接进攻。元首下令南北分兵的战略根本无人理解(更无人执行)。

直到8月中旬,希特勒的身体渐渐复原时,他才发觉有人在背后搞了鬼。

现在,围绕着莫斯科还是基辅的世纪大争论开始了。

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小说在线阅读_第18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万国咸宁天下平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第18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