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317
德国闪击战——苏联航空兵的覆灭
苏联空军数量之庞大,希特勒是知道的。根据空中侦察显示,苏联人在边境上集结了大约四千架各式战机,据无线电侦察显示,苏联还有一千多架在大后方待命。换句话说,苏军一线空军的数量已经超过了德国东线总兵力的两倍。
据说,当希特勒听到斯大林竟拥有这么多战斗机时,吓得不轻,他由感而发:“如果‘巴巴罗沙’出了差错,我们就全完啦!”
早在很久以前,陆军总司令便对空军是否有能力在两条战线上作战表示怀疑。而希特勒的回答是,“如果对苏作战打得不长,德国空军便可以在两条战线上作战。”
对于空军发起进攻的时间,空军与陆军之间曾经有过一场激烈的争执。究竟是空军先进攻,还是陆军先进攻,双方争执不下。
有人肯定会问,陆军和空军的进攻难道还有先后之分吗?
当然有,而且学问大着呢。因为在陆军人士看来,空军在飞越国境时,肯定会被敌人发现。让空军先行,陆军就无法做到出其不意、很难达到战术上突然袭击的效果。
反过来,空军人士担心,陆地上的战斗一旦打响,敌人肯定有所准备,不利于空中偷袭。
总而言之,双方都想抢先一步——自己占便宜,让别人去吃亏。扯来扯去,双方最终只好各退一步,达成了一项妥协方案,既:挑选一些受过夜间飞行的王牌飞行员,组成一支“尖刀部队”,悄悄地从高空侵入,同陆军一起展开行动。
事实证明,戈林胖子的话是不能信的——谁信谁吃亏。6月22日凌晨3时5分,在东普鲁士、波兰和罗马尼亚的各个机场上,近千架德机引擎开始怒吼。在第一时间,戈林就压上了东线空军数量的2/3。
凌晨3时15分,几乎在同一时间,德国先头轰炸机群的丨炸丨弹投到了苏联边境上的31个机场上。尽管在几小时前,苏联统帅部下令,“将全部飞机分散到各野战机场,并加以伪装。”但这项命令显然没人执行。在边境的5个军区中,只有敖德萨军区的空军部队及时疏散了跑道上的飞机,其他4个军区却没有反应,任凭飞机停在跑道上,连个机库都没有。
国内学者朱世巍先生给出的答案是:“当时,苏联空军正在更新换代,大量飞机涌入各边境机场,由于新机场尚未竣工,苏军不得不把大量飞机挤在同一跑道上。” 所以,某些野战机场竟密密麻麻地停着一、两百架作战飞机。
“我真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位参加过首轮空袭的德国飞行员写道:“跑道上摆满了侦察机,轰炸机,战斗机,就像阅兵一样,井然有序地排列在那里。”
在首轮轰炸中,德国空军还投入了一种新型武器——SD-2杀伤弹。绰号,“恶魔之卵”。这是集束丨炸丨弹的原型,每枚SD-2杀伤弹重4斤,装有小型控制器,可触地爆炸;也可利用其引信遥控爆炸。虽然每枚SD-2杀伤弹只有一个人的拳头大小,但其杀伤直径却达24米。撒下来,这些杀伤弹可以散成50个大碎片、250个小碎片。据说,ME109型俯冲轰炸机可挂载96枚该丨炸丨弹,而“容克”则可挂载360枚。
轰炸是由西向东呈地毯式推进的,苏联士兵在睡梦中依稀听到远处像打雷一样隆隆直响,渐渐地,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近,感觉整个大地都在摇晃。SD-2杀伤弹像豆子似得被撒了下来,机场上的苏联战机被炸成碎片,许多士兵在梦乡中被炸死,幸存者们仅着内衣从兵营里跑出,眼睁睁地看着机场吞没在了硝烟烈火之中。
苏联人彻底懵了,完全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一阵发呆之后,幸存者们发疯似的向防空洞跑去,勇敢的士兵则迅速从打击中反应过来。在布列斯特要塞,一整队的苏军I-16战斗机冒着德军扔下来的丨炸丨弹,准备强行起飞,但在滑行过程中,SD-2杀伤弹在他们中间爆炸,一个中队的I-16全部被摧毁在跑道上。
还未等苏联人回过神来,德国陆军的炮击接踵而至。说来真是好笑,由于斯大林的贪心,在瓜分波兰时,苏联在边境上有一块宽度约100公里弧形“凸”出部——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西部特别军区的野战机场就坐落于这个凸出部的底部。
