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连载309

最后一秒,战争已无可避免

斯大林集结军队是为了讹诈领土;希特勒集结军队是为了发动战争,这才是双方最大的不同。

细心的人们马上会注意到,一些毫无征兆的变化足以暗示了这场战争不可避免。譬如,正在列宁格勒为苏联建造巡洋舰的德国工程师突然回国了;另外,苏联港口内的德国商船也开始纷纷撤离,他们离开的理由很多,总之千奇百怪,拙劣不堪,大概都是妈妈喊我回家喝汤之内的理由。至6月份,苏联港口内已无一艘德国船只。而德国这边,那些想要回国的苏联船只却遭到百般刁难,迟迟不肯放行。譬如,每当各种设备上船出运至苏联时,“四年经济委员会”的督查便大摇大摆地走来,先是交口称赞工艺何等精美,然后便以国防部的名义将机床劫走。

令人惊异的是,这些奇怪的变化并没引起莫斯科足够重视——甚至毫不介意。俄国人的外交辞令是我们中国人民再熟悉不过的——抗议,抗议,再抗议。抗议到最后,就没有了下文,德国人依然我行我素,该干嘛干嘛,合同上的各种设备一次又一次地被劫持。

更让人啧啧称奇的是,一项以冷静、稳健著称的斯大林居然对这些征兆视而不见——他不但准时向德国交付原料,并且与日俱增。5月10日,海军上将雷德尔告知希特勒,“他已停止向苏联交付重要设备。”不仅如此,德国人还三番五次地提出了更多的经济要求。除150万吨粮食外,苏联还交付了10万吨棉花,200万吨石油产品,150万吨木材,14万吨锰,和2.5万吨铬。斯大林虽然怀疑赫斯出走一事,但仍批准用快车向德国运送原料。发展到后来,斯大林甚至十分阔气地开出一条专用铁轨,从满洲把大豆、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源源不断地运抵德国。并且,他还通过各种手段给希特勒传来讯息,暗示苏联将在下一年“供应德国五百万吨的农作物”——当然,条件是把波罗的海、巴尔干等港口移交给他。

直到最后一刻,这个狡猾的苏联独裁者仍在饶舌不休,不厌其烦地与希特勒讨价还价。

至于希特勒本人,他的策略再简单不过了。就4个字:保持缄默。斯大林讨好他,他不答复;苏联政府抗议他,他还是不答复。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更是装起病来,避免与苏联驻德大使接触(其实跑到意大利游玩去了)。当里宾特洛甫在著名的水城威尼斯泛舟时,好奇的齐亚诺伯爵问他,德国真要向苏联宣战吗?里宾特洛甫仍在装糊涂。他回答说:“亲爱的齐亚诺,我此刻还不能告诉你什么,因为每一个决定都紧锁在元首那无法探测的心中。但是,有一点却是肯定无疑的:如果我们进攻,斯大林的俄国将在本周内从地图上抹掉。”

连载310

被忽视的警告

在遥远的东方,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里,苏联领导人约瑟夫·斯大林对于德军将要进攻的消息并非毫不知情(甚至可以说洞若观火)。尽管德国百般提防,但英国情报部门早已提醒俄国,甚至还准确地预报了进攻的确切时间。就在不久之前,英国首相丘吉尔对斯大林面临的危险发出了警告,他在4月3日给苏联领导人的信中写道:

“我从可靠渠道获得消息……德国将驻罗马尼亚的装甲师调往波兰,而当他们获悉南斯拉夫发生革命时,又取消了这一调动。想必阁下会很容易明白这些事实的意义……”

斯大林是不相信这封信的。他第一反应是:丘吉尔居心不良。很明显,丘吉尔为了解除英国自身的困境,试图祸水东引,寻找挑起苏德战争的机会。”在一份下达给军官们的秘密手册中,苏联情报机关这样写道:“关于今春对苏战争不可避免的传说和文件,必须看做是英国甚至德国情报机关散布的假情报。”

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对于德国侦察机一次又一次的侵犯领空行为,斯大林采取了宽容态度。“那是因为他们害怕我们。” 斯大林总是这样安慰自己。当基辅特别军区司令员基尔波诺斯上将请求莫斯科“允许对侵犯领空的法西斯飞机进行射击”, 莫斯科回答说:“您想干什么?想挑起战争吗?”

