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291
严峻的考验——地中海舰队之殇
上文曾说过,除了对克里特岛实施空中突击外,OKW还组织了海军的行动。
一开始,OKH对这个登陆计划持怀疑态度——认为是多次一举。当第5山地师师长林格尔中将听说要派他的部队搭船去克里特岛时,直呼出这个主意的人不是疯了就是傻了。而他的士兵也纷纷表示,宁愿搭飞机,也不愿坐船去克里特岛。
可是,这个命令是来自于希特勒本人。因此,林格尔中将所能做的只是确保每一位士兵都分配到救生衣。
然而现在情况却不同了。由于伞兵作战的彻底失败,坐飞机去显然是不可能了。原计划第二天进行的海运登陆就显得十分重要。至20日午夜,德国伞兵不仅没能拿下一座机场,反倒被英军打得落花流水——中央集群基本被打散;西部集群退守马利姆机场一隅,被英军重炮压得抬不起头来。这样,如果能把野战炮和坦克运到岛上(因为这些武器不能空运)战局或许才有转机。
反观英军高层,由于克里特岛上的巨大胜利,丘吉尔坚信,弗赖伯格将军完全可以消灭岛上的德国伞兵,若是再阻绝德国的海路增援,则克里特岛之役的胜利必然属于英国!总而言之,英国人所拟定的战略计划可以用四个字概括——关门打狗。
当然了,“关门打狗”需要的是技巧。首先,狗必须要放进来。其次,这个“门”必须得关上。如何关上? 嗯,没错,是海军。
对于地中海舰队所肩负的重任,坎宁安上将心知肚明。事实上,无须丘吉尔指派任务,坎宁安上将已然将他所拟定的战略计划分配得井井有条。为了阻绝敌人从海上对克里特岛的增援,坎宁安上将把他的兵力分成四个战斗群,除了部分舰船在亚历山大港加油补给外,4支战斗群的兵力组成如下:
A战斗群,由罗林少将指挥,率2艘战列舰和5艘驱逐舰在克里特岛与意大利海域之间巡逻,以防止意大利本土舰队驰援克里特岛。
另外的B、C、D战斗群,由2艘战列舰,5艘巡洋舰和12艘驱逐舰组成,他们奉命在克里特岛附近海域巡弋,拦截德军登陆船队。无论如何,坎宁安已经把他的老底全都掏出来了,以至于连阻绝隆美尔非洲军团补给任务都顾不上了。19艘各式战舰挤在这片狭小的海域,等待着德军船队的大驾光临。
连载292
“蚊子船队”
德军第一批海运船队有25艘。当然,不是战斗舰,而是从比雷埃夫斯港搜刮来的希腊帆船。船上载有第5山地师下辖一个团(2331人)和部分意大利海军陆战队员。
其实,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船上还载有一个混编装甲营的“大杀器”——坦克。
从资料上看,德国人并非不知道此次行动所包含的风险,地中海舰队频繁的调动没有逃过他们的眼睛。早在5月19日,德军侦察机就已经侦察到了英国舰队的动向。第八航空军军长冯·里希特霍芬将军在日记中写道:“清晨五点以来,相继收到报告,发现克里特北部和西部海域有英国巡洋舰和驱逐舰。”
令人欣慰的是,地中海舰队仅有的一艘航空母舰——“可畏号”不见踪影。德国人放心了,没有航空母舰,就意味着制空权永远在自己手上。
“可畏号”确实不在。此时此刻,它正静静地停泊在亚历山大港加油。由于希腊惨败的缘故,“可畏号”的甲板上只剩4架战斗机可用。换句话说,这艘航空母舰是“无害”的,哪怕它加入了克里特岛战役也是于事无补,起不了太大作用。
一个有制空权,一个有制海权。双方跃跃欲试,准备一较高下。用贡德拉赫博士的话说,“这直接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第一次‘海空之战’。”很明显,英国人在空中处于劣势,他们寄希望于强大的海军来弥补这个不足。英国高层坚信,德国人一旦发现仅凭空降部队无法取胜,便一定会派出大量德军从海上登陆。更何况,希特勒亲自下达增加海运的讯息已被英国人截获。
