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连载288

“中央集群的战斗”

与西部集群相比,中央集群所面临的形式更复杂、更艰巨。从兵力上看,中央集群要略弱于前者。但他们同时肩负着两项重任——夺取雷西姆农机场以及克里特岛行政中心干尼亚。

为此,第7空降师师长威廉·吉斯曼中将决定亲赴前线,坐镇指挥。

但不幸得很,吉斯曼中将在飞行途中就遭了难。据德国人事后解释说,“吉斯曼中将所乘坐的DS—230式滑翔机被一架“亨克尔—111”追尾,强大的空气压强致使整架滑翔机在空中解体,吉斯曼和师部成员全部丧生。

就这样,中央集群从一开始就没了指挥官。

其实,这只是悲剧的开始。德国人满以为自己的情报机关已精确地获悉该区域内的布防情况——完全没有敌人,只有一些防空炮而已。

但事实上,英军在该区域部署有21000名士兵,甚至还有两辆坦克。因此从一开始,中央集群就吃了大苦头。譬如,伞兵第3营正好降落在新西兰第4旅的防区内,几乎被全歼;第2营在空中被打死了250人,另外350人被降在怪石嶙峋的山崖上,致使许多人摔断骨骼。那些没有受伤的士兵只好留下来照顾伤员,以致无法投入作战。

最可笑的是3营第10连,他们被投进了一处英军野战医院的帐篷堆中,德军击毙守卫和医院负责人,成功夺取医院。还抓获了500名英军伤员。

于是,10连带着这500名“人肉盾牌”,前往雷西姆农与主力会合。可他们哪里知道,岛上处处都是陷阱。10连在转移过程中遭到新西兰军队伏击,连长纳格勒中尉战死,10连被全歼。

就这样,空投下来的2000名伞兵中,在预定地点集合的,只有不到1000人,比预期的少了一半多。由于师长吉斯曼中将下落不明,中央集群改由团长施图姆上校统一指挥。

虽然只有这点儿微不足道的兵力,但施图姆上校秉承了德国人一贯的死脑筋,仍然按计划向雷西姆农机场发起进攻。然而,英军是德军的数十倍,施图姆上校的攻势简直毫无威胁可言。多亏英军指挥官瓦齐准将胆小甚微,未能组织反击。否则,中央集群非被全歼不可。

施图姆上校毕竟不傻,他还不想”自杀”。眼见雷西姆农机场无法攻下,施图姆上校只好就地构筑工事,转入防御,等待下一波援军的到来。

连载289

跳火坑

现在局势很明显了,无论西部还是中央集群,皆无法攻占机场。做一个直观的比较吧——英军在马利姆共有11859名士兵,是西部集群的10倍;驻雷西姆农和干尼亚共有21522人,是中央集群的25倍。这种情况下还想进攻,不是异想天开么?

此时,由于信号中断,远在雅典指挥所的斯图登特将军并未意识到他的第一波攻势已遭惨败。正如德国卡尔·贡德拉赫博士在他书写的《克里特岛战役》中所陈述的那样:“鉴于参加空投的493架运输机只损失了7架,仅占总数的1.4%。”因此,斯图登特将军相当乐观。再加上据返航的飞行员报告说,“一路上未遭英国战斗机拦截”,岛上的防空火力“似乎也不多……”所有因素加在一起,给人的印象仿佛是“第一波攻势已经成功了。”

当时,驻雅典的空降军司令部丝毫没有得到伞降部队的消息,一切只能靠猜。空军参谋长颜雄尼克将军更是欣慰地向众人表示,“顺利的进攻表示战事将很快结束,第8航空大队也可以按计划及时调往东线参加苏联战役了……”

这样,为了让第5山地师顺利地空运至克里特岛,斯图登特将军当天中午即派遣2架“容克大妈”飞往马利姆机场,执行机场调度工作。

至中午时分,这2架飞机抵达马利姆机场,飞行员看见机场附近有德军旗帜,便放下心来,开始机降,不料迎接他们的是来自四方八面的步枪与机枪子丨弹丨,枪弹“乒乒乓乓”地击碎了飞机的机窗玻璃。飞行员只好赶紧加足油门飞走。自此,斯图登特将军才明白过来,马利姆机场还在敌人手中。

也就是这个时候,斯图登特将军收到了一连串的坏消息——第7空降师师长吉斯曼中将坠机身亡;西部集群指挥官曼德尔少将身负重伤,昏迷不醒。紧接着,斯图登特又收到了干尼亚地区空降部队的报告,电文报告说,“向干尼亚发动的进攻因损失惨重而受阻,中央集群被迫停止了进攻,就地驻防。现在,德军指挥高层终于搞明白了,原来战况极不乐观,所规定的战略目标一个都没完成!

