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连载166

专家说……

在第5航空大队铩羽而归的同时,第2、第3航空大队的袭击却取得了成功。从早晨至夜间,“斯图卡”和“容克大妈”依次来往穿梭于英吉利海峡,轮番轰炸皇家空军的机场、炼油厂,以及地面设施。从泰晤士河口至伦敦远郊的比金山,在长达300公里的战线上,空战一直都未曾中断。德国空军数量上的优势,在这一刻,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面对庞大的德国机群,道丁上将实在是派不出太多的战机。特别是在主力空军被派往苏格兰阻击第5航空大队后,留在英国南部的战斗机中队屈指可数。英国飞行员往往是刚经历一场战斗,返回基地加满油后,就守在飞机旁,寥寥草草地吃两厅罐头。一旦出击铃声响起,他们又得继续升空作战。飞行员平均每天出动2次以上,已经成了极为常见的事情。

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数量庞大的“英国国民自卫军”终于找到了事情做—— 他们浩浩荡荡,漫山遍野地搜索跳伞的德国飞行员。一般来说,德国飞行员中鲜有抵抗者,他们悠闲地抽着烟,坐在原地等着英国人来俘虏自己。他们始终坚信,被俘只是暂时的,德国陆军不久就会打上英国本土。特别是某些曾在法国被击落,后又因法国政府投降,得以释放的德国飞行员。这种被俘经历,他已经遭遇过一次了。因此,这些死不悔改“老油条”们狂妄地对着蜂拥而至的英国人叫嚣道:“你们别得意的太早,元首迟早会把你们统统杀光!”

(被击落了都如此嚣张,实乃世所罕见)

这一天,德国空军的袭击一直持续至深夜很晚才最终消停。当精疲力尽的双方飞行员收兵时,德国空军已累计派出了2100架次战机。其中,有520架次是针对皇家空军及其设施的空袭。德国人宣称,皇家空军有12个飞机场陷于瘫痪,99架飞机在空中被击落。英国人也欢欣鼓舞地宣称自己重创了敌军——“皇家空军起飞974架次(实际746架次),击落敌机182架。”

与往常一样,以上都是注过水的数字。8月15日双方实际损失数据为:德国空军75架,皇家空军34架。

当然了,打肿脸充胖子的德国空军一如既往地宣布自己是胜利者。8月16—19日,德国空军每天早晨总是很准时地来丢丨炸丨弹,晚上又准时地“鸣金收兵”。这几天的气候又是出奇好,德国空军每天出动战机,都能维持在1500架次左右。而皇家空军采取轮番出击的战术,每天也勉强拼到800架次左右(这算是皇家空军的极限了)。

不过,德国空军想靠这种战术来消灭敌人,似乎也不现实。虽然从数量上看,德国飞行员几乎是皇家空军的十倍,出击架次也维持在对方两倍以上。但德国轰炸机是由4名机组人员驾驶,而英国人的战斗机是单座。并且,皇家空军也拥有内线作战的优势,举个很简单的例子,譬如,一位德国飞行员在英国上空被击落,那等待他的命运只有两种——被乱枪打死;或者被俘虏。但英国飞行员的情况就不同了,只要他们跳伞成功,第二天就可以领到一架新的战斗机。

与此同时,稀里糊涂的德国情报部门也帮了英国人的大忙。8月16日,德国情报部门估算,皇家空军前线战斗机已降到了300架。

四天之后,情报专家又向戈林报告说:“皇家空军在这期间损失160架战斗机,现在,英国人剩下的已不足150架了。” 最后,这些专家一致推断出了一个极为荒唐的结论,他们宣布:“皇家空军已不再是一支有威胁的防御力量了!”

连载167

事实证明,无论在哪个国家,专家说的话,一律都不能相信。因为当时的实际情况是,皇家空军仍拥有一线作战飞机750架,除去休假人员,他们的飞行员也总能维持在500人左右。

最初,戈林相信了专家的结论。这也是为什么他情愿顶着每天损失100来名飞行员的代价,持续不断空袭英国的原因。他始终相信,“快了快了,再忍忍吧,挺过这两天就胜利了。”

因此,在这个荒谬数据的指引下,德国空军在错误道路上越走越远,大规模的空袭一直持续到了8月19日。但是,戈林毕竟不是傻子,因为摆在眼前的事实是:每当他的轰炸机飞过英吉利海峡时,专家口中那个“快要崩溃的皇家空军”总能派出大量战机,毫不留情地将他的轰炸机击落下来。有句俗话说,“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可戈林先生现在的遭遇是“舍得了孩子仍套不着狼”。

8月19日,戈林再也无法掩饰自己的不满了,他也不再相信专家们的数据了。他知道,皇家空军远远还没有被消灭!