在当时,德国人难免会想,仅靠空军的掩护实在有点儿不靠谱。他们毫不犹豫地找来了意大利小伙伴,期望能在这个问题上拉兄弟一把。
与往常一样,意大利人是靠不住的。他们宁肯把本土舰队停在港口闲着,也不肯迈出一步。德国人曾试图说服意大利本土舰队出海,不用作战,把地中海舰队引开总可以吧。但罗马当局直率地拒绝了这个建议。 哥看世界杯,没空。
最后,德国人磨破了嘴皮子,总算争取到两艘意大利战舰相助。意大利海军中校布拉加丁在《意大利海军史》中强调了意大利人的“慷慨”,并声称参战的意大利战舰为“两艘驱逐舰”。但事实上,这是两艘“上将”级鱼雷艇,总重量仅为679吨,并且又老又旧,残破不堪。
5月21日凌晨,在意大利“狼”号鱼雷艇的护送下,这只被德国人戏谑为“蚊子船队”的帆船队伍,以每小时6节的航速向250公里以外克里特岛驶去。
连载293
海上的较量
一开始的航程是十分顺利的,21日上午10时,德国船队已经距克里特岛不到40公里了。然而,一则误判地中海舰队出现的情报使得整个船队被紧急召回。这样一来,原本在下午就可以抵达的船队,在晚上10时还距克里特岛有24公里。
在人们印象中,夜晚总是能给军事行动提供某种“掩护”。但事实不是这样,在白天,德国空军可以全程提供掩护。但晚上不行,由于没有夜视器,盘旋了一整天的“斯图卡”鱼雷攻击机被迫折返。
5月21日晚上11时30分,克里特岛银白色的山峦在月光照射下已经清晰可辨。“蚊子船队”的水手们加大力度,兴奋地向前驶去。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英国D战斗群的3艘巡洋舰(“狄多号”、“猎户号”和“阿贾克斯号”)及5艘驱逐舰出现了——事实上,D战斗群指挥官葛列尼少将早就追踪到了这群“偷渡客”,只是碍于德国空军的威胁一直没有现身而已。
如今到了晚上,英国人变牛逼了。眼见德军只有一些微不足道的帆船,8艘英国战舰肆无忌惮地拉开探照灯,就像老鹰捕食小鸡那样,从四方八面围了上来。
在帆船队伍中,“狼号”鱼雷艇实在太不起眼了。葛列尼少将没把这艘意大利小船放在眼里。尽管实力悬殊,但“狼号”做出了惊人之举——开足马力,全速冲向敌舰。一场实力悬殊的恶战开始了。
由于葛列尼少将的狂妄,8艘英舰分别占据着4个方向,距离很近。在混战中,英舰互相射击不断造成误伤,更令他们蛋疼不已的是——战舰靠得实在是太近了——以至于不敢发射鱼雷。
“狼号”充分地利用了这种优势,不断地左冲右撞,在英舰空隙之间来回穿梭。在弹雨下,“狼号”舰长米姆贝利中校指挥该舰成功穿越了英舰“阿贾克斯号”和“猎户座号”之间的空隙,并从其舰尾仅仅只几米处溜过。紧接着,“狼号”又死死地咬住葛列尼少将旗舰“狄多号”,并在700米距离上发射了两枚鱼雷和多发100毫米火炮。
米姆贝利中校杀红了眼,他与8艘敌舰鏖战至凌晨2点(足足两个半小时)。在长时间的交战中,“狼”号被英舰重炮击穿,舰身起火—— 一共中了18发152毫米火炮,但米姆贝利中校仍然死战不退,铁了心与英国人玩命。
更为神奇的是,在如此混乱情况下,“狼号”仍不忘记掩护德国船队疏散。它把烟幕弹喷得满场都是,在浓烟掩护下,惊魂未定的“蚊子船队”一口气逃到500公里以外的伯罗奔尼撒半岛方才收脚。尽管事后英舰“阿贾克斯”号宣称已将意舰“狼号”击沉,但事实上,“狼号”不仅无碍,还于稍后参加了救援落水者的行列。
后来,丘吉尔在他的二战回忆录中这样写道:葛列尼少将全歼了德国船队,并估计,“当夜溺毙的德军达四千人。”这个数据曾被人多次引用,包括尼米兹海军上将所著《大海战》和《西洋战争史》都引用了丘吉尔的说法。但事实上,正是意大利“狼号”的英勇奋战,使得大部分船只成功逃逸,德军真正溺毙人数是314人,而不是4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