“不屈不挠”的基尔波诺斯将军又写信给斯大林,他说,德国人已在布格河集中,德国的进攻很快就要开始啦。他建议把300万居民从边境地区疏散,并在那里建立起反坦克工事。但是,基尔波诺斯得到的答复是,“NO!决不能给他们制造进攻的借口。”

嘿,德国人的借口可多着呢!对于集结部队,他们自有一番解释——德国驻苏武官告诉苏联,“德国军队由西向东调动,完全是迫于无奈……”他佯装痛苦地解释说,“英军正大举空袭德国,因此只好以东部作为训练新兵的基地。”

与此同时,德国第2航空大队却进驻了东部新开辟的机场。到5月末,他们仅在西线留有一个无线电台,让苏联人相信第2航空大队仍在西方。德国空军相继在5月10日和13日,对伦敦进行最后两次大规模轰炸,摆出准备入侵的架式。至于克里特岛的空降奇袭,纳粹宣传机构更是大书特书,形容为“入侵英伦三岛的彩排。”

丘吉尔当然很淡定,他的密码机早就破译了一切。唯一让他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斯大林仍然对即将入侵的警告置若罔闻。李德·哈特在他的二战史中写道:

“虽然英国情报部门再三警告,可俄国人却不相信,并且继续信赖《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英国对此火冒三丈,并且迷惑不解……”

连载311

丘吉尔是个骗子!

看一看吧,西方国家究竟卖给了斯大林多少情报,列举出来,简直触目惊心:

1940年11月,一位反希特勒组织成员同莫洛托夫谈话,他把希特勒1941年进攻苏联的计划告诉了莫洛托夫。但莫洛托夫并不相信,没有认真对待。

1941年1月,一份由美国FBI头头埃德加·胡佛核实后的文档被发往莫斯科,其中包括最高机密的德国总参谋部计划。(也就是“巴巴罗萨”初稿)。

1941年3月5日,德国驻东京大使馆工作人员理查德·佐尔格(德国共产党员)给莫斯科发去电报,“9个由170个师组成的集团军将于6月下旬不宣而战,向边境发起进攻……”

1941年6月14,一个隐匿在瑞士的间谍组织向莫斯科传递了详尽的军事情报,这个被莫斯科称为“红色三重奏”的组织不仅提供了“巴巴罗萨”的详尽情况,而且还包括德国集团军群的坦克数量——甚至集团军高级将领的姓名。然而,从莫斯科回来的答复仅仅是简短的一句:“明白,完毕。”

就在这一天,斯大林的神经彻底崩溃了——他真生气了。有完没完!?英国大使馆也同样发来警报说进攻日期为6月22日。真可谓“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啊!”

“你看”,斯大林扬了扬手中的情报,怒冲冲地对莫洛托夫说道,“丘吉尔是怎样拿德国人吓唬我们;又拿我们当做怪物去吓唬德国人的,有人就是千方百计地教唆我们互相残杀……”

当时,风声越来越紧了,苏联国防委员会主席铁木辛哥与苏军总参谋长朱可夫亲自跑到斯大林办公室,恳请他务必使部队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并根据掩护计划展开第一梯队。他们纷纷抱怨说,边境各军区皆感到情况不妙,德国国境线的发动机噪音吵得边防士兵无法安睡。

然而,斯大林非常严厉——像责备小孩那样反问道:你们要进行全国总动员,立即把部队调往西部边境?这就是战争!你们懂不懂?

据朱可夫后来追述说:斯大林宁愿打电话与赫鲁晓夫讨论什么“乌克兰农业问题,”也没有再搭理他们。

就这样,他与铁木辛哥站在办公桌前,走也不是,留也不是。赫鲁晓夫简直没完没了地向他“伟大的父亲”叙述了在乌克兰的大丰收……

当然了,善于“揣测圣意”的下属还是大有人在——外交部长,莫洛托夫。这位十分讨巧的苏联外长简直摸透了斯大林全部的心思。

6月14日,也就是希特勒发起进攻前8天,莫洛托夫在俄罗斯国家通讯社广播了一条电讯——这是一条注定要贻笑后世的电讯。

莫洛托夫在广播里义正言辞地痛斥了“英国报纸上刊登的关于苏联与德国即将爆发战争”的谣言,称之为“苏德两国敌对势力的笨拙宣传伎俩”。

莫洛托夫最后说,“苏联人士认为,关于德国想要对苏联进攻的谣言纯粹是无稽之谈。”

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小说在线阅读_第15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万国咸宁天下平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第15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