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阴沟翻船】

话音刚落,李继迁却悄悄率军火速西进,目标直指—西凉府。

已经被李继迁忽悠得晕头转向的西凉府,此时毫无防备,李继迁一战而克,西凉府失守,知府丁惟清被杀,以身殉国。

李继迁将西凉府改为西凉州,纳入自己的统治范围。

西凉落入李继迁之手,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党项人和吐蕃人的矛盾开始空前激化。

道理很简单,西凉一带是吐蕃人的聚居地,党项人横插一杠子,突入吐蕃人的地盘,已经触及了吐蕃民族的核心利益。

对于吐蕃人来说,必须狠狠地反击,没有缓和的余地。

正在此时,宋朝瞅准机会,决定给双方再添一把火。

前宰相张齐贤建议,朝廷授予潘罗支为王爵,拉拢吐蕃,打压党项,以夷制夷。

宋真宗考虑再三,认为封王爵太过,恐怕今后吐蕃人尾大不掉,不受控制,于是,最终决定封老潘为节度使:朔方节度使。

潘罗支得知宋朝封自己为朔方节度使,自然非常happy,立马遣使前往京城受封。

吐蕃使者一行返程的路上,很不幸,遇上了党项人,一番厮杀之后,吐蕃人败走,党项人缴获了战利品,其中就包括朝廷封潘罗支为朔方节度使的诰书、银牌等。

这样一来,大宋封潘罗支为朔方节度使的消息,便被李继迁知悉了。

李继迁闻报,鼻子都快气歪了。

为嘛?

因为,自古以来朔方节度使的治所,不正是党项都城灵州吗?

宋朝封老潘为朔方节度使,不正是怂恿老潘去掀翻我党项人的老窝吗?

更气人的是,老潘居然屁颠屁颠地接受了宋朝的封赏,这不明摆着和我老李过不去吗?

实在是气人啊!

李继迁憋了一口恶气。

当年十一月,刚刚拿下西凉府的李继迁,率党项大军倾巢而出,气势汹汹直扑河西一带最大的吐蕃部—六谷蕃部而来,大有一口吃掉之势。

六谷蕃部首领潘罗支,见李继迁兵势甚猛,来头不小,于是决定遣使请降。

李继迁一看,潘罗支这么识相,表示很满意,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谋士张浦觉得此事蹊跷,力劝道:“军事行动务必慎重,关键在于明察敌情。潘罗支纵横西北多年,一直与我为敌,如今其兵锋尚未遭受挫折,就突然归降,此事肯定有诈。不如,我们乘其诡计未施之时,一战而下,将其擒获,则西北诸蕃必定自动降服。如今彼为主,我为客,如果我们孤军深入,对方却是诈降,则局势危矣!”

此时的李继迁,还沉浸在夺灵州、取西凉的辉煌战绩中,沾沾自喜。

得意,必然忘形。

得意洋洋的李继迁,一意孤行,已经听不进任何意见,即使提意见的人,是自己曾经最为信任的第一谋士,是曾经言听计从的亲密战友。

以前,基本上是,张浦怎么说,李继迁就怎么做,而这一次,骄傲的李继迁决定自己说了算。

李继迁抬起高贵的头颅,洋洋得意地表示:“我拿下凉州之时,潘罗支就大势已去了,与我相比,他的实力显然不足,如今他因力屈而降,何诈之有?况且,杀降不祥,你不要猜疑,以免影响其他蕃部归顺之心。我看,你还是先返回西平府,我留在此地安抚潘罗支余党,以绝后患。”

你看看,骄傲的李继迁尾巴都翘到天上去了,一言不合就开始撵人。

领导把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再赖在这也是自讨没趣,张浦只好收拾行李,怏怏而归。

李继迁从此耳根清净了,他高高兴兴地等待着潘罗支来投降,憧憬着六谷吐蕃臣服于脚下的那一刻。

然而,这一次,得意忘形的李继迁等来的不是降书,而是箭矢。

潘罗支诈降成功,利用李继迁懈怠之际,联合六谷吐蕃以及者龙族共计数万人,合力发动突然袭击。

李继迁猝不及防,惨遭大败,党项人死伤无数,落荒而逃。

吐蕃人送佛送到西,顺手给了李继迁一个纪念奖:一箭射中李继迁鼻子。

得意洋洋的李继迁就这样,鼻子上杵着一根巨大的箭矢,狼狈地逃回了西平府。

其实,对于习惯了抢劫生活的李继迁来说,挂个彩,负个伤,实在是家常便饭。

李继迁曾经多次在战斗中中箭,有一次甚至直接命中了面门,但是,那又怎样,还不是一样大难不死、化险为夷。

可见,这一次,虽然鼻子遭遇重创,破了相,毁了容,颜值有点损失,但是参照以往的经验,保个命,应该还是没问题的。

可是,对于李继迁来说,身上的伤事小,心里的伤事大。

作为诈降界的宗师级人物,诈降从来都是自己的拿手好戏,看家本领,谁承想,玩了一辈子的鹰,最后却被鹰啄了眼睛,栽在了小字辈潘罗支的手里。

这对于诈降大师李继迁同志来说,老脸往哪搁啊?

