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12集团军是今后进攻希腊的主力,因此,陆军统帅部决定把攻克南斯拉夫首都的“重任”交给魏克斯上将的第二集团军去完成。他们预料,敌军余部肯定会在首都进行一次鱼死网破的顽抗,说不定还有令人头痛的巷战呢。
今天看起来,这个判断就有点可笑了——4月12日夜晚,德第二集团军在航空兵掩护之下,乘冲锋艇强渡多瑙河,呐喊着冲进了贝尔格莱德……到这个时候,他们才发现,这座城市早就降了。
尽管丢了首都,但塞尔维亚人的顽固是出了名的。君不见,58年之后,北约那么牛叉的空军对南联盟轰炸了足足78天,还赔上了我们一个大使馆,这些家伙都不肯屈服。
现在的情况也是如此。因为南斯拉夫统帅部又打起了在南部山区打游击战的主意,那里山峦起伏,人烟稀少,非常适合开展大规模游击战。德国人预料,一旦塞尔维亚人在山区进行顽抗,战斗可能会持续几个月以上。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德国陆军统帅部在贝尔格莱德战役结束之后,果断地采取措施,他们把第2集团军分割为2个追击集群,继续对南斯拉夫溃军施加压力,使他们不可能建立起新的战线或组织起有秩序地撤退。
德军前进的速度永远是那样惊人,追击开始不久,有些部队就跑到了溃逃的南军前头。(由此看来,两条腿无论如何都跑不过有轮子的)。4月13日傍晚,德军一个装甲师已逼近南斯拉夫境内最后一座大城——萨拉热窝。
就在这个时候,德国人突然接到了一份情报,上面报告说,“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打起来啦!”绝不是小打小闹,而是数万人的种族大混战!
第二天,德军又接到报告说,这两个种族之间的战斗已扩大至整个萨拉热窝方圆80公里的地方……
接到这些消息,德国人完全囧晕了——原计划空袭希腊的第4航空队不得不掉转机头,去支援自己的克罗地亚盟友。第二集团军也放弃了直取萨拉热窝的计划,转身向塞尔维亚阵地杀去。战斗就这样一直持续到了4月15日。当两个德国装甲师分别从左右两翼同时杀入萨拉热窝时,南斯拉夫最后一个还算完整的集团军——第2集团军,方才停止抵抗。
连载260
亡国
这个时候,躲在森山老林里的南斯拉夫新任首相米尔科维奇将军知道自己再也混不下去了,凭他的“光荣历史”,一旦被德国人抓住,被绞死,那都算是轻的。4月14日,他向国王提出辞职,之后,只身逃亡国外,把一幅烂摊子丢给了继任者。
与此同时,同样躲在森山老林中的年轻国王彼得二世,也在考虑亡命国外的问题。由于南斯拉夫—希腊边境已被德军切断,丘吉尔不得不派出一艘潜艇到黑山附近海域去接应国王以及他的随从。
事已至此,顽强的南斯拉夫民族终于屈服。新任政府首脑名叫卡拉法托维奇将军—— 一位与政变毫不挂钩的将军。这样,与德国和平谈判的大门敞开了,希特勒接受了南斯拉夫的投降。当德国人给一名参加谈判的南斯拉夫将军提供飞机时,这位将军几乎吓得尿了裤子。怀着对德国人的不信任,和从未坐过飞机的恐惧,这位大军官几近语无伦次道:“我...我...不过是一个老头,从未坐过飞机。但是,为了我的祖国,我愿意坐!”——接着,他就在投降书上签字了。
停战日确定在4月17日。在漂亮的保罗王宫,所有南军将领们都聚集在国王大厅里,他们依次向德国人上缴佩剑,为了加深这份凝重之感,想象力特别丰富的德国人特意不开灯,而是点蜡烛,在无数闪烁不定的烛光照耀之下,一脸儒雅的魏克斯上将大步走上王座,似乎为了特意羞辱他们一番,魏克斯上将站在王座跟前,大声朗读了一遍停战条约……
一切都结束啦,4月17日3时25分,南斯拉夫在该条约上签字,宣布南斯拉夫武装力量无条件投降。于是,南军1500名高级军官和344000名士兵成了俘虏。
接下来,上演的就是轴心国集团坐地分赃的好戏了。首先,轴心国集团承认了一个独立的克罗地亚王国,由一名据说是恐怖分子的克罗地亚人米兰·内迪奇,建立一个克罗地亚国民政府,并由他本人担任总理。
而剩下的南斯拉夫土地,则被德、意、匈、保4国瓜分。德国割去了南斯拉夫北部7万平方公里最富庶的土地,意大利割去了西面沿海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匈牙利则得到了他们垂涎已久的巴纳特地区,保加利亚则满心欢喜地吞下了马其顿。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宣告灭亡。
就这样,在短短10天之内,德军以死亡151人的微小代价,既把这个巴尔干小国击得粉身碎骨。给人的感觉是,德国装甲部队有一年没打战了,这次出来拉练拉练,活动一下筋骨。就连德国人也承认,“征服南斯拉夫只不过是一场喧嚣的阅兵式而已”。
希特勒的空军副官冯·贝洛后来回忆说,“尽管元首当时身在靠近奥地利前线,但他的日子过得很舒适”。甚至无所事事——因为指挥权掌握在陆军统帅部手中,希特勒几乎什么也不过问。冯·贝洛还观察说,“希特勒的思想与其说在巴尔干莫不如说是在未来的巴巴罗萨战争上……”
究其原因,还是南斯拉夫实在太弱小了,根本用不着希特勒去操心,但接下来在希腊的战斗就有些不同了,在那里的战斗,特别是在一个叫做克里特的小小海岛上,德国人要彻彻底底地悲剧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