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340
血战托布鲁克
进攻日期被定为4月30日。由于补给匮乏,隆美尔决定在夜间发动奇袭,用最小的代价拿下托布鲁克。
直至此时,施特莱彻仍然在反对这次进攻。保卢斯将军若无其事地问施特莱彻,他说:“在历史上,你是否可以找到这样一个例子——渗入敌军战线的行动在夜间开始,而第二天清晨就能取得胜利?”
施特莱彻摇头苦笑,他认为隆美尔的想法并不现实,这次进攻也绝不可能实现。因为德军兵力太少,主攻任务都落在了意大利士兵身上。这些可爱的家伙能出色地完成一次奇袭吗?这实在令人怀疑。
4月30日18点30分,隆美尔开始行动。与往常一样,德军冲在了最前面,他们负责撕开英军阵地,为意军打开通道。在进攻开始之前,隆美尔命令士兵在路上掀起大量尘土,以迷惑敌人——司机开着卡车在要塞外面狂奔;大型吹风机也被拖上前线,对着沙丘一个劲儿地猛吹。
这招果然见效,惊慌失措的英国炮兵拼命地朝这些地段开火,英军主力也被急调至这些方向。与此同时,德军主力却在夜幕掩护之下,悄无声息地开到了托布鲁克要塞西南角。隆美尔写道:“对于西南角的奇袭可以说是完全成功,我军攻入敌人防线有3公里之深。敌人打得非常惨烈,即使受了伤的人,也还在使用轻武器来自卫,直到最后一口气为止”。
可是,莫斯黑德将军①轻而易举就化解了这次危机——他发动了一次反击。这次仓促的进攻虽然惨遭失败,但却大大地延迟了德军的进攻速度。经过一夜激战,德军被死死地钉在敌人第二道防线面前,无法再前进一步。
快要天亮的时候,普里特威兹将军的继任者冯·埃斯贝克男爵向隆美尔报告说:“我们的士兵,尤其是军官,在无数未被发现的地堡面前,遭到重大伤亡,大多数部队伤亡达百分之五十!有些则更为惨重”。他补充道,“不过,我们的士气仍旧高昂!”
到这个时候,按计划就应该让意军接过主攻任务。可直到5月1日早晨,隆美尔也没有看到他们的身影。在驱车赶回指挥部的路上,隆美尔才是找到了这些家伙。原来,这些意军才刚刚抵达,正在卸下他们的武器和弹药,准备进入阵地。
隆美尔后来写道:“我当时非常恼怒,派艾培尔少校(副官)专门负责督促意军前进”。
可是,这些意大利人实在是太好玩了,当他们刚刚接过阵地,估计还没来得及分清东南西北,英军的炮火就打来了。意军立马就钻到了他们的汽车底下,无论军官们怎样三令五申,他们还是置之不理,打死也不肯爬出来。
隆美尔彻底没辙了,继续进攻的重任还是落在了德国人肩上。
①莫斯黑德将军是托布鲁克要塞指挥官。他指挥着澳大利亚第9步兵师余部,人数约10000人。此外,还有澳大利第7师所辖第18步兵旅,这支部队原计划开往希腊,由于非洲局势紧张而留了下来,人数在3000人上下。另外,他们还有在昔兰尼加大撤退中被打散的英澳印混编单位,人数15000人。随后到达的还有第1和第7皇家坦克联队,这些部队编成了一支拥有50多辆坦克的小型装甲单位。由于兵力杂乱,托布鲁克守军数量有两种说法:一说是34000人,另一说是32000人。当然,2000人的差距也不大,我们就不用再深究它了。
连载341
困境
鉴于意大利人是如此不靠谱,隆美尔果断地投入了他最后的预备队——40辆3、4号主战坦克。在这些坦克支援下,德军再次发起进攻。可是,在推进两公里后,他们竟陷入了一片地雷陷阱,担任主攻的40辆坦克有17辆触雷,丧失了机动能力。
在隆美尔不断催促下,剩余的坦克和步兵又沿着环形防线侧后,转向东南,席卷英军战线。但是,在推进5公里后,他们又遭到了部署在雷区后面的大炮轰击,英军在20辆坦克支援下奋起反击,多亏德国工兵训练有素,他们冒着炮火修好了12辆触雷坦克,缓慢地沿着战线开始后撤。
现在,局势已经很明朗了——隆美尔的兵力不足以夺取托卜鲁克。进攻开始之前,德军拥有70多辆坦克,如今只剩下35辆还可以作战,损失率竟高达50%以上。不过,环形防线西南角的209高地仍然掌握在隆美尔手中,当地阿拉伯土著把它称之为“摩德尔之角”。这个至关重要的高地正是英军骚扰隆美尔后方运输线的出发点。
5月2日,莫斯黑德将军调动后备步兵旅展开反攻,双方的战斗异常惨烈。英军曾数次冲上高地,但都被打了回来。双方短兵相接持续至4日凌晨,英军毫无进展,德军牢牢地控制住了209高地,并抓获了几百名澳大利亚俘虏。当然,德军也付出了极大代价——有1200名士兵死伤和失踪,可谓两败俱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