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连载143

战争与和平

在整个6月下旬和7月初,希特勒都在苦苦等待英国政府的投降。

可是,当英国海军袭击法国舰队的消息传来之后,希特勒才真正意识到英国政府的决心之大、意志之坚决。几乎完全不懂海军战略的他,被英国的海上力量弄得目瞪口呆。他突然明白,即便自己能成功征服英伦三岛,丘吉尔也可以在加拿大或澳大利亚建立临时政府,然后再凭借美国的援助,重新打回欧洲。

毕竟,海洋不在他希特勒手上。

也就是说,英国政府有资本和他耗下去。

是谈判,还是诉诸武力?希特勒在犹豫不决中徘徊。英国为何如此不愿和平?据哈尔德的日记记载,希特勒自问自答:“是因为丘吉尔仍然期望美国或者俄国,会采取某些行动。”但是,丘吉尔以英伦三岛的代价与希特勒进行赌博,其筹码,是不是太高了?

希特勒大惑不解,他的将军们也大惑不解。尽管元首和这些将领们策划战争是一把能手。但是,他们缺乏深谋远虑的战略。按他们的设想,法国战败后,英国一定会投降。可是,当强硬的英国政府声称要坚持打下去的时候,希特勒才突然发现,自己连征服英国的军事计划都没有。甚至可以说,他压根就没有完整的战争计划。希特勒本人可以说是一头陆狮,但绝不是海狮,他缺乏跳下海水的勇气。在他眼中,只有大陆,没有海洋——这也是所有德国人的通病。

于是,希特勒越走越远,频频向英国伸出橄榄枝、急不可耐的把热脸往丘吉尔的冷屁股上贴——为了试探英国政府的态度,疾病乱投医的希特勒开始在瑞典、美国和梵蒂冈展开外交活动。其中,最热心的要数瑞典国王,这位82岁高龄的老国王亲自出马,以国家的名义要求丘吉尔与希特勒和解。

(咦,丘吉尔与希特勒和解,这是天方夜谭还是一千零一夜?)

丘吉尔自己,正如他后来在回忆录中所说:“对于瑞典发出来的和平试探颇感为难。”同时,他也深信希特勒是在利用他们。丘吉尔早已清楚地看透了这个流浪汉出生的奥地利人,实乃一个出尔反尔,言而无信的卑鄙小人。对于和平谈判,丘吉尔的答复是这样的:“只要希特勒先生愿意恢复捷克斯洛伐克、波兰、挪威、丹麦、荷兰、卢森堡、比利时、法国的自由和独立,便可进行谈判。”

同时,当丘吉尔得知德国大使企图在华盛顿与英国大使会谈的消息之后,立即发出了一封急电:“告知洛提安勋爵,决不能给德国代办以任何答复。”

丘吉尔的态度很明确了,在他的心中,这已不再是一场追逐利益的战争。而是尊严之战、正义之战。在7月初的一次帝国参谋部会议上,这位身着睡衣,衣冠不整的首相是这样说的:“我将在这间屋子里指挥这场战争,如果我们受到入侵,我就坐在那里”——他指了指跟前的那把椅子,“我就坐在那里,直到德国人被赶走,要么,他们把我的尸体直接抬出去!”

也许,就如上文的齐亚诺日记中记载的那样:希特勒现在是一个赢得了一大笔钱的赌徒,他想从桌边站起来,想早日结束战争,不再冒险了——可是,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作为赌场老板的丘吉尔,直接把这位想跑去和苏联斗地主的希特勒先生重新拉回座位,赢了钱就想跑,没门!我们接着玩。

连载144

苏联还是英国?

