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181
道丁上将的失算
道丁上将全神贯注地看着雷达屏幕,他下令,“11航空大队所有战机全部上天迎敌!”
虽然这个命令听上去很提劲,但11航空大队实际已经无能为力—— 由于5个前进机场遭到彻底破坏,他们能升空的战机数量寥寥无几。更致命的是,11航空大队司令帕克少将此时产生了一个错误的判断。他以为,敌军会再次袭击战斗机基地。因此,他主动让出了飞往伦敦的通道,把战机中队留在基地上空,借以保卫机场的安全。
道丁上将同意了他的战术。因为按照惯例,德国空军通常会在达到英国上空之后,突然散开,袭击多个目标。而此时此刻,德国空军都快要飞临伦敦上空了,却还是聚成一团,不肯散开。站在雷达屏幕前的道丁上将顿时惊得脸色苍白,内心产生出了一种不祥的预感,他后来回忆说,当时的感觉“犹如一把匕首,插进了心脏”。如果进攻飞机这一次不散开怎么办?如果他们突然进攻伦敦怎么办?英国空军有实力对付如此庞大的机群吗?而且,伦敦普通市民也毫无防备啊……
道丁正在想这事时,他的助手说话了,这位呆头呆脑的助手问道:“这就怪了,他们好象不准备散开,是吗,先生?”
是的,他们没有分开。从这一点来看,希特勒是个诚实人,他说要空袭伦敦,就空袭伦敦。要怪,也只能怪自己没注意听取他在9月4日那场充满“激情”的演说吧。
现在,德军第一批飞机已经飞过了泰晤士河口,他们沿河而上,有几架飞机把丨炸丨弹投到了泰晤士黑文的油罐上,这些油罐在前几天的空袭中就被点燃,火还在烧着。但是,另外大约有320架轰炸机则继续向伦敦飞去。
正在这个时侯,让人惊异的事情发生了——面对德机的大举进攻,伦敦城居然没有拉响防空警报。也许,他们把德机当成了“过路的机群”。在泰晤士河两岸,普通市民瞪大眼睛,仰视德机从自己头顶掠过——像是在观赏一场壮观的好戏。他们甚至还可以看见敌机袭来时在阳光下的倒影。然而,空中没有英国战斗机的影子……
当德机大举进攻的消息传到英国地面防御部队时,泰晤士河两岸的防空炮开火了,火力逐渐加强。当时,英国防空炮有两种型号,一种是轻型火炮,射程5500米;另一种是远程火炮,射程11000米。
可是,今天德国空军飞得很高。英国人尚未看出,敌人袭击的目标是伦敦。也就是说,不需要考虑投弹准确性。德国飞行员拉升高度,轻轻松松就穿过了这道火力网,高射炮弹爆炸时所产生的白色烟团,在进攻者看来,与其说是一种威胁,还不如说是在向他们鸣炮敬礼。德国飞机象一列有条不紊、方寸不乱的阅兵队伍,继续朝着伦敦市中心碾压而至。
连载182
伦敦在燃烧!
皇家空军不顾一切地想要挽回局势,狼狈不堪的帕克少将急令所有飞机立刻赶赴伦敦地区。如今,英国飞行员还在基地附近飞着呢,浑然不知首都已经遭殃。与此同时,道丁上将还命令第12航空大队全力支援帕克少将。
但是,已经太迟了……德国空军在未损失一架的情况下,轻轻松松就飞到了英国首都。他们的飞机紧贴着云顶,航向正西,很快,伦敦城的轮廓出现在了德国飞行员目光中。
他们就要开始“下蛋”了。
让人琢磨不透的是,当德机投下丨炸丨弹那一刻,伦敦城内仍然是一片茫然(皇家空军并未发出空袭警告,原因,不详)。大量市民游走在大街小巷之中。不过还好,首先遭到德机袭击的是伦敦市东边呈U字形的泰晤士河码头,这里人口密度相对疏散。据统计,德机这天一共在这里投下了100多颗1800公斤的丨炸丨弹,这些丨炸丨弹横扫了长达几英里的码头,停靠在码头边上的游轮、货船几乎无一幸存。岸边桥梁和人行道也被炸塌,起重机倒在水里。后来,泄漏在水面上的汽油都燃烧了起来,锡佛尔镇居民被烈火包围,一直等到水面燃油烧尽后,消防员才驾船把居民从水路撤走。
随后,伍尔维奇兵工厂(位于伦敦城南)也遭到了丨炸丨弹袭击。陆军炮弹和皇家空军的丨炸丨弹就是这里生产的,空袭直接击中了目标,后来,德机投下的丨炸丨弹甚至引发了厂内弹药殉爆,滚滚的浓烟和熊熊的烈火,像是一支巨大的火浪,直冲下午的伦敦上空。
接着,一批又一批的德国飞机不断前来轰炸,后面飞来的轰炸机已不需要告诉它们在哪里扔丨炸丨弹了。德国飞行员只要看见下面哪里有烟有火,就往哪儿投——能在一个拥有800万人口的城市上空任意施虐,这一定让他们血脉喷张。这种惨无人道的轰炸很快就把伦敦东区(贫民区) 简陋的街道和过于拥挤的房屋炸成了废墟。当如雨点般的丨炸丨弹落到伦敦东区坎宁镇肮脏街道上时,附近的建筑物马上像火柴一样被点燃。由于这里的居民太过贫穷,住房狭窄,根本没有空间修建私人防空洞,因此,完全不堪一击。爆炸的气浪甚至可以把一个小街区直接夷平。
据统计,这一天伦敦东区平民伤亡人数,是所以城区中最惨烈的一个。成千上万透不过气来的人们在呛人的浓烟、烈火和废墟中苦苦摸索,拼命想找到一个可以藏身的地方。许多居民被困在家里活活烧死,有些藏进地下室的居民也未能幸免——他们因浓烟窒息而死。当营救人员打开地下室时,就会发现那些一家老小的完整尸身,脸上还保持着生命最后一刻的痛苦表情……
然而,伦敦市民的痛苦经历并未从此结束。他们很快发现,伦敦城内那些19世纪木制建筑物,才是这场大火的罪魁祸首。许多街区被大火不断吞噬,而消防队员根本就忙不过来——由于他们无法扑灭大火,甚至还引起了部分市民的不满。一位英国消防员后来回忆道:“在伦敦主要交通线上,围满了伸长脖子,前来查看的旁观者”。这些人完全堵住了交通,齐刷刷地站在水管上,他们既不肯帮忙,也不肯让道,只会冷言冷语。我听见其中一个人对消防站的长官说:“老天爷,你们连一半的职责都没尽到,我真搞不懂,我们纳税人花钱养你们来是干嘛的”。
在这种时候,谣言流窜速度也相当惊人。当德军第一轮空袭结束后,那些未被埋在碎砖乱瓦下的居民收拾起细软包袱,把可以带走的一切值钱物品塞进婴儿车或手推车里,就往城外逃。因为据人谣传,到了夜幕降临后,会有更多的丨炸丨弹落下来。
他们估计的一点儿都不错。但是,皇家空军跑哪儿去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