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324
国境鏖战(中央集团军群)
OKH赋予陆军元帅冯·博克的任务是:“包围和消灭驻扎在白俄罗斯的苏联军队。”他们的对手,是苏联大将巴甫洛夫指挥的苏联西方方面军。据信,它辖有4个集团军(24个步兵师、12个坦克师。6个摩托化师、2个骑兵师)拱卫着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所以配置了当时苏军最精锐的坦克部队。
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德国中央集群就有这样一个好的开始。在1941年6月22日那个著名的周末,西方方面军最高指挥官巴甫洛夫大将并不在自己的指挥部里——而是在军官俱乐部里看电影(他一生中的最后一场电影)。他手下的军官们则一如既往地举行各种周末娱乐活动。那天晚上,许多军官在公园里通宵畅饮,喝得烂醉如泥。
这个时候,军区高级情报官员布罗金上校突然打电话过来,报告前线形势万分紧急。他说,“德军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并且在部分地段越过我国边境!”
巴甫洛夫大将不耐烦地听完电话,陪他一起看电影的方面军副司令员博尔金少将也没当回事儿——甚至还添加上了“纯属无稽之谈”的评论。 他叮嘱布罗金上校,“你还是睡觉去吧。”接着,他们继续看电影。
好吧,既然巴甫洛夫先生兴致如此之高,鄙人就不好意思再打扰他了。22日凌晨3时15分,中央集群所属炮兵部队开始倾斜炮弹。他们采取传统的徐进弹幕射击,一码码地将炮弹向苏联腹地延伸。在这一点上,德国炮兵是很保守的。古德里安上将后来承认,“炮击不过是一个预防手段,以避免苏军的逆袭。”
然而,德国人的担心显然是多余了。俄国边防部队完全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战术上的突然性使他们惊恐万分,中央集群的侦查部门立刻就侦听到了一封俄国人的电报:
“我们该做什么?我们正遭到炮击!”得到的回答是:“你们一定是疯了,为什么不用密码发报?”
在进行了整整一个小时的炮击之后。凌晨4点15分,中央集群的前卫部队开始进攻。当时,苏德边境的国境线是以布格河(白俄罗斯与波兰的界河)为界。左边是德占区,右边是苏占区。这条河总长831公里,宽约80米,水深2—4米,是一道天堑。当时,由于双方微妙的外交关系,苏联已将河上桥梁全部拆除,只在著名的布列斯特要塞有一座铁路桥和几座公路桥,留作双方贸易之用。
然而,中央集群没有选择强攻布列斯特要塞(只留下1个步兵师牵制该要塞)。古德里安集群和霍特集群的战术是:从南北两翼发起进攻,绕过该要塞。并向苏军防线后方做向心突击,伸入敌人深远后方,并在苏联境内纵深400公里处,即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收拢钳口,完成对巴甫洛夫西方方面军的合围(胃口很大呀)。中央集团军群利用边界上的地理优势,在两翼各配置1个集团军,每个集团军都与古德里安和霍特集群相配合。
在苏联一边,巴甫洛夫上将简直就是德国人派来的间谍——兵力配置实在让人看不懂(见下图)。他居然将自己整整3个集团军,也就是3/4的兵力聚集在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里。在这个向西伸出的狭长突出部的顶部,有苏联第4集团军撑在最前面,左右两翼由第3、第10集团军掩护。做个形象的比喻就是:第4集团军是一个人的头部伸在外面,第3、第10集团军则作为这个人的双肩,掩护着左右两翼。看上去,似乎是固若金汤的。
外国基佬的地图完全没法看,鄙人自己画的草图。大家请注意看,中央集群左右两翼压上了自己全部的家当,在第一时间是有压倒性优势的。他们还可以借助地理优势把部队直接拍在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的双肩上,如果苏联第3、第10集团军垮了,整个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防御也就跨了,第4集团军就有被合围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