特么的,实在是太伤自尊了,实在是太没面子了!

哎,伤心啊!

就这样,羞愤难当,急火攻心,纵横西北二十多年的李继迁,终于双腿一蹬,一命呜呼。

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一天:公元1004年正月二日,李继迁因伤重不治而死,终年四十一岁,其子李德明继位。

当年二十岁的愣头青李继迁,抬着棺木逃出生天,窜至地斤泽,拉开了反抗宋朝的大幕。

二十多年间,李继迁屡战屡败,却又屡败屡战,越折腾实力越强,越折腾动静越大,最终光复党项旧疆,夺取灵州重镇,底定西夏立国之基,功业如此,足慰平生。

虽然我素来不喜欢这个家伙,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个家伙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顽强甚至是倔强的力量,一种为了民族独立而孜孜以求的精神,不管怎样,这种力量和精神,值得肯定和传承。

李继迁的故事结束了,党项人进入了李德明时代。

【李德明时代】

史载,李继迁临终之时,曾反复叮嘱其子李德明:“你要倾心归附宋朝,一次上表,宋廷不许,则再次上表,即使累计上表百次,宋廷不许,也不能停止,一定要恳请宋朝同意为止!”

语气之坚定,简直不容置疑。

李德明含着热泪,点头答应。

李继迁又转过来嘱咐谋士张浦等亲信:“你们与我一同起兵,情同手足,德明这孩子从小在军中长大,虽然也吃了不少苦,接受了历练。但是,与担当党项大业这份重任相比,他的肩膀还是过于稚嫩。希望你们尽力辅佐,倾心相助,虽然不能与宋、辽争锋,但是保住这份基业,光耀祖先应当没有问题,果真如此,我就死而无憾了。”

李继迁一生反复无常,对于宋朝,一会儿叛,一会儿降,从来没有一句实话,也从来不肯真正地向大宋低头。

如今,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李继迁临终前交待儿子的这一番话,似乎又表明他铁了心,一定要让儿子向宋朝低头。

这是唱的哪一出呢?

其实,仔细分析,我们就能发现,这一切,只不过是形势使然。

原因有两个。

其一,李继迁是猛人,他在世,尚可以依靠武力和手腕,震慑党项诸部,维持一个表面统一的内部局面,他一走,仅凭儿子李德明那点道行,党项诸部难免不生出贰心,这种局势下,能维持内部的和谐就不错了,还想像以前一样去打宋朝的主意,不是力不从心,就是脑子进水。

其二,连年的战争,让党项人民也深受其害,常言说得好“歼敌一千,自损八百”,这么多年打下来,党项族的人、财、物损失也很大,再加上交战期间,宋朝断绝边境贸易,这样一来,没有制造业基础的党项人,连基本的生活必需品都没办法通过交换获得,日子过得也是紧巴巴,民不聊生,民怨沸腾。大家都需要休养生息,这仗暂时是打不下去了。

因此,说到底,李继迁并不是向大宋低头,而是向形势低头。

形势如此,不得已嘛。

李德明记住了父亲临终的一番肺腑之言,继位之后,向大宋频频抛媚眼,释放积极信号。

宋真宗得知李继迁挂了的消息,不禁长出了一口气,这个打不死的小强终于消停了,西北压力骤减,如今,李德明又主动请求归顺,正合心意,那就谈谈吧。

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大宋与党项开始频繁接触,讨论和谈问题,西北局势终于稳定下来。

可是,摁下葫芦,起了瓢。

西北稳住了,北方辽朝却又开始折腾。

事实上,自从咸平初年的初次交锋之后,辽朝就一直没有收过手,边境上时不时的骚扰一下,已经成了辽军的家常便饭。

宋朝很有趣儿——大宋三百年长篇历史小说连载》小说在线阅读_第22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月润江南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宋朝很有趣儿——大宋三百年长篇历史小说连载第22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