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298
转折
在危机关头,德国指挥高层是没有任何作为的。5月21日上午,戈林向希特勒做了一份简短的军事汇报。会议上,元首铁青着脸,一言不发。
会议结束后,元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墨索里尼打电话,请求他发兵相助——这当然是天方夜谭,墨索里尼会救人于水火?做梦吧。
总而言之,关于下一步的作战部署,无论OKW还是OKH都是无解的,多么可悲的事情,对于德国这帮旱鸭子而言,远征克里特岛本就是一场豪赌。现在,他们赌输了,因此只能听天由命。
在同一天,德国驻巴尔干半岛总司令李斯特元帅更是发来了一封危言耸听的报告。李斯特声称,“克里特岛战役可能会拖上一段时日,这将严重影响到对苏作战!”德国第4航空大队甚至不惜坦诚相告,承认该战役“是一次失败”,并要求柏林方面同意放弃水星行动。然而,希特勒的答复是,“不惜一切代价作战到底”。话虽如此,可元首自己也拿不出什么方案来——还是听天由命。
战场如官场,于是乎,所以人都开始推卸责任,希特勒埋怨空军;空军埋怨空降军。责任就这样一级级地推了下去。最后,“千古罪人”总算被戈林给拎着了——空降兵总司令斯图登特。
5月21日,斯图登特被戈林剥夺了指挥权,奉命留守雅典。岛上总指挥改由第五山地师师长林格尔中将担任。
斯图登特将军不淡定了,他已经想到了自杀。斯图登特后来承认,“那段日子是他军事生涯中最漫长的几个小时。”他说,“当时我准备好了手枪,准备在听到最坏的消息时举枪自尽。”
他并不知道,就在此时此刻,岛上的局势实际上已经变得有利于德军了。英国历史学者后来曾这样写道:“简而言之,克里特岛之战的胜负取决于马利姆机场。”而马利姆机场的得失又取决于一个叫做的107的高地。
可是,这个至关重要的高地却“一不小心”被英国守军给弄丢了。
是的,没写错,是“不小心”才丢掉的。
连载299
一根电话线引发的血案
毋庸置疑,马利姆机场南面的107高地是整个英军防御体系的核心。可以想象,在一个平坦机场的边缘,占据着一座107米高的小山峰,将是多么有利的局面呀。
起初,德军并未从空中照片中看出这座小土丘的重要性。因此只派了一个由科赫少校率领的加强连,搭乘滑翔机向高地发起进攻。结果伤亡惨重,突击队被击溃,科赫少校颈部受伤。
作为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兵,当西部集群总指挥曼德尔少将对周遭地形有所了解后,很快就意识到了107高地的重要性。他当即派遣了4个连队对该高地实施正面强攻。另外两个连则分别从西、南两个方向实施迂回。
德军一步一步地向前挪,一米一米地向前冲。最后,当他们终于摸到马利姆南部边缘的时候,曼德尔少将清点人数,发现他的士兵只剩下不足600人,其他1500名伞兵不是阵亡,便是失踪,损失竟高达70%以上。
不得不承认,英军火力实在太强了——还有2辆坦克。前文也曾说过,新西兰守军在马利姆构筑的是“梯田式”防御工事,德军怎么也攻不上去。在进攻中,曼德尔少将自己也身负重伤,于21日不治身亡。
然而,驻守在107高地上的英军守将安德鲁是一个谨小慎微的指挥官。他所辖的军队为1个营(新西兰第22营,拥有4个步兵连)。他把兵力平均分配在机场和107高地四周。而他的营部,就直接设在了107高地的顶部。
在激战中,安德鲁中校突然发现——他的电话线不知被哪个挨千刀的德国兵剪断了!机场守军与高地营部失去了联系。
