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搭班子】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
赵恒登基之后,自然也需要组建自己的班底。
很快,朝廷执政大臣的人选确定了。
中书的宰相,毫无疑问,就是把赵恒扶上马还要送一程的吕端吕大人。
而两位参知政事的人选,也一点都不意外,他们正是一直尽心尽力辅导赵恒的两位老师—李沆、李至。
枢密院一把手,是老熟人—曹彬曹大人。
作为宋初第一儒将,三朝元老,曹彬曾立下灭后蜀、平南唐的大功,也曾吞下雍熙北伐丧师辱国的惨败,但是,毕竟,资历在那摆着呢。
于是,赵恒将老将曹彬请了出来,出任西府一把手—枢密使。
出任枢密副使的,有两位,一位是户部侍郎、同知枢密院事向敏中,他属于正常晋升;另一位,就是一直跟随赵恒左右的潜邸旧臣,夏侯峤。
夏侯峤,是太平兴国二年的进士。
赵恒还是襄王的时候,他就被任命为王府的随官(王府翊善),侍奉左右。
赵恒做开封尹时,他兼任开封府推官。
到赵恒被立为皇太子时,他又兼任太子中舍。
风雨无阻,一路伴随,实打实的心腹。
所以,赵恒一登基,立刻提升夏侯峤为枢密副使,位列执政大臣。
而号称“计相”的三司使,则仍然由太宗时期长期掌管财政事务的大臣陈恕担任。
至此,中书省、枢密院、三司这三大帝国核心机构的执政班底基本形成。
不久,朝臣上奏,还缺一个重要人选:三司判官。
这可是个管钱的肥缺啊!
谁干合适?
赵恒琢磨来琢磨去,突然脑海中浮现出一个人的名字,对!就是他!
【小可爱王钦若】
此人,名叫,王钦若。
他之所以引起新君的注意,实在是因为当初的伏笔埋得太好了。
至道元年(公元995年)八月,赵恒被正式册封为皇太子,大宋帝国的继承人问题终于有了一个明确的答案,明面上的储位之争也暂时告一段落。
然而,皇太子赵恒心里很清楚,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这个时候,越是需要十万分的小心。
于是,赵恒事事谨慎,不敢造次。
然而,转过年来,突然发生的一件事情,却还是令赵恒吓出了一身冷汗。
至道二年(公元996年),大旱之年。
开封府所属的十七个县都遭了灾,宋太宗看了开封府呈报的灾情汇报后,特地下诏免除了开封府当年的税赋。
不久,朝廷有人上奏宋太宗,称开封府夸大了灾情,意图在于报请朝廷免税以收买人心。
这份奏章一到,宋太宗高度重视,立刻派人详细调查此事。
当时的开封尹不是别人,正是赵恒。
此事如果经过调查证实确系夸大灾情的话,那么身为开封府一把手的皇太子自然是脱不了干系。
赵恒为此忧心忡忡,十分紧张。
所幸,调查此事的官员,回来之后均表示灾情属实。(明白人不少啊
其中,有一位官员的表现显得格外抢眼。
他不仅言之凿凿地表示,灾情属实,甚至大声疾呼,有几个县的灾情实际上比开封府上报的还要严重,并提出朝廷减税还不够,应该减得更多才好。
天哪,这么敏感的时刻,敢于如此为开封府说话,这位官员对于赵恒来说,简直就是及时雨啊!
赵恒心中不禁大为感动。
此次灾情调查,最终平安渡过,赵恒长出了一口气,也从此牢牢记住了那位官员的名字:
王钦若。
如今,赵恒终于登基,知恩图报,果然立刻召回王钦若出任三司判官这一要职。
来而不往非礼也,王钦若刚一到任,就给新皇帝送上了一份大礼。
—
【偷创意,算不算偷?】
某一天,王钦若与同僚毋宾古在办公室闲聊。
毋宾古兴致颇高,谈到了一件很重要的事,原来,这些年全国各地老百姓拖欠未缴的田赋,日积月累已经很多了,其中有一些甚至是十多年、几十年一直拖欠着的,老百姓实际上根本就没有能力缴纳,这笔账事实上已经成了死账,但是因为账上有这些赋税记录,所以每年官府还要拿着账本去催收,导致百姓人心惶惶,引发了很大的社会问题。
毋宾古表示,他准备奏明圣上,干脆将这笔田赋免除,以安人心。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王钦若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邀功请赏的好机会,于是让手下人连夜核算了账本,将有关账目统计清楚。
第二天早朝,王钦若抢在毋宾古前面,迫不及待地递上了奏折。
赵恒见到王钦若的奏折,不禁大吃一惊,原来还有这么多陈年旧账。
于是,他立刻召来王钦若商量。
宋真宗问道:“这件事,难道先帝不知道吗?”