然而,接下来的描述就很有意思了。许多书中为了凸显斯图登特将军英勇善战的特点,描述他是如何临危不惧,如何如何地从容不迫地派出了第二波伞兵进行增援,最后得以扭转局面,反败为胜的故事……

事实真是这样吗?NO! 事实是,斯图登特将军此时已是六神无主。克里特岛上的敌人居然比情报多出整整十倍!这是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这可不像陆战,打不赢至少还能跑路,克里特四面临海,能往哪跑?就如同古希腊神话里的克里特岛迷宫——想要走出去是不可能滴,除非像神话英雄泰修斯那样,进入迷宫深处杀死牛怪,方能成功。

考虑再三,斯图登特将军做出了决断:“原计划不变,下午进行的第二波空降必须按时进行!”——这等于是把伞兵继续往火坑里推。但斯图登特将军同时明白,他不得不这样做。作为德国空降兵的创始人,天底下还有比这更痛苦的事吗?

连载290

这才是克里特

眼下,让人心烦意乱的事故频繁发生。这次事故直接导致了第二波空降的彻底失败—— 由于准备不足,简陋的雅典机场大大影响了飞机起飞的准备工作。

放眼望去,一切都是乱糟糟的。跑道上,尘土漫天,因受伤而坠毁的飞机残骸跌得满地都是;加油加弹慢得令人难以置信。甚至,准备登机的士兵居然找错了机场……原定中午1时起飞的第2波空降迟迟不能发动.

尽管第二波空降无法按时发动,但第8航空队的轰炸机可准时了。下午3时,第8航空军全体出动,猛烈轰炸克里特岛,然后返航——回家吃饭去也。

因此,当姗姗来迟的运输机编队于下午4时50分飞临克里特岛上空时,竟没有一架战斗机护航;也没有一架轰炸机前来压制地面火力。这样,低空慢速的容克大妈成了新西兰军队的活靶子。瞬间就有7架被击落,还有2架为了躲避火炮而撞在了一起。

在混乱中,机组人员也顾不上许多了 ——伞兵们没到预定地点便开始纷纷跳伞。有一个营的大部分伞兵被投入海中,甚至有些伞兵还未打开伞包便落到了地上。一名澳大利亚士兵后来追述说,“3名伞兵从运输机上跳出后伞未打开便笔直落下,如同重物一样砸在地上发出巨响;还有大约10名伞兵坠入竹林中被活活扎死”。然而,最令人不可思议的场面是,有些伞兵的降落伞被坠机尾翼拖着,一同坠入了大海。

被斯图登特将军寄予厚望的东部集群更是伤亡惨重。按计划,他们降落的地点为克里特岛最东边的伊腊克林机场。

需要强调的是,克里特岛上3个机场设备简陋,恰恰这个伊腊克林机场是条件最好的一个 ——可以起降战斗机和大型运输机。

换句话说,英军早就在这里布有重兵。其中包括英第14步兵旅下辖3个正规步兵营,一个澳大利步兵营,3个希腊步兵营以及8辆坦克。总兵力,8024人——是德国情报部门所估计的20倍(德国情报部门最开始预计那只有不到500人)

不用说,这又是一场悲剧。实施空降的东部集群总共才3个营,1800人。这再一次形成以少打多的局面,斯图登特将军后来承认,“第二波对伊腊克林的攻击从一开始就失败了。”事实上,这完全是德国情报机构的错误所致。

令伞兵们更加绝望的是,东部集群不仅要面对“看得见的敌人”,还要面对那些岛上的居民。

作为岛上最密集的居民聚集地,伊腊克林附近的居民斗志旺盛,近几狂热。他们纷纷拾起德军空投下来的武器箱,与侵略者展开血战。

其中一个最著名的例子—— 一位年老的克里特岛人用手杖将一名还来不及将自己从降落伞松开的德国伞兵打死;在一个叫坎达诺小村庄,武装平民伏击了一支由16名工兵组成的侦查队,打死其中14人,并用斧头将其分尸肢解。等到德军最终于半个月后攻占该村时,地上仍残有大量士兵遗骸。随后,德军在戈林的授意下屠杀了坎达诺村所有的禽畜与居民。在报复行动中,大约有180名居民丧生——包括小孩妇女皆在屠杀之列。事后,德国人还在墙上“义正言辞”地涂写道,“为了替遭到妇女、小孩、神父所屠杀的大德意志帝国伞兵复仇”……“坎达诺村被烧毁”,“永不重建”等字眼。

这就是战争啊,残酷的战争。

至20日晚上时分,斯图登特将军再一次收到消息——“经过一天激战,‘水星行动’未获得任何突破性进展。马利姆、雷西姆农、伊腊克林机场仍在敌军手中。”而由他一手创建起来的德国伞兵部队几乎全军覆没。

克里特岛,德军空降部队名副其实的坟场。

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小说在线阅读_第14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万国咸宁天下平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第14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