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连载316

全世界都将屏息

1941年6月22日凌晨3时15分,从北起波罗的海、南至黑海,在长达2880公里的地段上,117个德军师越过苏联边界。与此同时,集结在苏德边境的德国陆军动用所有军属、师属榴弹炮、加农炮,团属150毫米重步兵炮,对整个边境射程内的红军兵营、指挥部,哨塔进行猛烈的轰击。在边境哨所,一位苏联边防军官被炮声惊醒了。他抓起电话,叫醒了一位50公里外的将军。

“德国人来了,”苏联军官说。

“你还是睡觉去吧,”将军回答说,“这完全是胡说八道。”

在德军发起进攻的那个夜晚,整个欧洲都在安然入睡。在克里姆林宫,军事会议刚刚结束,斯大林同志在办公室的沙发上铺好被褥,准备睡觉。突然,有人小声地敲门,这种敲门声令斯大林心惊肉跳——很少有人敢在这个时候叫醒他,除非是发生了极其严重的事情。

难道他真的失算了?

斯大林穿着睡衣走了出来。值班将军报告说:“朱可夫大将有急事找您。”斯大林走到电话机旁,轻轻地提起听筒……

电话那头,朱可夫心急如焚。他向斯大林报告了德国空军袭击白俄罗斯城市的情况(他知道的就这么多),他请求允许部队实施还击。电话这头,斯大林沉默不语。据朱可夫后来追述,“我只听到他的呼吸声……”

但片刻之后,斯大林恢复了镇定。嗯……不对,是淡定。他还不大相信德国人发起了进攻,固执地认为德军的袭击不过是“挑衅性的。”他回答说:“应当立即给德国大使打个电话……”

用不着打电话啦,舒伦堡大使已经主动找上门了。他在天刚黎明时到克里姆林宫,宣读了德国的宣战声明。他说,“元首决定将欧洲从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致命威胁中解救出来……”

宣读声明的那一刻,舒伦堡大使心情沉重。在他说那些话时,他的俄语翻译——德国驻苏使馆参赞希尔格尔忍不住热泪盈眶。若干月以来,他的上级一直不把实情告诉他们,反而愚弄他们,利用他们打掩护。这两位诚实的德国人是在22日午夜才收到对苏宣战的加密文本。自从舒伦堡伯爵担任驻苏大使以来,就一直致力于改善苏德关系,可惜,正如大家所见,他失败了……如今,他除了感到幻灭和震惊之外,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接见舒伦堡大使的是苏联外长莫洛托夫——仅仅4小时前,他们还会过面(详见连载314)。据在场的罗马尼亚外长加芬尼追述,“当时,莫洛托夫还未能理解这份声明的真实含义。”他疑惑地问道:“舒伦堡先生,你宣读的这份文件是不是宣战声明?”(人能傻到了这种境界,我也无话可说)

舒伦堡回答说,“我知道的就这些,没有什么好多说的。”

莫洛托夫终于目瞪口呆,用几近凄凉的口吻说,“这意味着战争,不是吗?你们的飞机刚刚轰炸了我们的不设防城市,难道你认为应该这样对待我们吗?”

莫洛托夫没有再为难这两名沮丧的德国人。他踱出房门,匆匆走进隔壁斯大林办公室。当时,房间里坐着斯大林、朱可夫、铁木辛哥和全体政治局委员。他们全部以期待的目光注视着自己的外交部长,凝视了半天,莫洛托夫才挤出一句话来:

“德国政府已经向我国宣战啦!”

连载317

盲目与乐观

这时,瓦杜丁中将闯了进来。大家又以期待的目光注视着自己的陆军副总参谋长。可是,瓦杜丁并没有带来什么新东西,他只是简明扼要地报告了一下局势:

“凌晨3时15分,在猛烈的炮轰和空袭之后,敌军在西北和西面方向的许多地区侵入我国领土,许多边防小队在第一次战斗中就牺牲了。敌人的空军正在不断轰炸各个机场,军区指挥系统陷入瘫痪,很多军区和部队都失去了联系。”(此乃瓦杜丁中将报告的原话)

总而言之,他什么也不知道。敌军投入了多少个师?进攻的矛头究竟指向何方?各军区指挥员在做什么?统统都不清楚。瓦杜丁中将承认,“总参谋部也无法掌握更多的讯息。”

这…这…不等于白说吗?房间里的气氛沮丧到了极点。斯大林感觉自己受了侮辱,羞愧难当,什么话也没有说。

朱可夫抢先发言了,他说,“应该立即投入所有兵力,猛烈地还击突入国境的敌军,制止其继续前进。”

铁木辛哥赶紧进一步表态:“不是制止,而是歼灭!”

很显然,尽管苏联高层两眼一抹黑。但信心,却是满满的——从一开始,他们就计划打一场“歼灭战”。

英国学者艾伯特·西顿曾在自己的著作中这样分析说:“事实上,在大多数情况下,苏联将领不愿意、也不敢向上级承认自己不了解实际战况。”

原因很简单,因为一旦说出自己什么都不知道,肯定会招来上级的痛斥,什么都不知道?养你来是干什么吃的?所以,军区各将领都装出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的样子,并且还相信他们所命令的反击正在切实进行。

由于实在收不到前线确切讯息。上午7时15分,铁木辛哥以总军事委员会的名义发布了第2号命令。命令一开头就牛逼哄哄地指出,“苏联西部5个军区应该使用一切手段进攻敌人,并将其就地歼灭在苏联国境上……”(这家伙简直太乐观了)别急,还有更乐观的——斯大林同志。

鉴于斯大林实在担心自己训练出的士兵太过彪悍,一下子把德国人打垮了。所以,他在末尾特别加上一句,“在未得到其它命令之前,各地面部队不得越过苏德边境;空军也不得袭击芬兰和罗马尼亚;空军不得深入德方境内150公里!”

好啦,该做的都做完了。接下来,就是坐等德军悲剧。斯大林并不知道,由于遭到空袭和炮击,红军前线的通讯线路大部被摧毁,各级指挥官无法把命令下达到它所统辖的部队。反过来,防守边境各部队告急的消息也无法传送到上级指挥部。譬如,镇守列宁格勒的西北方面军司令员库兹涅左夫上将在6月23日才下令实施反击;西部特别军区总司令巴甫洛夫上将更是不见踪影——事实上,他早就开着一辆汽车,一声不吭地奔赴前线去了。别说斯大林找不着他,就连警卫员也不知道司令员去了哪里。

归根结底,苏军的悲剧其实从一开始就注定好了。谁叫你们把主力集结在边境上呢?类似1939年9月1日波兰陆军遇到的那种灾难,这时又以大得多的形式重新降临在俄国人头上。并且,苏军摆出的这种反击姿态,恰恰正是希特勒最愿意看到的结果。起初,他担心苏联人会采取巧妙的撤退战术,退回到1939年的旧国境线(也就是苏联的一道天然屏障,号称“斯大林防线”)

可是现在,他的担心明显是多余的——苏军既不撤退,也不防守。反倒自己送上门来了。

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小说在线阅读_第15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万国咸宁天下平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第15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