英国的不妥协把希特勒的千秋大梦惊醒了。实际上,在那年七月份,这位纳粹统帅就已经做好了入侵苏联的准备。如果说在以前,入侵苏联还仅仅停留在幻想的阶段,那么现在,就已经开始付诸行动了。

7月16日,希特勒把古德里安从法国召回,让他制定出一个入侵苏联的可行方案。这位将军虽然感到有点不可思议,但还是照办了。

在一次会议上,被胜利冲昏头脑的希特勒把约德尔将军拉到一旁,问道:“你看,在今天秋季的时候,能否完成进攻苏联的准备,比如9月份。”

这位将军一听就慌了,什么?今年9月份?希特勒解释说:“俄国在6月份轻率地占领了波罗的海小国和罗马尼亚的一些省份。它们沿边境不断增加军事力量,而我们却只有5个师驻扎在这里,这就不难看出俄国还想获得什么。”

关键在于,希特勒极其担心斯大林会于今年秋天入侵罗马尼亚油田。而罗马利亚油田又构成了德国的生命线——德国每月都要向罗马利亚进口大约5万吨原油。如果这个地区受到威胁,德国将处于苏联种种讹诈的地位。没有了油田,一切都免谈。

希特勒雄辩到:“自彼得大帝以来,俄国的目标就没有改变过。它要先吞下整个波兰,并从政治上使保加利亚俄国化,然后是芬兰,最后是达达尼尔。和俄国的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事已如此,最好现在——今年秋天就打,延期只对俄国有利。”

这番话把约德尔听的云里雾里,尽管他也瞧见东方日益凸显的威胁,但没料到希特勒会如此着急。他勉为其难地劝告希特勒,单从运输上看,今年秋天攻打俄国是不可能的,他用手指着红色大理石桌上铺展开的一张铁路地图——在他手指的地方,仅有几条稀稀拉拉的铁路线,远不及西部密集。

看来,希特勒雄心勃勃的大计不得不搁浅一段时间了。他自问到:“那只有等到明年开春了?”

无奈之下,这位垂头丧气的纳粹统帅只能下令:最高统帅部应优先考虑扩大东方铁路的装卸能力。

Ok,入侵苏联的决定便在希特勒一时心血来潮之际被敲定了。

约德尔将军起身告退,走出会议室后不久,他的神经开始紧绷起来,这位将军急急忙忙的跑到贝希特斯加登车站——最高统帅部主任瓦尔利蒙上校的专车内,就此事进行磋商。瓦尔利蒙与三名军官正在这里工作,他们瞧见一向以稳健著称的约德尔神色慌张,不断用舌头舔着嘴唇,大跨步的走了进来。

原以为,这次不寻常的来访,大概与提升晋级有关,或者要进行嘉奖。但是令他们惊奇的是,约德尔前脚刚一跨进车厢,便叫人把餐车的门窗全部关好。接着,他便突然宣布,“元首已决定,要一举永远消除布尔什维克对世界的威胁。” 约德尔话的效果,好像让人触电一般,瓦尔利蒙上校后来回忆说:我当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下意识地死力抓住了一把椅子,就像要将它捏碎一般。

“不行的!”一位名叫罗斯贝格的上校脱口喊道。英国还未战败,元首怎么能打俄国!约德尔给了个奇特的回答:“元首生怕,战胜英国后的公众情绪,将不允许他向俄国发动一场新的战争。”

这个答案自然不会让众人心悦诚服。反对的意见很快就爆发了,瓦尔利蒙上校嚷嚷道:“这种打法,是腹背受敌的打法,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失败,正是这种两战作战而导致的,元首连这个教训都忘记了吗?为什么在与莫斯科签订条约后,还来个突然改变?斯大林不是遵守诺言、将原料和粮食准时地全部运来了吗?”

瓦尔利蒙的诘问让约德尔将军哑口无言,他只能狡辩说:“与布尔什维克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不如在我们军队处于高峰时发动进攻!”

这种回答说服不了瓦尔利蒙,他仍试图以理据争,其他三名军官也帮着他说话。一时间,车厢里嚷嚷闹闹的如菜市场里讨价还价一般。

约德尔开始不耐烦起来,他原意是来找瓦尔利蒙上校进行磋商的,结果呢,全是反对意见。有一丝气馁的约德尔不得不打断这次“菜市场大辩论,” 他最后说到:“诸位,这不是让大家讨论的问题,而是元首的决定!”

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小说在线阅读_第6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万国咸宁天下平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第6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