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德国人的小宇宙爆发了!后来,丘吉尔曾满怀敬佩地写道:“这是一场前所未见的战斗。德国空军团表现了希特勒青年运动的热情,并强烈地体现了他们要为1918年战败而复仇的条顿精神。德国男儿的精华就表现在这些勇敢的、受过高度训练而忠诚不二的纳粹伞兵部队身上……”

输给这样的敌人,丘吉尔服气了。

随着时间推移,德军不久就能以每小时起降20架次的速度运送兵力和物资了。他们几乎将整个第5山地师都搬了过来、反坦克炮、高射炮,弹药以及其他的补给品源源不断地运来。当然,还有那些身负重伤必须送回后方医治的伞兵。

就这样,克里特岛战役走向了转折点。直到这个时候,英军总司令弗赖伯格将军方才明白了马利姆机场到底发生了什么。

连载301

溃败

5月22日凌晨1时,弗赖伯格将军严命新西兰第5旅以两个营的兵力,连夜实施反击。

守都守不住,还反击呢?结果,当一场拖泥带水的反击最终发起时,已经是22日天亮以后的事了,反击部队在机场附近的公路上遭到了德军航空兵的猛烈空袭,伤亡惨重,很快败下阵来。

当天下午,气急败坏的弗赖伯格将军又来了命令。要求第5旅“必须集中全部力量,务必夺回机场!”然而,还未等英军发起反击,德军却抢先动手。在野战炮的掩护下,德军新锐部队一下把英军逐退了3.5公里远,英军反击计划胎死腹中。

至5月24日,德军已完全肃清了马利姆地区,并开始向干尼亚发起进攻。当天晚些时候,西部战斗群与中部战斗群在干尼亚会师。岛上守军的情况迅速恶化。很明显了,鉴于坎宁安上将不肯往岛上运送物质,再打下去也是徒劳。这等于说,弗赖伯格将军要与一个拥有无限资源的敌人对垒。

5月26日,中东总司令韦维尔收到了弗赖伯格将军发来的严重报告。弗赖伯格将军在电报中写道(原文):

“我很痛心,不得不向你报告,我认为在我指挥下防守干尼亚的部队已经到了人力所能忍受的极限。无论各位总司令根据军事观点作出什么样决定,我们在这里是守不下去的。像我们这样一支装备不良又缺乏机动性的部队,是抵挡不了我们在过去7日中所遇到的集中轰炸。”

“我觉得应该告诉你,从后勤观点来看,要全部撤出这支部队有不可克服的困难。如果立刻作出决定,其中一部分还可以登船的。这一战区一旦被攻陷,敌人用同样的方法拿下雷西姆农和伊腊克林将不过是时间问题……如果你从整个中东局势考虑,认为争取时间是有用的,那么,我们当继续坚持。我却不得不考虑怎样才能最有效地达到争取时间的目地。”

韦维尔回答说,“我同意你的看法”——但撤退的问题必须得请示丘吉尔首相。

这个时候,丘吉尔仍然在做着他的胜利美梦。他坚持认为,“克里特岛之战的胜利是绝对必要的”。5月27日,丘吉尔致电给弗赖伯格将军:

“你所进行的光荣保卫战受到各地人们的敬佩。我们知道敌人已处于困境。我们正力所能及地给予你以各种援助。”

这当然是句空话,地中海舰队全在亚历山大港歇着呢,哪有功夫运送物质?

同一天,一位英国外务次长在他的日记中写道:“来自克里特岛的消息糟糕透了……我们必须承认,一定程度上德国人是战争艺术的主人和最伟大的战士,如果我们打败他们,这将是一个奇迹……”

我觉得,这句话是对克里特岛战役最好的诠释。

连载302

结束

5月27日下午3时,英军中东总司令韦维尔做出了撤离克里特岛的决定。直到最后一刻,丘吉尔仍然试图要求弗赖伯格将军坚守待援。同一天,英国人还像模像样地利用小船,向克里特岛送去了一支几百人的队伍。

但严酷的现实是不以人的意志力为转移的。这支几百人的队伍很快就淹没在了溃军的人潮中。在事实面前,丘吉尔终于让步了。5月27日深夜,弗赖伯格将军获准撤离克里特岛并将所属兵团转移到埃及。

