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314
9个小时前
1941年6月21日,基辅特别军区刚刚结束了一次大型军演。吃罢晚饭,兴致勃发的第9机械化军军长罗科索夫斯基将军便预约上几位师长,决定于次日黎明出发,到附近湖里钓鱼去。
可是,他的休假计划落空了。一名边防军官打电话告诉他,“抓到一名德国俘虏。据这名俘虏声称,德军将于22日凌晨对苏联发起全面进攻。”
这一情况引起了罗科索夫斯基将军的重视,并火速汇报给上级。基辅特别军区总参谋长普尔卡耶夫将军赶赴边境哨所,亲自审问了这名士兵。此次审问,在苏联人的资料上是有记载的。
普尔卡耶夫将军:“你是哪支部队的?”
德国兵:“我是第3装甲军摩托化步兵旅2营的司务长,我叫罗兰·施罗特。我昨天夜里跑过来,是为了向你们报告重要情报……”
普尔卡耶夫将军打断他的发言:“为什么跑我们这里来,通报你们的情况?”
德国兵:“我是德国共产党员。这些天我一直在等待机会向你们报告这一危险情况,我不知道这些事情你们了解多少,但从我与你的部队的接触中,我感到他们几乎是毫无准备的……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不能看着共产主义被希特勒打败,所以我不顾危险跑了过来……”
正在普尔卡耶夫将军与这名德国司务长交谈之际,又有一名越境者潜逃过来了。不过,这一次不是什么“德国共产党员”,而是一名酗酒的德国士兵打了军官,怕被惩罚才跑过来的。与前者一样,这名德国士兵带来讯息说, “战争很快就要开始了!6月22日清晨4点,德军将沿着整个德苏边境发动进攻。”
这位哥们明显还没醒酒,他拿出酒鬼的豪气保证说,“如果早上5点德军还不进攻,那就把我枪毙了吧!”
直到这个时候,苏联政府才感到事态的严重性。莫洛托夫紧急召见了驻莫斯科大使舒伦堡,向他反复询问德国实施“威胁性军事部署”的动机究竟为何。莫洛托夫抱怨说,“现在有一系列迹象说明德国政府对苏联政府抱有不满,甚至谣传德国和苏联之间即将爆发战争。我不能理解你们不满意的原因……如果阁下能告诉我是什么原因导致眼下这种局面,将不甚感激。”
舒伦堡大使很无奈。事实上,他也不知道自己敬爱的元首会在4小时后发起进攻。他坦言相告,“恐怕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什么都不知道……”
几乎与此同时,正在莫斯科军区值班的朱可夫大将接到一个电话——是斯大林亲自打来的。斯大林多一句话都不想多说,只是简短的一句:“迅速和国防人民委员到克里姆林宫来。”
6月21日深夜,车子驶进克里姆林宫。苏军总参谋长朱可夫大将;副总参谋长瓦杜丁中将以及铁木辛哥元帅都来了。警卫带领他们直径来到斯大林办公室。斯大林坐在躺椅上,手里拿着烟斗,但未点着。朱可夫还发现,斯大林脸上现出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慌张。三人刚刚进屋,斯大林就直接问道:“普尔卡耶夫报告的情况可靠吗?那个投诚者,会不会是德国为了挑起冲突而派来的奸细?”或者,是狡猾的丘吉尔让间谍穿上德国服装,故意跑来挑拨离间的?
听到这话,刚刚坐下的铁木辛哥元帅立刻站了起来,斩钉截铁地说:“不是!我认为投诚者说的是实话。”而朱可夫根本就没有坐下,他也坚定地点了点头。
斯大林沉默了半晌,眼睛死死地盯着铁木辛哥。令人气馁的是,这位执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近20年的铁腕人物,居然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失去了主见——他的神经濒临崩溃,“我们现在该怎么办?”他问。
此乃斯大林原话。可见,当时的他是多么无助与迷茫。
朱可夫是有办法的。他打开公文包,从里面掏出一打文件——是命令边境所有军区进入一级战斗准备的文件,只等斯大林签字。
可是,斯大林不肯签字。他仔细读了一遍,觉得味道不对——他担心朱可夫拟订的草稿挑衅意味太浓。譬如文件第二条:“兹命令,将全部飞机、包括陆军航空兵的飞机,分散到各野战机场,并加以伪装,拦截一切进入领空的德军飞机。”
众所周知,德军飞机越境侦察又不是头一回了。如果不是进攻,是侦察机呢?把它击落,岂不是挑起战争的口实?斯大林对这一条极为不满,他以协商的口气说:“现在下达这样的命令还太早了吧,也许问题还可以和平解决。”
朱可夫:………………………………
连载315
通向地狱的大门
就这样,在经过一阵扯皮之后,这份非常有远见的文件被斯大林涂改得面目全非。朱可夫失望地发现,斯大林又回到他固执的老套子里去了——认为德军不会贸然进行两线作战……朱可夫很无奈,他知道要说服斯大林有多么困难,他向斯大林做了妥协。在回忆录中,朱可夫写道:“为了抓紧时间,我和瓦杜丁到另一个房间,迅速按照斯大林的意思重写了这份命令。”
我觉得,斯大林同志还是很有才华滴——他总能找出问题最关键的那个部分,然后加以删除。譬如文件第三条:“所有部队进入战斗准备。军队应分散、伪装,主力部队进入一线工事,同时在纵深构筑防御工事。”
这句话,斯大林删除了后面两句,只留下“分散”和“伪装”。可是,光伪装有毛用啊!扮圣诞公公人家就不打你了?
