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275
|
和平谈判
尽管希特勒越来越不喜欢赫斯,但对其人格而言,是敬重的。也只有他,才能把党内一切事物打理得井井有条,一丝不懈。可是随着战争的爆发,赫斯发觉自己再也不受元首重视了。党的指示现在算什么?简直不值一提。在战争期间,希特勒往往几个月不理政事,一心扑在军事方面。这使得戈林、里宾特洛甫、以及陆军统帅部的势力日渐扩大。赫斯既失望,又无奈。
另一方面,赫斯又是一个极有主见之人。正如英国右翼历史学家戴维·欧文所言,“赫斯是一个不知害羞的亲英份子。”(这与他从小在埃及长大受过英式教育有关)。
毫无疑问,赫斯钦佩英国,并希望与之修好。他把《我的奋斗》当作金科玉律,认为苏联才是德国的敌人。然而事与愿违,眼下德国正与英国血战,这并非纳粹本来的愿望,而是里宾特洛甫等人错误的外交政策把德国引入了歧途。赫斯曾私下对他的财政部长说过,在这场战争中,得利的不是德国,也不是英国,而是布尔什维克苏联。
(由此可见,赫斯还是有一定政治嗅觉的)。
如何才能与英国实现和平呢?赫斯一开始就犯迷糊了。起初,他计划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与英国的汉密尔顿公爵进行秘密会晤——汉密尔顿公爵是英德社团的成员,据说,他对实现英德和平持同情态度。更为关键的是,这位大人物经常与英王乔治六世共进午餐,并能和他说知心话。这显然是可以直接亲近英王的一个渠道。赫斯认为,乔治六世已经被“战争贩子”丘吉尔蒙蔽了,一旦汉密尔顿公爵把德国的真实意图传达给英王,两国便可以实现和平。
一想起自己肩负起的历史使命,赫斯便很兴奋,他毫不犹豫地把这项计划告诉了希特勒——很明显,同英国秘密谈判希特勒是知情人。
据一份近期才得以公开的档案显示,赫斯所构思的英、德和平谈判一开始便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着实出人意料)。在日内瓦,英国全权代表会见了德国的豪斯霍弗尔教授(地缘政治学创始人,时任德国科学院院长)他是由赫斯派去同英国人进行先期融洽的。
在这次谈判会上,英国人提出的条件非常耐人寻味。他们声称,可以同德国实现和平,条件是德国必须断绝与苏联的外交关系,取消1939年同苏联缔结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太棒了!正中下怀!要知道,希特勒早就想这样干了。赫斯与希特勒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一条件。
可纳闷的是,线索到这里也就断了——德国方面眼巴巴地盼着英国再派人来,以便结束这次谈判。但经此之后,英国方面再无任何消息,赫斯也曾多次给汉密尔顿公爵致信,但同样也是石沉大海。
连载276
异想天开
这就好比谈恋爱,男方好不容易把心仪的女子追到手,结果呢,女方不再出来幽会,并且杳无音讯。
事实上,就事后公布的档案来看,英国政府并不是诚心实意地想要和谈,而是借此机会,试探德国。
可是,德国人却当了真,掏心窝的话全都讲给人家听。翻一翻其闷无比的《丘吉尔回忆录》就会明白,温斯顿其实比谁都清楚德国的战略早已转向东方。他也知道,德国乞求和平的愿望是诚恳的——他们不想两线作战。譬如什么希特勒妄图称霸世界,一统江湖云云,那是讲给罗斯福跟老百姓听的,当不得真。
再看看德国这边,赫斯早就等得不耐烦啦——他搞不懂英国人到底想要什么。他对副官平奇说,“他打算亲自前往英国,以结束这次谈判。”
有趣的是,当29年之后,同在施潘道监狱服刑的施佩尔曾这样问赫斯,“你当时是怎样做出这个的决定呢?”
赫斯表情认真,非常严肃地告诉他(据施佩尔说),“那个决定是他在睡梦中由一种超自然神力所启迪的……”有一位占星术士为他算命时说过,“他是注定会带来和平的。”他以前的导师、地缘政治学创始人豪斯霍弗尔还说,自己曾梦见赫斯三次驾驶一架飞机,不知飞往何处……这些超自然神论,施佩尔听得瞠目结舌,如坠梦端。紧接着,赫斯才恢复了正常,他说,“其实我不想为难元首,既然我们保证英国维持其世界帝国;反过来英国也应该保证我们在欧洲自由行事……”
赫斯相信,这是一项公平买卖。另外,英国国内一定存在着大批反战人士,只要亲自跑一趟,并与保守党的汉密尔顿公爵接上头,然后再由他引见乔治国王……到那时,丘吉尔临时内阁将被推翻,张伯伦所遗留下来的保守党骨干将重新掌权。
毫无疑问,赫斯想象力超群,构思的计划也很奇特,那就是由他亲自驾驶一架飞机驶往汉密尔顿公爵庄园,以跳伞着陆——他是一个飞行专家,曾荣获围绕德国最高峰飞行比赛的冠军。想必驾机飞往千里之外的苏格兰也非难事。沉湎于超自然神力的赫斯相信,只有采取这种富有独创性的策略,元首关于英德和平的梦想才能实现。失败了,这也不会连累希特勒;成功了,他便把功劳归于元首。应该承认,这个想法的出发点是很好的,尽管活着抵达苏格兰的机会微乎其微。但得大于失,值得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