就在那天的中午,空军元帅把一大批对英作战的航空团团长召集至卡琳庄园。一开始,戈林的态度挺温和,他还特意邀请这些前线指挥官们美美地吃上一顿丰富的午餐。

可是,午餐结束后召开的会议上,戈林突然性情大变,他粗声粗气地横加指责道:“之所以损失惨重,是由于你们犯了错误,并且,你们空袭的战术也有问题!”

言下之意,作为空军元帅的他,似乎一点儿责任都没有。戈林先生的思路是这样的:他自己制定出的作战计划一旦成功,功劳就全归他。如果失败了嘛,那责任都是你们在座的各位①。

戈林这种不讲理的态度,各指挥们早就习以为常,他们默默的听着,从不反驳。戈林一看没人提出异议,更为得意,他像教训小学生一般夸夸其谈地继续说道:“只要轰炸机拥有足够多的战斗机护航,就不会遭受如此严重的损失。”他说:“一部分战斗机应先行一步,以扫除轰炸目标上空的威胁。每批次的轰炸机必须要有战斗机的护航,禁止单独出击。”并且,他还要求战斗机和俯冲轰炸机一起向目标俯冲,以确保轰炸机投完弹后的安全……

戈林的这些要求,听的那些航空团团长们面面相觑。他们疑惑的是,现在能够作战的飞机在不断减少,补充又跟不上来②。元帅说的固然正确,但问题是,我们到哪儿去搞那么多的战斗机呢?

可是,戈林从不考虑实际情况,只会纸上谈兵。他宣布,战术一定要修改,他还下令,“暂停一切空袭行动,等待具体战术完全修改之后,再进行第二轮袭击……”为了掩盖失败,戈林又玩起了他的老花招——会议结束后,戈林对外界宣称,“由于天气原因,鹰袭暂停数日......”

还别说,戈林这招确实管用。世界舆论都没人怀疑德国空军是因为损失惨重才被迫停止的。就连英国飞行员都相当诧异,咦,德国佬怎么不来投丨炸丨弹了?

当时,也只有丘吉尔老先生在四处宣传“英国空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可笑的是,这句实话几乎没人相信。由于受到德国空军“战无不胜”神话的影响,那些丘吉尔口中的“美国朋友”都不怎么相信英国空军的战绩。

后来,丘吉尔只好把新闻记者带到空军中队去进行采访,以证明自己的“清白”。有时候,丘吉尔的这种做法甚至到了荒唐可笑的地步,譬如8月21日,丘吉尔就派人四处收集那些被击落的德国飞机残骸。那一天,当飞机生产部报告说,“我们在陆地上找到了八十架飞机残骸”后,丘吉尔大为兴奋。他立即将这一消息公布于众,那架势,简直恨不得把飞机残骸全部堆积起来,等着美国人来检阅一般。

一直到十年之后,丘吉尔仍对此事耿耿于怀,他恨恨地写到:“美国公众的不信任态度,使人感到憎厌”。

但丘吉尔也明白,这是不得不表演的外交手段之一。为了抱上美国大腿,一点儿冷眼还是忍忍吧。

①当时供职为第三航空大队作战部部长的维尔纳·克赖佩空军上将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就算在会战最关键的时刻,戈林也从不呆在自己指挥部里,他那些稀奇古怪的头衔,几乎让他忙的抽不开身了。”(譬如参加德国“狩猎节”开幕仪式,某某博物馆的庆祝晚宴等等) 但是,一旦前线吃了败战,戈林绝对会在第一时间跳出来横加指责,并声称失败原因是因为没人理解他的战略意图才导致的。

②德国空军指挥官们估算,如果要满足戈林元帅提出“全面护航”的要求,那他们起码得拥有4500架以上的ME109战斗机。可是,他们只有不足1000架的ME109。

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小说在线阅读_第8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万国咸宁天下平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第8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