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连载326

激战!中央集群

反击的失利并未使巴甫洛夫上将清醒过来。他始终认定,前出的三个集团军依然是装备完整、补给充足,拥有有强大的反击力量——强到甚至可以将法西斯军队叉过布格河。只要敌人“合不上口子”,保卫全境、不丢一寸国土的目地也就达到了。

说白了吧,巴甫洛夫先生的核心理论无非是:绝不能放弃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想都别想!

可是,如何才使敌人“合不上口子”呢?

对,没错,是反击……面对那些建议撤出突出部,退守明斯克的观点,巴甫洛夫上将嗤之以鼻。他顽固地认为,“没有步兵,光靠装甲部队奔袭敌人后方是不可能实现的。”

因此,他华丽地无视了霍特与古德里安的装甲铁钳,作出了一个使整个西方方面军全军覆灭的决定——把明斯克的13集团军和所有预备队前调,反击敌人!

他真的这么做了……巴甫洛夫先生孤注一掷,压上了所有家当。他看到突出部里的3个集团军受到威胁,很可能遭到德国步兵师的两翼合围——他哪里知道,受到合围的岂止是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而是整个白俄罗斯!他这样的调动,反而使13集团军远离了它原有的筑垒工事,在明斯克地区留下了一块真空地带。此时此刻,德军的装甲铁臂正在经过他的两翼,向致命的大后方伸展。

好吧,做个形象的比喻就是,德国人正打算用“袋子”套住他,可巴甫洛夫上将却带着部队向前走,往这个口袋里越钻越深。就这样,这位被誉为苏军头号坦克战的专家;斯大林最宠信的将领,竟把13集团军,整整15万大军都送进了后来被称为“诺沃格鲁多克”的口袋。

然而,此时的巴甫洛夫先生仍然是牛逼的。他走位风骚,对两翼不断出现的敌军坦克视而不见——事实上,哪怕普通士兵都感觉不对劲了。他们吃惊地发现,德军坦克竟然出现在了自己的侧后。

至交战第4天,既6月26日,古德里安与霍特集群实际上已经切入西方方面军的两翼,深入苏联领土达300公里。在航空兵的掩护下,长途奔袭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由于巴甫洛夫的调动,此时的明斯克只剩下2个步兵师(13集团军下辖第161、100师)。面对两个装甲集群的强攻,缺乏重武器的苏军被迫使用集束手雷和燃烧瓶抵御敌军坦克的冲击。经过一天酣战,守城苏军渐感不支,被迫撤出明斯克,向第聂伯河方向溃逃。

6月27日,霍特集群与古德里安集群在明斯克城下顺利会师。至此,苏军的退路被德军连根斩断(老家被端)。西方方面军近40万人的大军被装进了口袋。

如果说细一点的话,德国人为苏军编织的是“两个口袋”(见图)。一个在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的底部,为第4,9步兵集团军近距离合围,它们包围着第3,4,10集团军的残部。另一个在明斯克,为古德里安和霍特集群的远距离合围,它们包围着巴甫洛夫第13集团军。这戏剧化的一幕使得战场上同时出现了2个包围圈,而且一个套着一个。简称:圆环套圆环。

传说中的圆环套圆环。看来,这并不是陈凯歌导演在《无极》中的独创。

连载327

率部突围

巴甫洛夫将军幡然醒悟了,他突然发现,原来自己错得是如此离谱。现在,比亚威斯托克各部基本陷入重围,尤其是第3和第10集团军已完全被德国步兵军分割为几部分,被迫收缩防线,固守待援。

根据苏联的一些资料声称,其实早在6月24日,统帅部便下令放弃比亚威斯托克突出部,向东突围。但是,巴甫洛夫犯了第二个大错——扣压了命令。直到6月25日才把撤退命令下达到第3和第10集团军……

谢天谢地,多亏了两翼苏军拼死血战,使德军始终无法关闭“那个小的”包围圈。他们虽然编织了一个口袋,但这个口袋上有个大洞。此时,苏军仍有一条60公里宽的走廊可供撤退。

这一“乐观”消息使巴甫洛夫大将稍稍恢复了信心。可以说,巴甫洛夫先生终于理清了自己混乱的头脑,做出了点有助于战局发展的事情——他决定放弃比亚威斯托克突出部,向东突围(早这样想就好咯)

巴甫洛夫大将是这样计划的:第3、4、10集团军的残部向东突围,率先撞破由德国步兵构成的小包围圈,与13集团军会合。尔后,再与13集团军一道,撞破德军的外围大圈。他在命令中这样写道:“今天,各部应做好突围准备,以坦克为前卫,骑兵及强大的反坦克部队为后卫,日夜兼程。在辽阔的战线上甩掉敌人……允许各部队充分利用当地工具并征集当地的马拉大车。”

毫无疑问,这道撤退命令激起了苏军将士强烈求生的欲望。几十万大军——包括成群结队的难民、行政官员和士兵家属聚集在一起,从这个“大洞”一涌而出。现在,他们不仅要与追击的德国步兵作战,又要面临两翼不断合拢的威胁。在德第4集团军下辖第29师的地段上,苏军士兵甚至手挽着手,一边呐喊一边向喷吐火舌的机枪发起冲锋。尽管德军拼死阻击,但他们的兵力实在太弱,又没坦克,因此始终无法封闭走廊。整纵队整纵队的苏军将士得以安全逃脱。

很快,这种大规模突围引起了希特勒的不安——元首的忧虑永远都是无穷无尽滴。以至于再次插手战术问题。他竟然要求古德里安与霍特集群停止前进,先回过头来帮助步兵消灭“小包围圈”的苏军。元首总是担心,装甲集群冲得太快、太远,与步兵脱节——他还担心遭到苏军新锐部队的逆袭。

得知这一命令,哈尔德老头气晕了,满腔怒气地埋怨说,“由于元首神经质的干预,装甲集群被迫放弃继续向前挺进的大胆行动。”

因为,陆军人士早下定了决心,一定要让装甲集群一口气冲到斯摩棱斯克再合拢钳口。这样,中央集群在秋天雨季来临前,攻克莫斯科的方案就能得以实现。

这固然是无稽之谈,尽管老夫在七夕夜晚悲剧地失了恋,但也忍不住哑然失笑。斯摩棱斯克在哪里?大家看翻开苏联地图就能看到,斯摩棱斯克离莫斯科不过300公里,离苏德边境超过600公里!中央集群连小小的比亚威斯托克突出部都封闭不了,何谈一口气冲到斯摩棱斯克城下,包围更多的苏军。简直荒谬绝伦!

与往常一样,当内部矛盾无法解决的时候,双方只好各退一步,达成妥协。即:在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收拢钳口。古德里安在回忆录中还算满意地写道:“由于我们的坚持,装甲集群还是继续向明斯克挺进,完成这个大包围作战。”

至此,圆环套圆环的方案最终得以实现。那些刚刚从比亚威斯托克包围圈中跑出来的苏军将士很快便会发现,原来,还有一层包围圈在等着他们。

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小说在线阅读_第16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万国咸宁天下平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第16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