凌晨3时15分,德军野战炮群在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两翼展开炮击,开战时,该军区共有作战飞机841架,然而一阵狂轰乱炸下来,只有不足100架得以幸存,在随后古德里安装甲集群和霍特集群的两翼合围中,这些飞机很快成为了德国人的战利品。
耐人寻味的是,在首轮空袭中,德国人还发现了许多令他们大惑不解的事情。德国著名的俯冲轰炸机飞行员汉斯·鲁德尔(没错,就是那位摧毁519辆苏军坦克的家伙)在回忆录中写道:
我第一次出击就注意到了沿着边境分布着无数的工事。野战工事在俄国境内纵深绵延达数百英里。有些尚未完工。我们飞过了一些建设了一半的机场,混凝土跑道还在建造中,有些飞机已经停在机场上了。在明斯克(白俄罗斯首都)的道路旁就有这样一个未完工的机场,上面停满了“马丁式”轰炸机。我想,这些飞机肯定是缺乏燃料或者缺少飞行员驾驶。飞过一个又一个这样的机场后,有位同僚评价说,“多亏我们先发制人发动了攻击”……似乎苏联人将做好准备,建立一个进攻我们的前进基地。
不然,他们为何将野战机场修得如此靠前,连德军重炮都能轰到的地段上呢?
连载318
德国闪击战——苏联航空兵的覆灭(Ⅱ)
6月22日清晨,返航归来的德国空军立即又装上新的丨炸丨弹再次出击。这一次,德军将对远至列宁格勒、斯摩棱斯克、基辅等内地机场实施纵深打击——像一把把利刃,刺入苏联的心脏。
尽管许多二战书籍在描述巴巴罗萨时说,“德国空军对诸如铁路枢纽、海港、兵营等设施实施猛烈轰炸,支援地面部队作战。”
但实际上,这是错误的。在德国空军眼中,这些目标都属于次要任务,首要任务是咬住苏联机场不放,不给敌人以喘息机会。并期望在一击之下,彻底毁灭苏联空军,夺取整个东线的制空权。
依旧是德国人的老套路—— 一役定胜负!
看起来,苏军部署在第一线的空军是冤死的,但部署在第二线的空军死得更冤——比窦娥还冤!尽管受到了如此沉重的打击,但苏军二线仍有32个机场未遭破坏,他们还有2000架飞机随时可以升空作战。据记载,在那天凌晨4时左右,几乎所有的二线机场都得到了一个敌机来袭警报——此时,边界上的战斗已经进行了整整45分钟!
可是,没有人把这份警报当回事儿。原因是,近几个月来没完没了的军事演习,以至于机场指挥官把警报理解为“又一次军演”。此外,6月22日是星期天,法定休假时间,许多指挥官不在岗位上——跑到黑海或波罗的海度假去了。
真是太奇怪了,战争爆发了近一个小时,而苏联二线机场竟然毫不在意。这可是现代战争耶,我才不相信德国炮兵能有如此神通,一下子把所有通往后方的电话线全炸断了。难道就没一个人相信这是场真正的战争,而不是什么“军事演习”?
然而,这又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据朱可夫将军的同班同学,伊万·巴格拉米扬(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巴格拉米扬元帅)追述,当他的小车队于6月22日凌晨从基辅出发,赶赴前线述职时,仍不知道德军进攻的消息。
当时,一支空军编队从他头顶隆隆飞过,还以为是自己的飞机。巴格拉米扬元帅写道,“我知道这里有一个机场,那里配置着歼击机和强击机……”他心中同时还暗自寻思,“小伙子们这样早就开始日常训练,真不错!”
可是,现实是残酷的——他身后传来了爆炸声,整个大地都在脚下颤动。车队司机被这突如其来的爆炸声惊得目瞪口呆,大嚷道:“上校同志,看那!看那!大火!……”
霎拉间,巴格拉米扬上校僵硬了。他屹立在黑暗的公路旁,回首望去,东方一片火光,机场的油库被命中,升起了团团浓烟。
图为苏联I—16“雪茄牌”战斗机
一架被摧毁在跑道上的I—16
被摧毁在跑道上的苏联飞机
在苏联边界各机场都出现了这种惨状.......
排得挺整齐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