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269
“总退却”
当希腊第一集团军投降的消息传到雅典时,发生了两件大事。首先,希腊首相科里齐斯先生去世了——他向国王汇报了战败的消息后,回到寓所,举枪自裁。
其次,丘吉尔很气愤。第一集团军突然投降岂不是把英军逼上绝境?自此,他不再抱有幻想,同意放弃希腊战场。丘吉尔后来写道:“我们应当退守克里特岛,并在那里站稳脚跟……”
直到这个时候,英国人还恬不知耻地盼着盟友替他们当炮灰。4月21日,中东总司令韦维尔将军觐见希腊国王。也不兜圈子,他直截了当地问道:希腊军队近况如何了?还有多少士兵?最重要的是,能否在温泉关以南建立一条新防线以掩护英军撤退?
乔治二世表现得很淡定。他回答说:“不可能啦,已经来不及调遣任何军队了。”
韦维尔顺坡下驴,他马上接口说:“既然如此,那我只好以救出英国远征军为最高行动准则。”
乔治二世表示同意——其实他早有此意。在谈话中他还表示,“使英军陷于这样的绝境,他深以为憾……”
随后,他俩又探讨了关于希腊政府迁往克里特岛的方案。韦维尔叮嘱国王,务需绝对保守秘密,并需采取一切措施,使英军得以成功登船。譬如,希腊政府应当尽量维持雅典城内秩序;残余希军应当坚守不动;国王和政府迁往克里特岛的时间应当尽量延后,等等等等。因为国王越晚离开本土,他便越有留名青史的机会。
据记载,韦维尔说得口沫横飞,乔治二世答应得也很痛快,他头如捣蒜,表示将“竭力协助英军”。双方在友好的气氛下结束了会谈,韦维尔满意地走了。
但韦维尔将军万万没有料到的是,这一切都是空话,是皇帝大人忽悠他的。在留名青史和保住性命之间,乔治二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4月23日,在帕帕戈斯将军护卫下,国王逃往克里特岛。24日,希腊政府停止了本土抵抗。
这一次,英国人总算尝到了被盟友忽悠的滋味——真不是滋味。眼下,6万多英军将士正在全线溃逃,一个劲儿地朝温泉关隘口飞奔。为了延缓追击,英军炸毁了每一座他们所经过的桥梁,甚至火车隧道,总算避免了被全歼的厄运,逃进了温泉关。随后,英军关闭隘口,并留下2个团坚守阵地(澳大利亚第19团和新西兰第6团)。他们的任务是,“尽量长时间地守住隘口,以掩护其他单位安全登船。”换句话说,这两个团是负责殿后的部队。指挥此战役的英国军官后来回忆说:“我对撤退不抱任何希望,我甚至开始幻想,在坚守了两个星期之后,被数倍于我的敌军击败……”
丘吉尔也是这样想的,他乐观地认为:“我们起码可以在温泉关坚守2—3个星期”。
2—3个星期?做梦吧。德国人一天都不给他。4月24日上午,德军开始仰攻温泉关,战斗进行得十分激烈,在付出15辆坦克的损失后,德军攻克此关口,前后只用了不到一天时间。
4月26日,德军空降兵又开始在科林斯湾实施空降作战,并迅速攻下了横跨科林思运河的一座重要桥梁。但他们毕竟来晚了一步——英军主力早就溜了,伞兵们只抓到了900名英军和1450名希军。这个微不足道的战果让空降兵总司令施图登特将军大为火光。因为他一开始是反对此次空降作战的,原因是,为了即将展开的克里特岛空降,德国伞兵应当绝对保密,并造成还在西欧驻防的假象,但戈林好大喜功,总担心功劳全被陆军抢去了。
连载270
“小小敦刻尔克”
上文曾提到,希腊有两个重要港口,它们分别是第一大港——比雷埃夫斯,以及第二大港——萨洛尼卡。早在4月6日那场大爆炸中,比雷埃夫斯便已遭到彻底毁坏。萨洛尼卡也于4月9日被德军攻克。因此,当温泉关沦陷后,英军只好继续撤退,往雅典方向转移。因为那里还残有一些小渔港,威尔逊将军设想,远征军可由这些港口分散登船。
起初,英军把萨罗尼科斯湾(雅典以西峡湾)的小渔船停泊场作为上船地点,并留下部队在底比斯建立一条临时防线,延缓敌军追击。
