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城下之盟”】

有一天,寇准向宋真宗奏报国事,商量完之后,寇准告退,宋真宗满意地点点头,目送寇准离开,眼神中满是欣赏和感激。

此时,王钦若正好侍奉在一旁,宋真宗的表情,他全部看在眼里。

看着远去的寇准的背影,王钦若的嘴角,浮现出一丝冷笑。

等到寇准消失在视野里,王钦若便轻轻地凑上前去,在宋真宗耳旁轻声说道:“陛下如此敬重寇准,是认为他对国家有非凡的功勋吗?”

宋真宗不假思索地回答:“是啊!”

王钦若不露声色地说了一句:“没想到陛下竟然如此看。澶源之盟,陛下不认为是耻辱,反而认为寇准立下了天大的功劳,微臣实在是想不通啊。”

宋真宗闻言不禁一愣,十分惊讶,忙问:“爱卿,此话怎讲?”

王钦若不慌不忙地回答:“城下之盟,即使是春秋时期的小国国君都觉得是一种耻辱。澶源之盟,正是城下之盟啊。陛下作为天朝上国的帝王,却在敌军兵临城下之时与之议和,还答应每年送钱送绢,这不是城下之盟是什么?!还有什么比这更加耻辱的呢?!”

城下之盟,四个大字,如同一盆凉水,一下就把宋真宗浇了一个透心凉。

所谓城下之盟,其实是一个典故。

公元前594年,楚国军队包围宋国的都城已经长达9个月的时间。

战斗打到这个份上,双方都已经筋疲力尽,均有议和之意。

楚军要求宋国派使者出城,与楚国签订正式的盟约。

宋国在夜晚派勇士华元出城,来到楚军主帅子反的营帐中,商量盟约事宜。

华元义正言辞地对子反表示:“我国国君让我转告你,目前我们都城内的确已经没有粮食和燃料,甚至都已经发生人吃人的事情了。但是,签订城下之盟,和国家灭亡一样,没有什么两样,我们宁可战死,也不能从命。如果楚军后撤30里,我们才可以考虑和楚军签订盟约。”

子反闻言,被华元和宋国国君的精神所感动,于是当即下令楚军后撤30里。

楚、宋这才达成盟约,议和成功。

王钦若虽然人品不咋地,但是学问毕竟还是有的,此时,他抛出来一个“城下之盟”的典故,仿佛一瞬间,就捅开了一层窗户纸。

宋真宗越想越觉得,王钦若说的没错,澶渊之盟,不就是城下之盟吗!不就是奇耻大辱吗!

宋真宗开始变得焦躁,心里开始抓狂。

王钦若偷偷瞄了一眼,心中不免得意地笑,他知道,他的诡计得逞了,宋真宗的内心已经开始动摇,他仿佛看到了寇准的宰相宝座摇摇欲坠的样子。

王钦若决定趁热打铁,再下一城。

他使出了更为狠毒的一招!

王钦若再次凑上前去,以极为关切的语气,对宋真宗说道:“陛下,你听说过赌博吗?赌博之人,快输光的时候,往往会把身上所有的钱全部拿出来下注,这就叫做孤注一掷。陛下,寇准怂恿您御驾亲征,不正是把陛下您当做最后的赌注孤注一掷吗?!”

王钦若话音刚落,宋真宗就感到“轰”的一声,仿佛一颗炸雷在脑袋顶上炸响。

曾经以为的光荣与梦想,在那一刻,全部灰飞烟灭,化成了耻辱和悲伤!

“够了!”

宋真宗涨红了脸,制止了王钦若。

他不想再听了,再听下去,不过是自取其辱。

所谓的澶渊之盟、和平大计,原来,竟是城下之盟、奇耻大辱。

宋真宗越想越气,越想越觉得王钦若说的有道理,可怜,一代名相寇准的光辉形象,就此在宋真宗的内心开始慢慢崩塌。

那一天,王钦若带着狡黠的笑容,退出了朝堂,他知道,寇准的时代很快就要结束了。

不久之后发生的一件事,证实了王钦若的判断。

【黯然神伤】

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春,江南大旱,朝廷派大臣张知白到江南一带赈灾安抚。张知白在救灾过程中,却意外地发现了一名神童—晏殊,回京后特地向宋真宗作了汇报。

景德二年六月,宋真宗正式召见大宋帝国的两名神童,一名就是张知白推荐的晏殊,另一名就是大名府推荐的姜盖。

这一年,晏殊14虚岁,姜盖只有12虚岁。

随后,朝廷为他们举行了正式的考试:晏殊作诗、赋各一篇,姜盖年龄稍小,作诗六篇即可。

考试过程中,晏殊才思敏捷,无论是诗还是赋,写得都是又快又好,令人称奇。

宋真宗看了之后,非常喜欢,对这个小神童也是赞叹不已,当即就准备重用晏殊。

然而,有一个人却不同意。

谁?