鉴于英军每次撤退都会让殖民地后裔当挡箭牌,这激起了新西兰政府的不满。为了打消这种猜忌,现在,一支由纯英格兰人组成的步兵旅负责殿后,他们的任务很简单——能拖多久,就拖多久。

除此之外,岛上所有部队将撤往克里特岛最南侧的小渔村斯法基亚,然后再由地中海舰队担负撤退工作。在这个行动上,坎宁安上将是积极的。当时,有人曾建议坎宁安以损失过大为由,放弃撤退行动。但是,坎宁安以“海军不能抛下陆军不管”的理由一口拒绝。并说出了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建造一艘船只需要3年,培养一个光荣的传统却需要3个世纪。”

由于英国撤退行动实在太多——简直多得快数不清啦。所以我也不磨叽了,只挑重点说。地中海舰队最后的结果是:以损失3艘巡洋舰,6艘驱逐舰,和15艘重型运输船的惨重代价撤出了岛上大部分守军。据资料统计,在克里特岛的滩头仍然有大约6000人未能登船。这其中有700人想尽一切办法搭船抵达了北非,而另外500人则躲藏在克里特的山里继续与德军打游击。

在登船的那一刻,弗赖伯格将军简直气馁极了,感到自己辜负了丘吉尔。丘吉尔也真是,居然翻脸不认人,并放出话来要“严厉”审问弗赖伯格。多亏弗赖伯格在伦敦军界的好友挺身为他辩护,才最终免于被审判的命运。

然而,弗赖伯格将军运气总是很差。两年后,他将在意大利一座修道院的争夺战中,继续和他的老对手——德国伞兵死磕。不幸的很,那一次,他还是输了。这个人一辈子就栽在德国伞兵手头,简直霉得没话说了。

反观德国高层,尽管希特勒最终取得了胜利,但克里特岛战役竟牺牲了一个最精良的空降师,对希特勒而言,代价实在太高。这种“皮洛士的胜利”让他郁闷了好长一段时间,因为他过去一切胜利都是成本低廉而收获丰硕,相比之下,克里特岛的胜利就显得有些暗淡失色了。

看看数据吧,整个巴尔干战役,德军伤亡不到5000人。而一个克里特,德军却死了2071人,受伤2594人,失踪1888人。这样的损失令希特勒十分懊恼,因此他禁止空降兵再实施这种作战。马耳他岛之所以没有被攻克,其原因就在于他做出了这一决定。

令希特勒更为懊恼的是,5月20日投入作战的493架容克,在短短十天中,竟损失了271架。这种55%的超高损失率对于德国空军是个不小的打击,元首简直心痛坏了。起初,斯图登特将军还并未察觉到这一点,他正在为来之不易的胜利沾沾自喜。

然而,在克里特岛之役的授勋仪式上,希特勒直截了当地告诉他,“克里特岛之战,证明了伞兵的全盛时代已经过去了,伞兵已无奇袭的价值。”

这等于是给德国伞兵下了一到死亡判决书。后来,斯图登特将军一语“克里特岛是德国伞兵的坟场”成为了流传甚广的名言。其实,此话含有双重含义,其一当然是指德军在克里特岛伤亡过大,其二意为德国伞兵从此之后再无作为,成为了历史。

然而,正如李德·哈特说的那样,“德国人纯粹从空中侵占克里特岛,是大战中最惊人、最大胆的一招。这也是大战中最引人注目的空降作战。英国人在这件事上同样付出了惨痛代价。”

在大洋彼岸,克里特岛战役激发了美国人建立自己的空降部队的决心,一个还是营级规模的美国伞兵部队,在其后短短的18个月内,已经扩充为师级编制。大名鼎鼎的101、82空降师诞生了,在1944年D-DAY日,他们将会让那个声称“伞兵过时”论的纳粹统帅大吃一惊的。

根据斯图登特将军事后追述,当克里特岛战役结束后,他还建议德国伞兵应继续从空中去占领塞浦路斯(今为塞浦路斯共和国),进而控制整个苏伊士运河。但希特勒根本听不进去,他的心思完全倾注在“巴巴罗萨”上面。斯图登特屡次逼他同意这一主张,结果是徒劳无益。

现在,元首的眼睛正紧紧地盯着东方。一场影响今后世界半个世纪格局的战争正悄悄临近。

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小说在线阅读_第15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万国咸宁天下平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第15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