可是,当科林斯运河被伞兵封锁后,上船地点又只好改为伯罗奔尼撒半岛——那里有大量开阔的海滩。根据指示,绝大部分撤退人员应当在克里特岛登陆,以便加快撤退速度。由于英国当局把拯救士兵置于首位,所以除步枪、机枪之外,其他所有武器与装备都丢弃了。一场“袖珍版”的敦刻尔克行动再度上演。为了保障撤军,地中海分舰队倾巢出动:7艘巡洋舰、20艘驱逐舰、21艘运输舰,还有许多各式的舰艇。坎宁安海军上将把整个老本都压进去了。
丘吉尔事后承认,随着温泉关迅速沦陷,英军几乎无险可守。在他看来,从希腊有组织地撤退五万余人,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丘吉尔后来写道:“在敦刻尔克战役中,我们总的来说,是拥有制空权的。但在希腊,却是德国人完全地、绝对地控制着天空……”
我在这里引用一下尼米兹海军上将的说法,他写道:“为了避免遭受敌机空袭,负责撤退的舰船只能利用夜间撤运人员,而且必须于凌晨3时前离开。”换句话说,军队只能利用夜间短短的几个小时登船。而在白天,军队只能躲在海滩周围的灌木丛中,避免被敌机发现。舰船也只能停在敌机航程以外的克里特岛海域。
很奇怪,德国人的攻势总是那样凌厉,走位也很风骚。但消灭包围圈中走投无路的敌人却总是力不从心。由于各部队忙着抢功,并把攻克雅典放在首位。因此大部分英军都安全地溜掉了。一直到4月27日,也就是雅典沦陷的那一天,德国人方才如梦初醒——原来英国人一直都在他们鼻子底下实施救援!
希特勒指示陆军,无论如何也不能再让英军溜掉了。可是,德军主力都在雅典(部分军官已经开始在巴特农神庙游山玩水了)因此,阻止英军撤退的重任再度落在空军肩上—— 一切都是敦刻尔克的重演,英军在敌机最猛烈的攻击下装载上船。在纳夫普利翁地域,英军人员遭到了惨重伤亡,许多船只被击沉。一艘名为“斯拉马特”号的运输舰为了抢救人员而停泊太久,未能在天亮前离开。拂晓时分,它被俯冲轰炸机击中,约800名士兵落水。令丘吉尔痛心不已的是,有两艘驱逐舰(“金刚石号”和“鴢号”)眼见同胞落水,于心不忍,折回抢救。但德国轰炸机第二波的袭击接踵而来,两艘驱逐舰也被击沉,三艘船上的生还者不过50人。丘吉尔后来感慨道:“这是英勇但同样也是是愚蠢的行为。”
在付出惨重损失后,救援工作陷入了停顿。无奈之下,英国远征军只好继续转移,奔逃至伯罗奔尼撒半岛最底部的卡拉迈地域上船。谢天谢地,多亏意大利海军不敢出门,英军撤退未受阻碍。当时,卡拉迈海滩上还有8000名士兵和大约1400名南斯拉夫难民(还有一些意大利战俘)。撤退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德军各先遣支队突然赶到,卡拉迈小渔港也被攻占。由于德国人搞不清英军底细,又慑于英军舰炮威力,因此不敢冲到海滩上来,只敢躲在镇中胡乱开炮。
与此同时,英国军舰眼见小镇四处起火,以为德军已经取胜,所以再也不敢实施救援,折头返航。虽然英国远征军奋起反击,并一度把德军逐出卡拉迈镇,但当他们回头看时,海面上却早已空空如也,残存的7000名英军将士只好放下武器,向德军投降。
偶,耶!意大利战俘咸鱼翻生啦—— 一下子变成了胜利者。剩下的时间,意大利军队跟在德国装甲兵后面耀武扬威地杀到——他们的海军也及时赶来打酱油。在坐地分赃和占领岛屿的工作上,意大利海军是相当活跃的。不消说,他们还要忙于占领南斯拉夫和希腊海军基地,这些港口原封不动地落入了意军之手。
紧接着,意军又把爱奥尼亚海及爱琴海各岛屿全部收入囊中。速度之快,简直让人折服。
看图说话,俗话说无图无真相。英军首先是在雅典附近海域登船。可是大家注意看科林斯运河(红色标记)被伞兵封锁之后,英军只好撤退至伯罗奔尼撒半岛,最开始是在纳夫普利翁,随后又奔逃至卡拉迈,被撵的到处跑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