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继迁的老把戏】
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八月,李继迁遣使向大宋进贡良马,并再次强调自己的名字叫:赵保吉,表明了归顺天朝的诚意。
宋真宗很满意:保吉到底是个明白人啊!
没多久,边关急报递来:李继迁率军五万围攻灵州城!
呃…中计了!
原来,狡猾的李继迁又玩了一套屡试不爽的老把戏:一边诈降,一边偷袭。
此时的灵州城,已经被李继迁率大军团团围困。
更要命的是,李继迁分兵扼守了灵州城外各处险要通道,并派军驻扎榆林、大定等地,利用这片肥沃的土地,搞起了屯田,供应大军粮草,显然做好了长期围困灵州的准备。
看来,李继迁这次是要铁了心,死磕灵州啊!
紧接着,李继迁开始着手清理灵州外围的宋军据点。
第一站是清远军。
在这里,李继迁没有讨到任何便宜,宋将刘隐、丁赟率军奋起反击,将李继迁击退。
如泥鳅般丝滑的李继迁,一见势头不好,立刻转向,杀向了第二站:定州(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
定州城小,驻军不多,宋军寡不敌众,城池很快失陷。
李继迁乘胜直奔第三站:怀远镇(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境内)。
当时,宋军在怀远镇驻扎的守备力量尚不足一百人。
尽管如此,宋将李赞仍然迎难而上,向死而生,率领士卒顽强抵抗,凭着自己微薄的力量,毅然扛起了反抗党项侵略的大旗,在坚持数日之后,终于力竭不敌。
城破之日,李赞整理衣冠,向着京城开封的方向,从容跪拜,深深凝望,礼毕之后,自焚殉国。
千年之后,怀远之战,已经如同一粒小小的尘埃,湮没于历史的深处。
李赞将军的名字,也早已被掩藏于史书中,不仔细寻找,甚至都很难发现。
然而,李赞将军杀身成仁、为国捐躯的伟大精神,纵然穿越千年,依然光芒万丈!
我想,这就是鲁迅先生所称的“民族的脊梁”。
李赞将军千古!
攻下怀远之后,李继迁气焰更加嚣张,又气势汹汹地杀向了第四站:保静(今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
在敌军优势兵力的围攻之下,保静也毫无悬念地陷落了。
解除了外围的威胁后,李继迁集结主力,调转头来,乘胜之威,再次猛攻清远军。
眼看李继迁攻势凶猛,宋军难以支撑,宋将刘隐、丁赟一面率军拼死抵抗,一面派人火速赶往后方重镇—庆州(今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请求援军。
宋军在庆州驻扎有重兵,大宋西北军区副司令(灵、环、清远十州军驻泊副都部署)杨琼率数万宋军屯驻此地,随时可以增援西北前线。
鉴于清远军的位置非常重要,宋真宗此前还曾专门下过一道圣旨,设计了一个应急方案:
一旦清远军遭到围攻,庆州宋军务必倾巢出动,迅速救援。
因此,这次接到清远军的求援信,杨琼本来准备按既定方案,全军出发,驰援清远。
正在这个节骨眼上,部将冯守规、张继能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不应该倾巢而出,只可分兵一部救援。
杨琼本来就有畏敌之心,闻听此言,正中下怀,于是,立刻改了主意。
他只派出了六千人,令潘璘、刘文质率领,前去救援清远。
杨琼知道这点兵力起不了多大作用,为了安(hu)抚(you)这支援军,杨琼拍着良心和胸口的赘肉,信誓旦旦地保证,自己将亲率大军随后增援,你们就放心地去打(song)仗(si)吧。
历史无数次证明:胸脯越是拍得响的承诺,越是不靠谱。
—
【河外五城】
果不其然,派出了这六千人后,杨琼迟迟没有下一步的动作,龟缩在庆州,躲在龟壳里,不敢露头。
而清远军此时,已经陷入了苦战。
为了激励士气,李继迁亲自上阵,擂响战鼓,指挥党项人猛攻清远城的南门。
其子李德明则督军猛攻北门。
大战持续了七天七夜,清远守军累得筋疲力尽,已呈败相,宋军兵马都监段义见状,立刻翻墙出降,作了汉奸。
狗汉奸段义,将城中形势一股脑地泄露给党项人。
了解内情的李继迁,明白宋军已经难以支撑,不禁大喜,督军猛攻,清远终于陷落。
就在清远军即将陷落的前两天,杨琼又装模作样地派了六百人赴援,自己则率大军晃晃悠悠跟在后面呈龟速状缓缓移动。
大军走到半路,清远失陷的消息传来,一向畏敌如虎的杨琼吓得花枝乱颤,立马一把火烧了粮草辎重,率军慌忙后撤,退保洪德寨(今甘肃环县北)。
杨琼大军一撤,西北前线再无宋军主力,李继迁顺势又拿下了另一座重镇—河外寨。
就这样,杨副司令一仗没打,就屁滚尿流地吓回来了。
胆小如鼠至此,居然能担任一方主帅,岂非咄咄怪事?!