王钦若从容地回答:“先帝早就知道此事,大概他是有意留下来交给陛下处理,以收天下人心。”
宋真宗一想,的确如此啊!反正已经是笔死账,不如索性免除,赢得民心,正好为自己初登帝位营造声势嘛。
不久,宋真宗正式下令,往年拖欠的田赋一律免除,因为欠缴田赋而入狱的囚犯全部释放,仅此一次减免田赋1000余万担,释放在押囚犯3000余人。
此举果然收到极好效果,百姓盛赞天子仁德,大宋天下民心安定。
从此以后,宋真宗对王钦若的好感又加深了一层,越看越顺眼,对其更为器重,不久便任命王钦若为天子身边的重臣—翰林学士。
【闪亮登场】
对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大臣,宋真宗知恩图报,予以重用。
对于曾经得罪过自己的大臣,宋真宗不计前嫌,依然予以重用。
这个大臣,名叫李应机。
赵恒当年任开封尹的时候,李应机正是开封府下辖的咸平县知县。
有一次,赵恒派人拿着开封府的公函去咸平县办理公务。
王府门前七品官。
开封府的人自恃是当今皇太子的亲信,大有不把小小的咸平县放在眼里的意思,居然在县衙里大吵大闹。
县长李应机同志也是个暴脾气,哪能忍得了这个啊。
于是,一声令下,命人将开封府的人捆成了粽子。
李应机指着此人的鼻子,厉声呵斥道:“你是侍奉王爷的,我呢?我是侍奉王爷他爹的!爸爸的人,教训一下,儿子的人,应该没有问题吧?”
言毕,令左右狠狠地打了此人二十大板。
这个倒霉蛋顿时屁股开花,桃花朵朵。
表面上看,这顿板子落在开封府属官的屁股蛋子上,实际上则是打在了开封府老大赵恒的脸蛋子上。
开封府的人挨了打,自然不愿意,跑回去,就哭哭啼啼向赵恒告状。
皇太子正怕惹事呢,哪敢轻举妄动。
但是,李应机这个名字,赵恒算是牢牢地记住了。
赵恒继位不久,立刻提拔李应机担任一个重要的职位—益州通判,并亲自召见。
宾主双方举行了友好的会面。
大宋帝国领导人赵恒同志表示:“朕十分关注西蜀的情况,所以将这一重要任务交给你去办。希望你履新之后,尽快熟悉各方面情况,深入基层,收集情报,及时向我汇报。”
李应机显然没有想到,当年得罪过的皇太子,如今的大宋帝国一把手,居然能不计前嫌,甚至对自己委以重任。
感动得稀里哗啦的李应机同志当即表示,坚决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坚决执行好中央的政策,一定让领导放心,让群众满意。
赵恒高兴地点了点头。
得到领导重用的李应机同志,到了四川之后,斗志昂扬,火力全开,爆发了洪荒之力,详细了解四川各地的情况,并多次向赵恒提出了重要的意见和建议。
宋真宗很满意。
不久之后,宋真宗下诏,李应机奉调进京,荣升京官。
新皇帝对待政变集团、对待皇家宗室、对待昔日旧臣的态度和方式,令朝野上下感受到了浓浓的人情味,也体会到了新君的气度。
继位不久,赵恒更是下诏,要求广开言路,欢迎群臣进言,议论朝政得失,寻求治国良策。
此举更是受到朝野上下普遍点赞。
一个厚道、仁义、宽容、大度的仁德之君似乎已经呼之欲出了。
新皇帝赵恒在天下臣民心中,赢得了一个精彩的亮相,获得了一个美好的印象。
不错哟…
加油吧!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