再譬如第二条:“将全部飞机、包括陆军航空兵的飞机,分散到各野战机场,并加以伪装,拦截一切进入领空的德军飞机。”
不用怀疑,斯大林删去了“拦截一切进入领空的德军飞机……”
佩服!朱可夫草稿中最精华的部分被斯大林删了个遍。在斯大林面前,广电总局也会羞愧而死的。如果他不叫约瑟夫·斯大林,我肯定会怀疑他是德国派来的奸细,就像前段时间有人说列宁是德国间谍一个道理。
时间,就这样一秒秒的在流逝。经过反复斟酌,斯大林同志还觉得不过瘾,他又在末尾添上了一句,第五:“在没有特别命令的情况下,不得采取其它任何措施。”
朱可夫无话可说,他和铁木辛哥元帅的心情郁闷到了极点。在他看来,这一命令既不明确,又软弱无力。斯大林还是采取他惯用的鸵鸟战术——撅起屁股,头埋进沙子里。他只是说,“1941年6月22日到23日,德军有可能在边境实施突然袭击。袭击可能从挑衅行动开始。我军的任务是:不受任何挑衅行动的影响。”
天呐,苏军将士莫非都习练了九阳神功?怀揣着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的气势?再说了,有谁能够分辨出德国人究竟是挑衅还是进攻呢?当时,许多苏军军官对命令的理解是:“如果敌人进入我们的国土,我们既不挑衅也不开火。”
好了,好了,开始吧。
1941年6月22日凌晨2时,在苏德边境上,7000门各式火炮褪去炮衣,在微弱的星光下,瞄准东方的炮管放射出淡蓝色的幽光。坦克纵队的后面,是半轮半履带的装甲输送车,车顶上的机枪挂上了长长的子弹带,机枪手们悄悄地打开了机枪的保险,新战士忍不住一遍一遍地抬头向远方眺望,竖起耳朵听着有没有开火的声音,手里紧握着冲锋枪。经历过闪击波兰或是法国战争的老兵则沉稳地坐着,微微地闭上眼睛,像是睡着了……
处身第一线的古德里安将军感受到了这一气氛,他写道,“6月22日,是赌命运的一天。”在东线的每一处交通壕里,指挥官开始给士兵们宣读希特勒的战前训话。
“多少个月来,不安和焦虑压得我抬不起头来,我不得不保持缄默。现在,我终于可以公开向你们讲话了,我的将士。”希特勒谈到了俄军在德国边境的集结,以及对德国边境的许多次的侵犯。德意志人民! 在这个时刻,一场在世界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大规模战争就要开始了.纳尔维克的胜利者将和芬兰同志一起,并肩站立在北极海边.在挪威指挥官领导下的德国师团,将和芬兰捍卫自由的英雄们以及他们的元帅一起,保卫芬兰的土地。在罗马尼亚,普鲁特河两岸和沿着多瑙河直到黑海的海滩,德国和罗马尼亚士兵团结在国家元首安东尼斯库周围。现在,这条亘古以来最大的前沿阵地开始向前推进, “德国的士兵们!东方的战争,决定了欧洲大陆的未来;欧洲的命运,日耳曼帝国的前途,我们民族的生存,现在掌握在你们手中!”
“愿上帝保佑我们赢得这场战争!”
在长达2880公里曲折的战线上,从波罗的海到黑海,190万士兵在洗耳恭听,他们龟缩在战壕里,既恐惧又怀揣着希望。这天是夏至。夜,是一年中最短的——只有3个半小时。但是,对那些在黑夜中等候进攻令的士兵们说来,这个夜晚是最漫长的。午夜片刻,一列从柏林驶出的特快列车喷着蒸汽,隆隆地驶过边境大桥,开进苏联边境要塞布列斯特。在所有德军将士惊讶的注视中,这列火车驶进布列斯特车站,开始更换苏联宽铁轨道的列车底盘。紧接着,火车呼啸着驶入苏联腹地。
开始了,希特勒的战争。这场反对布尔什维克的“圣战”,希特勒从二十年代就开始期盼了。他曾经为它绕了一个大圈。但最终,回到了起点。现在,和苏联对立的这个大联盟并不是个空架子。它代表着两亿四千二百五十万人口,意大利、罗马尼亚、斯洛伐克、芬兰、匈牙利、西班牙、丹麦、维希法国……几乎整个欧洲都聚集在日耳曼尼亚民族麾下。不管情不情愿,这一刻,那个前奥地利下士希特勒,是欧洲的领袖。在梵蒂冈,“德国之友”,8亿信徒的大主教庇护十二世,第一时间向希特勒发来贺电,他说,“上帝保佑,愿欧洲人民在这反对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圣战中旗开得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