宰相大人寇准。

因为,宋朝开国以来,就有一个惯例:不可重用南方人。

宋太祖甚至为此还专门立了一个规矩:南人不可为相!

相传,宋太祖还亲自手书“南人不得坐吾此堂”一句,刻石于宰相的办公室—政事堂之上。

所以,寇准一向就对南方人有成见,而晏殊恰恰就是江南人,姜盖却是河北人。

因此,寇准主张重用姜盖,而不是晏殊。

众所周知,宋真宗以往对寇准,那是绝对的言听计从啊。

于是,寇准的意见一出来,朝堂之上众臣都习惯性地认为,宋真宗还是会听寇准的。

然而,这一次,事情突然发生了变化。

宋真宗对寇准的意见公开表示了不满,皇帝大声说道:“朝廷选拔人才,应当唯才是举、四海一家,怎么能搞地域歧视,区分什么北方人和南方人呢?!唐朝名相张九龄不也是南方人吗?!”

说罢,宋真宗不再理会寇准,而是坚持己见,赐晏殊进士出身,赐姜盖同进士出身,同时正式任命晏殊为秘书省正字,令其在秘阁中继续读书,作为朝廷的后备干部予以培养重用。

堂堂宰相大人寇准同志,被皇帝当场打脸,这已经不仅仅是面子问题了,很显然,宋真宗内心的天平已经开始倾斜,寇准的罢相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了。

在王钦若不遗余力的诋毁之下,宋真宗对寇准的信任终于一去不复返,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二月,宋真宗以寇准滥用职权博取个人名誉为由,罢免了寇准的宰相职务。

【明智之选】

寇准罢相的前一年,另一位宰相—老成持重的毕士安已经病逝,大宋朝廷的相位出现了空缺,必须选择新的宰相。

那一刻,王钦若似乎感觉到宰相宝座,在向自己招手。

然而,令人意外和庆幸的是,关键时刻,宋真宗并没有犯糊涂,他选中的宰相,并不是小可爱王钦若,而是一个真正足以担当宰相重任的人:王旦。

王旦,字子明,大名府莘县(今山东省莘县)人,和圣相李沆为同一年的进士,但是王旦比李沆小10岁。

王旦与李沆是同年,关系本来就好,加之两人为人正派,性格皆沉稳庄重,政见也有很多相近之处,故而两人关系较为密切,均将对方视为挚友。

圣相李沆的为人处事,也给了王旦很多的启发和引领,以致于王旦举手投足间,也颇有李沆之风,最突出的优点就是:公而忘私、国事为重。

有一件事情,很能说明问题。

澶渊之盟前,宋真宗御驾亲征,王旦随驾北上。

御驾出发十日,宋真宗突然接到京城传来的紧急奏报,称东京留守雍王赵元份突患重病无法处理政务,请求皇帝派人接任职务。

宋真宗思来想去,最终任命王旦回京代理东京留守一职。

王旦临行前,面见宋真宗,郑重地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十天之内得不到陛下的消息,怎么办?”

显然,王旦在做最坏的打算,他心里很清楚,当时的形势非常严峻,契丹的铁骑正在北方肆虐,宋真宗御驾北上,难保不出什么问题。

既然现在皇帝选择自己担任代理东京留守,自己就要理所当然地承担起这份职责:守护帝国的安全,确保权力的承继。

宋真宗没有料到王旦会问这个问题,沉思许久之后,平静地回复道:“那你就扶立皇太子。”

王旦拿到了皇帝的底牌,从容返回开封主持留守大事。

幸运的是,他预料的最坏的情况并没有发生。

尽管如此,王旦依然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全身心地安排京城的诸多事务,甚至连家都没有回,一直吃住在办公室,事无巨细,日夜操劳。

等到澶渊之盟订立,宋真宗御驾回京的时候,王旦的家人还以为他也跟着御驾回来了,专门跑到城门口去迎接。

最后,家人们才发现,原来王旦早就回京了,这次出城迎接御驾的,不是别人,正是王旦!

这就是王旦,一个公而忘私、国事为重的人,在他的身上,圣相李沆的影子,若隐若现。

宋真宗选择王旦做宰相,而不是王钦若,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决定。

王旦从此坐上了宰相的重要位子,而这一坐,就是11年。

王旦任相,对于宋真宗一朝,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是因为王旦在位,苦心经营,才终于守住了真宗后期的那副烂摊子,才不至于让赵恒把国家彻底搞垮。

由此看来,宋真宗别的不说,用人的眼光,还是很不错的。

宋朝很有趣儿——大宋三百年长篇历史小说连载》小说在线阅读_第24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月润江南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宋朝很有趣儿——大宋三百年长篇历史小说连载第24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