可见,赵恒所托非人啊!
事后,得知真相的赵恒十分恼怒,将擅离职守的杨琼等几员大将全部开除公职,流放边疆。(为什么不剁了?)
可惜,再严厉的处罚,此时也挽不回西北的局势了。
定州、怀远镇、保静寨、清远军、河外寨,号称“河外五城”,是灵州城外围的重要屏障,素有“灵州肩背”之称。
其中,尤其以清远军位置最为重要,此地是灵州与内陆环、庆诸州的连接点,宋军往灵州运粮或是救援灵州,清远均是必经之地。
如今清远失陷,灵州粮道断绝。
河外五城相继丢失,灵州外围屏障尽失。
孤悬塞外的灵州城,已经危在旦夕。
西北局势危急,朝中却仍在吵架。
焦点依然是灵州的弃、守问题。
【李沆的预言】
以知制诰杨忆为代表的一派,主张放弃灵州,避免无谓的消耗,大军退保环州、庆州,向内收缩构筑新的西北防线。
以陕西转运使刘综为代表的一派,则主张坚守灵州,不可轻易放弃,否则一旦失守,西北边防洞开,周边诸多据点也将不保,西北危矣。
灵州毕竟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位置实在是重要,朝中大臣多数还是倾向于坚守,宋真宗本人也倾向于坚守。
此时,宰相李沆说话了:若李继迁不死,灵武终非朝廷所有也。
宋真宗闻言大惊,一贯老成持重的宰相大人,何以如此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呢?
真宗忙问:“爱卿,你的建议怎么独独和众大臣不一样呢?”
李沆没有正面回应,却依然坚定地表示:“臣建议,朝廷派出使者,赴灵州召还部分士卒、居民,舍弃灵州而归,如此,则西北百姓的运粮负担就彻底减轻了。”
李沆此人,在宋史上赫赫有名,他任相期间,奉行老子之道,主张清静无为,与民休息,实际效果看也确实不错。
更有意思的是,李沆看问题一向精准,眼光毒辣,往往一语中的,凡是他说过的话,后来都能一一应验,实在是令人称奇,仿佛此人脑袋顶上永远都环绕着一个神圣的光环,故而号称“圣相”,此次李沆关于灵州的断言,很不幸,也说中了。
但是,宋真宗还是不死心,他又去找大臣咨询。
这次,他找到了张齐贤。
张齐贤属于坚守派,他劝皇帝一定要坚守灵州,立刻派遣重兵前往救援,更关键的是,张齐贤了解宋真宗优柔寡断的性格,于是顺势提出,即使放弃灵州,也得出重兵前往接应灵州军民。
总而言之,不管是弃还是守,最终都是两个字:出兵!
张齐贤的一番话,终于说动了宋真宗,是啊,不管是弃还是守,都需要出兵,这一点,毫无疑问。
那还等什么,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