起初,安德鲁中校曾试图派2名传令兵向下级传达消息。结果,传令兵一去就没有再回来。安德鲁马上又派人向附近的新西兰友军第23营求救,但23营正与德军酣战,无力抽调兵力。最后,马利姆机场总指挥普蒂克准将告诉安德鲁,他没有多余的援军,希望安德鲁“好自为之。”
好自为之就是听天由命。在这种情况下,安德鲁中校的信心发生了动摇。他并不知道,部署在山下的两个连,不仅顶住了德军的进攻,而且还把敌军最高指挥官打成了重伤。
连载299
命运攸关的决定
就这样,安德鲁中校根据自己草率的分析,作出了无法坚守高地的判断。5月20日深夜,在撤退请求获批准后,安德鲁便在夜色掩护下,悄悄地撤离了107高地。虽然守卫机场的两个连一直没有恢复联系,无法传达撤退命令。但安德鲁中校顾不上这些了——还是自个儿保命要紧。
于是乎,正如大家所见。啃了一天都没啃动的硬骨头就这样莫名其妙地被英国人主动放弃了。5月21日凌晨,不甘心失败的德军竭尽全力拼凑起一支力量——两个突击班。向高地发起了进攻。当时,就连德国人自己都承认这是一次“自杀性进攻”。因为他们明白,不进攻是死,进攻也是死。为了荣誉起见,他们决定死拼到底。”
因此,在一名叫做海因里希·诺依曼军医的带领下,两个班的德军,猫着腰,小心翼翼地接近了107高地。但是,英军阵地一片死寂,以至于让伞兵们怀疑这是不是敌人的埋伏圈。
最后,当伞兵们爬到峰顶,他们才发现摆在面前的竟是空空如也的战壕。简直不敢相信——高地上竟空无一人!就这样,德军不费吹灰之力拿下了至关重要的107高地。天亮后,德军居高临下,一举歼灭了机场上的两个新西兰连。
如果说在之前,德军是为生存而战。而现在,他们就是为胜利而战了。5月21日清晨,西部集群利用一台信号微弱的发报机向雅典发报:
“西部集群,占领马利姆机场,速派援军。”
起初,斯图登特将军还不相信。由于有前车之鉴,他把一名参谋,名叫克莱伊的上尉,召唤到跟前告诉他:“迅速驾驶一架JU52(容克大妈)到马利姆,与当地指挥官取得联系,询问具体情况。起飞离地后立即向我报告!”
21日清晨8时,克莱伊上尉亲自驾驶一架JU52,从海上低空降入马利姆机场,随即斜飞下降,以大角度方式迫降在跑道上。由于机场四周仍在英军射程之内,地面上轻型武器的射击声顿时四起,该机频频中弹,但克莱伊上尉仍然平安地完成了迫降,在伞兵们惊讶的目光中,只见克莱伊上尉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奔过跑道,不顾一切地跃进了一个散兵坑,在与一位满身污垢的伞兵军官简短交谈后,克莱伊上尉随即又奔回那架尚未停稳的运输机,起飞升空,在枪林弹雨中扬长而去。
克莱伊上尉回去后报告说,“马利姆机场设备简陋,尚未竣工”。但他同时认为,“尽管机场条件恶劣,但至少可以试上一试。”更何况,这也是德军取胜的唯一希望了。
斯图登特将军认同他的看法。他的幕僚人员立即跑到电话机旁,对伯罗奔尼撒半岛上6个野战机场发出了通知,令所有的运输机起飞,赶往马利姆机场。
从这一刻起,德机又是伞降,又是空降。川流不息地自北方飞来。下午4时,第5山地师下辖一个团的部队乘飞机抵达,旋即投入了战斗。尽管英军对机场进行了不间断的火力压制,但德国人全然不顾,执着的将飞机在如同月球表面的跑道上强行着陆。每一架飞机都经历了炮火的洗礼。后来,林格尔中将回忆起到达马利姆机场第一眼的印象是“简直就是飞机的坟场,“容克JU52的残骸在跑道两边堆积如山,光在马利姆机场坠毁的JU52就超过了80架。也就是平均3架落地的运输机就有1架被击毁。多亏了一辆缴获来的英军卡车,不停地将运输机残骸推到机场两边才有办法维持机场的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