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十一章暗流涌动】
正当举国上下为册立太子之事欢呼雀跃之时,新科皇太子赵恒,却显得异常冷静小心。
那一天父皇宋太宗对权力的极端欲望已经令他心有余悸,若非寇准巧言开导,真不敢想象后果如何。
自己这个太子的位置能不能坐得稳,还得靠时间一点点来积淀。
因此,新科皇太子赵恒,处处谦让低调,事事谨小慎微。
他不仅对父皇任命的两位老师—太子宾客李至、李沆尊重有加、持之以礼,而且对开封府的大小政务均亲力亲为、妥善处理。
低调、务实的表现,赢得了上上下下的欢心,宋太宗也多次下诏予以褒奖。
然而,朝中依然暗流涌动,一部分人并不愿意承认既成事实,仍然在暗中运作废立之事,妄图坐收拥立之功,一个事实上的“倒恒”同盟已经悄然形成。
其中的核心人物便是:李皇后。
【倒恒同盟】
当初,李皇后早早选定了赵元佐作为后半生的依靠,甚至在宫中亲自抚养元佐的儿子赵允升,精心照料,视如己出,为的就是有朝一日,元佐继承大统,永葆一生富贵。
如今,元侃被立为太子,意味着自己前期的所有努力和心血都付之东流,李皇后自然不甘心。
她要做最后的努力,尽力扳倒太子赵恒,重新扶元佐上位。
还有一个人也是这个同盟的关键人物:王继恩。
当初,这个狗胆包天的王公公,在宋驾崩之时,已经上演了一出偷梁换柱的把戏,在篡位夺权方面有着他人所不及的丰富“窃国”经验,也当然地收获了宋太宗给予的丰厚回报:不仅荣升宫中最牛的太监,皇帝的贴心小棉袄,而且被外派为一方大员,执掌兵权,统帅三军,可谓权倾朝野、红极一时。
如今,再次面临皇位更迭,这个投机分子岂能错过良机。
更重要的是,一个叫潘阆的江湖文人给王继恩说了一段话,尤其令他心动不已。
潘阆是北宋初年一个很有趣的人,此人最初以诗文著称于世,他的一首《酒泉子长忆观潮》堪称词中佳品。
酒泉子长忆观潮
北宋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整首词写景细致,气势磅礴,栩栩如生,引人入胜,仿佛一刹那间,钱塘潮水,扑面而来,惊天动地,声震四野。尤其是下阙描写弄潮胜景,极为生动,“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一句堪称佳作,一股人定胜天的豪迈气概,呼之欲出,令人神往。
可见,潘阆的确是文采俊秀,腹有词章,如果在文学的道路上好好发展,有朝一日必成大家。
可惜,后来,潘阆同志似乎对政治更感兴趣。
而且,从来都是一副要干就干大事的派头,所以,一直以来,这位仁兄就对帝国的继位大事尤其上心。
可惜,这位仁兄的眼力实在是有问题,当初卢多逊与赵廷美打得火热,他就曾参与其中,出力不少。不久,宋太宗兴起大狱,卢多逊、赵廷美相继被捕,潘阆仓皇出逃,隐姓埋名,卖药为生。
至道元年(公元995年),潘阆通过关系攀上了皇帝身边的红人王继恩,并经王公公推荐,为宋太宗治疗箭伤。
也许效果还不错,宋太宗一高兴就赏了潘阆一个赐进士及第的出身。
得到领导的赏识,令潘阆有点兴奋过了头,于是,这位仁兄头脑发热,趁机在皇帝面前进言立储之事。
可惜,潘神医这次又没有号准脉,他的建议,竟然是反对立元侃为储君。
结果可想而知,宋太宗认为潘阆言辞狂妄,立刻下令追还赐进士及第的诏书。
潘阆再次竹篮打水一场空。
接连挨了两记闷棍,他还不死心,又把目标瞄准了大公公王继恩。
—
【山雨欲来】
于是,他悄悄地给王继恩说了这么一段话:赵恒已经被册立为太子,他自认为应当即位,将来登上皇位后必定对我们不感冒。我们要做的,应该是立诸王之中本没有希望继位的那个(意指元佐),这样,将来的皇帝才会感激我们,富贵才能长久。
潘阆一席话,令王继恩心动不已,再回想当年自己狗胆包天、火中取栗的往事,王继恩认定老潘的话很有道理,自古富贵险中求嘛。
于是,王公公铁了心要扳倒赵恒,谋立元佐。
此时,朝中一群以胡旦、李昌龄为首的“要求进步”的官员,也渐渐向李皇后和王继恩靠拢,共同密谋废立之事。
胡旦,我们一点都不陌生,作为“五人帮”的核心成员,搞事情就是这位仁兄一生最大的追求。
李昌龄,很巧,他也是胡旦的“同年”,有这么一位喜欢搞事情的亲同学,李昌龄很快就被拉下了水。
就这样,李皇后、王继恩、胡旦、李昌龄等人逐渐聚拢,形成了一个隐蔽的“倒恒”统一战线。
在这个统一战线中,李皇后位居正宫,处于核心,她外倚执掌禁军的长兄李继隆,内恃太宗宠信的大太监王继恩,同时笼络胡旦、李昌龄等一批朝中大臣,一心一意黑赵恒,捧元佐,谋废立。
虽然,废立之事看上去似乎是一个missionimpossible,但是李皇后一伙还是信心满满,毕竟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何况,还有丧门星潘阆同志友情加持呢,怎么看,战斗力都至少大于等于5嘛。
于是,这伙人野心勃勃,蠢蠢欲动。
当初,宋太宗在宫中听说百姓属意太子的事,多半也是李皇后吹的枕边风。
虽然,宋太宗当场发作立刻抓狂,马上召来寇准问责,但是,所幸寇老西心眼活,三句两句打了圆场,于是逢凶化吉、皆大欢喜。
两次果断出手,化危机于无形,太极高手寇准也愈发得到太宗的赏识,一时风头无两。
一心辅助赵恒的寇准,自然也就成了李皇后一伙的眼中钉、肉中刺,在他们看来,要扳倒赵恒,首要任务,就是要一脚踢开那块讨厌的绊脚石:寇准。
机会很快就来了。